创业

Day 456:雄安不是你想去,想去就能去

2017-10-15  本文已影响23人  景景相依

雄安不是你想去,想去就能去~

成立半年之后,雄安新区公布首批获批入驻企业名单:只有48家。包括19家央企:国开投、中国电信、中国人保;21家民企:BATJ、深圳光启等。

来自京城的最多:24家;深圳排第二:13家。

这些是严格审控后的结果,全部定位在“高端”、“高新”:前沿信息技术类企业14家,现代金融服务业企业15家,高端技术研究院7家(太赫兹等未来技术研究院3家、军民融合研究中心1家),绿色生态企业5家, 其他高端服务企业7家。

从城市和产业两个面孔来看,雄安已经成为中国“新计划经济”的样板城市。

它不是传统的计划经济,因为市场已经深入人心。

但显然已经在现有的市场经济模式上,加上了计划这只手。包括土地、产业、分配。

过去的市场经济,在有些方面的确体现出无序和散乱。

近期在金融、地产和实体领域的政策导向,也明显有了这种导向:价格控制、准入管制、买卖限制,有计划、有目标的去产能、去杠杆、平衡供需。

改开近40年来的大势,正在面临一轮转轨。在市场先生屡屡脱缰之后,计划多一点,已是确定性的方向。

雄安是观察这个进程的最好窗口。

一、告别土地财政

雄安新区管委会主任陈刚最新表态:

“坚决做到三个不建:雄安不建高楼大厦、不建水泥森林、不建玻璃幕墙!”

某企业绘制的雄安“智慧城市”示意图

记住以后给雄安的方案里别画摩天楼了

在城市管理上,雄安体现出高度的计划性。最明显的,是告别土地财政。

这曾经是地方政府经营城市的通行模式。

雄安连续多次定调:不要来炒房、不搞土地财政、严格限制商品房开发、让低房价成为雄安新区吸引创新要素的核心竞争力。

雄安官媒直指过往地方城市的“房地产主导模式”:

政府以较低的占地补偿从老百姓手中“拿地”,又通过招拍挂以较高的价格出让给开发商,这里面存在与民争利的问题。

“更大的问题在于,这种纯资本推动式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将会不断推高房价,令居住成本越来越高,导致新市民安家困难、城市发展竞争力下降。”

这是对房地产炒作、土地财政、与民争利的城市发展模式全面否定。多少代表了高层的态度。

中国亟需探索土地财政之外的城市发展模式,只有扎实推进创新,才能有可持续的竞争力。

如果说改开初期靠的是市场多一点,这一回,靠的是计划多一点。

因为中国经济的内外部环境都在变化:中国的资源开发和产业铺陈已经足够多,世界贸易触顶,传统的“对外出口倾销、对内派发货币”的模式难以为继。

土地财政模式,导致资产泡沫成为金融、城市、企业、个人共同的追逐目标,会摧毁产业升级的进程。

在雄安大计出台之后不久,习大大就强调:一个国家一定要有正确的战略选择,我国是个大国,必须发展实体经济,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提高制造业水平,不能脱实向虚。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市场无序、监管缺失、分配不公,是“新计划经济”的打击重点。

今年以来强势的供给侧改革和金融地产调控已经有点对经济领域拨乱反正的味道。

必须意识到,这是事关全局的模式变革。

不是一城一地的事儿。

二、是时候换发动机了

这些年来国家多次想把经济增长动力从地产切换到创新上,但总是在紧要关头放了水。

现在看来是铁了心想换发动机了,用强势的计划经济手段。

改开初期的特区,主要在于打开市场模式,不太在意产业路径规划。

最后导致散、乱、无序,转型升级成本过高。近10年来的腾笼换鸟,喜忧参半。

雄安不一样,一出生就定位创新驱动发展。外在条件上:1、国力已强,有足够资源支持;2、民间市场发育已经成熟。

在顶层资源支持上,雄安新区成立1个月内,就有32家央企表态支持,涵盖交通、农业、通信、建筑、基建、金融等多个领域。

在产业方向上,国内城市最热衷的地产和金融,雄安先一巴掌拍死了房地产,金融么,必须是产业型的,而不是“空转型”的。

不炒地也不炒钱,地方政府很快会断粮吧?在很多人的脑袋里,地方政府已经离不开地产和金融了。

但是雄安给自己留下的选项只有创新,因为不光地产、金融,就是生产型企业在这里也不受待见。

说实话,光靠央企资源注入,撑不起一个地区发展的动力。对西部的国家财政转移支付没能带动西部竞争力就是一个例子。

所以这次公布的首批入驻企业,央企只有19个,而民企有21个。

一句话,等靠要是没前途的,得把计划和市场穿起来。

比如军民融合这个领域,在今年6月全国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全体会议定调军民融合为国家战略之前,雄安已经在这个方向上集聚资源。

央企中航科技和保利集团都在军民融合方面对雄安兴趣浓厚,后者还牵头成立了中国(雄安)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

但是9月20日雄安新区首场产业创新发布会,选择了民企光启集团深度合作。

雄安新区管委会与光启技术、光启科学等光启集团所属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雄安光启军民融合创新中心。

光启超材料前沿技术研究院和光启新型发动机先进技术研究院拟在雄安新区规划成立。同时在临近的保定分别建两个基地,实现从源头科技创新、核心技术研发到生产制造规模化、产业化的体系构建。

光启集团总裁刘若鹏更深一层的想法是做成平台去“筑巢引凤”,而且提前配置了合作伙伴。

比如中国电信、建信信托和解放军第三三零二工厂。

和电信的合作让光启能加速实现信息技术的军民转化;和建信信托的合作提供后备资金支持;

解放军第三三零二工厂是陆军直属大型骨干企业,有大量终端装备给光启的超材料等技术提供用武之地。

总的来说,雄安要成为硅谷,必须有大量市场化科技型企业进场。

雄安后续不会缺顶层资源,但是当地市场经济和民企发育薄弱,是短板。

光启这种类型的企业,对雄安来说最切合的优势是既有与体制内科研资源的连接能力,又有足够的市场意识。

抢政策先机、央企资源扶持,能体现雄安在计划上的优先地位,但这远远不够。西安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并不少,但并没转化为城市的产业竞争力。

雄安也同理,市场意识和转化能力反而是真正需要补足的。

这大概是雄安新区最理想的产业发展模式:计划在先,上承资源,下启市场。

三、唯有“大北京”,能盘活这步棋

悦涛以前写过一篇《大北京、小北方》,区域格局看,雄安是大北京的一部分。

也必须在大北京的棋局之下,这步棋才可能盘活。

因为这是阻力最小、央地衔接层级最少、利益格局最简单的选项。

改开近40年之后,要实现国家战略的地方破局,并不容易。

就像有些地方官员说的:改革进入深水区,每动一步都容易产生深层次的矛盾。

说白了,就是地方政府不听话,金融资本不听话,地产商听前两个的。

从经济形势和节点上,近几年该做的尝试,也都做过了。比如金融创新、双创、自贸区……但在操作层面,总是七拐八拐又拐向了房地产和其他领域的炒作。

股市、楼市、汇率,过去几年都经历的剧烈波动,是目前的经济无法承受的。体现了市场的失控一面,资本没有按国家战略走。

今年强势的供给侧改革和金融地产调控,体现了国家意志,也是风向。

过去一些年金融地产领域的兴风作浪,不能简单理解为市场自发的结果。背后利益集团的影子已很明显。

土地财政和金融扩张的发展模式,本质上仍是计划经济。因为土地、牌照、杠杆都是高度计划的,一些行业政策甚至是定向的利益输送,比如保险业。市场是一块遮羞布。

其结果是助推了金融、资产炒作,导致脱实向虚。投机炒作获利远远大过经营创造时,实体和创新就没法玩了。

“新计划经济”的实质意图是强势压制炒作,包括管控价格。引导乱窜的资本进入新城市发展模式和创新型企业。也就是雄安和光启这样的城市和企业。

这是一个中国现阶段必须去啃的硬骨头。

雄安这样的城市发展路径和光启这样的创新型企业,对资本来说需要更有耐性。雄安抛弃土地财政就意味着地方政府没法挣快钱,光启积累了大量专利技术,但还要继续探索应用端和市场端的变现能力。

涉及改革纵深的国家战略,要高效、有力的贯彻,既要有全面性布局,又要有样板示例。

雄安就成为这样一个微观条件最佳、大局导向为重的地方。

中国的“新计划经济”,从雄安已经开始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