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黄编年史:数千年中医药发展史的缩影

2022-07-13  本文已影响0人  三好女青年

我国最早的中药书籍《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牛黄乃百草之精华”,为世之神物,诸药莫及。”二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就已经肯定了牛黄在医学上的应用。

二千多年来,牛黄始终是人们喜闻乐道的中药。有的医家作为“清热解毒”来用,有的作为“开窍醒脑”来用,有的作为“滋补养身”来用,日本则称为“强壮药”,作为心脑血管、脑溢血的预防和日常滋补养生调理来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牛黄的用法有不同的描述,但不断延展与日趋完整。

秦汉:牛黄应用的开局

古代行医者,未挂帆开诊、悬壶济世之前,必要以收藏一颗完整牛黄为先,百搭其他药材,助其药方整体功效。最早的中医药典籍《神农本草经》这样记载牛黄“味苦平。主惊,痫,寒,热,热盛,狂,痓,除邪,逐鬼。生平泽。” 表明了牛黄为泻热定惊,利痰清心要药,最初的记载肯定了牛黄可用于情志类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寒症和热症皆可,尤其适用于高热(热盛)。

魏晋南北朝:牛黄应用的兴起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也是宗教、文化、科学大融合的时期,玄学兴起、佛教输入、道教勃兴、西方文化羼入,让中医药吸收到更多养分。

以印度佛教的输入为例。牛黄之入药,印度亦古已有之,《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有经文曰:“初产子母未分,令诸不祥…… 若以牛黄真珠光明砂蜜末微尘,定童子心,能免不祥。”

南北朝陈延之《小品方•少小诸疾》引《产经》云:“朱蜜与竟即可与牛黄。牛黄益肝胆除热定惊辟恶气也”。而中医较早儿科专著《颅囟经》附方有二种牛黄丸:“小儿胎惊及痫或心热。”

  魏晋南北朝中医药发展的集大成者,当属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书中记载牛黄:“治小儿百病。久服轻身,增年,令人不忘。人参为之使。得牡丹,菖蒲利耳目。”

对牛黄在“治小儿百病”的作用延展开来,后世医家也称牛黄为 “中医儿科第一要药”。

书中“久服轻身增年,令人不忘”开启了牛黄作为延年益寿的保健品的应用历史。

“人参为之使”和“得牡丹,菖蒲利耳目”则是医家跳出牛黄的单方应用,开始和其他药材组方配伍应用。

隋唐:牛黄应用的传播

药王孙思邈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医药学家和养生学家,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他称“牛黄益肝胆,除热,定精神,止惊,辟恶气,除小儿百病”,其中记载约 30 个牛黄方剂。

以“耆婆万病丸”为例,书中记载:万病悉除,说无穷尽。(耆婆为佛陀时代之名医) “治七种痞块,五种癫病。十种疰忤,七种飞尸,十二种蛊毒,五种黄病,十二时疟疾,十种水病,八种大风,十二种痹…… 万病悉除,所以称万病丸”。

《备急千金要方》中孙思邈对牛黄配伍的复发方剂,开创了牛黄“通治方(可通治诸病,化裁衍生)”和牛黄复方经典配伍的先河。以药王孙思邈为始,正式开启了牛黄应用的煌煌盛世,牛黄丸、耆婆万病丸等也在后世演变为多个牛黄名方名药,如方中的麝香、犀角、人参、朱砂、雄黄等药材,成为后世与牛黄配伍的经典搭配,如至宝丹、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等名方名药,经久不衰。

自隋唐对牛黄的延展应用开始,牛黄应用文化开始不断的向外传播。公元 710 年,金城公主出嫁吐蕃,带医药人员与书籍入藏,流传至现代有三味牛黄散、九味牛黄丸等藏药。公元 753 年,高僧鉴真东渡日本,讲授中国医学。现代日本的“万病感应丸”,以牛黄、麝香、人参、沉香、牛胆、珍珠配伍,主治心悸、呼吸困难、心律不齐、肠胃虚弱、消化不良、腹泻、小孩五感等多种症状。

五代十国:牛黄应用的延展

五代十国藩镇割据,战乱不止,统治者多重武轻文,中医药潜藏于民间蓬勃发展。这一时期重要的中医药著作《日华子诸家本草》,也是民间所编,原书遗失,部分佚文见于《证类本草》等书中。后世引用日华子云:“牛黄疗中风,失音,口噤,妇人血噤,惊悸,天行时疾,健忘,虚乏。”这段话在前人基础上,延伸出牛黄重要的三大应用,用现代语言可归入心脑血管、防疫、妇科。

心脑血管方面,牛黄既可以治疗(中风,失音,口噤),也可以预防和改善亚健康症状(惊悸,健忘,虚乏)。

防疫方面,“天行时疾”既指季节性疾病,也指瘟疫。

妇科方面,牛黄用于“妇人血噤”,既包括闭经,也包括宫寒痛经等。

宋代:牛黄应用的黄金期

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使医学著作大量出版,促进医学知识的普及和提高,也使得大量的含牛黄的医学典籍得以延续和存世。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

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记载以牛黄为君药的方剂就有15种,如牛黄膏、牛黄清心丸、牛黄小乌犀丸、牛黄生犀丸、牛黄金虎丹、和太师牛黄丸、牛黄凉膈丸、八珍丹等,应用范围也十分广泛,包含治疗心脑、中风;小儿发热、积食、惊痫;皮肤肿、痛、痒,以及疲乏、失眠、便秘、痔疮、耳鸣、健忘、焦虑抑郁等现代所言的亚健康症状。可以说,自宋朝开始,牛黄大量方剂成为中医的主流之一。

金元:牛黄清热解毒

金元时期北方游牧民族都会南下中原,医学流派涌现,兴起金元四大家学派。其中刘完素认为疾病多因火热而起,“火热论”在当时得以流行,是因为金朝由北方游牧民族建国,多肉食,疾病多偏“上火”。

至元朝,一部喉科著作《咽喉脉证通论》面世。该书认为喉症多属火毒上升,立法以降气泻火为主,书中记载的“牛黄解毒丸”,即为现代家庭必备的 “牛黄解毒片”前身,此方除牛黄外均为常见药材,因此在民间流传甚广,成为 中医“清热解毒”的典型代表。

明代:牛黄应用的传承

明朝有三部集前人大成的中医药著作,一是药典《本草纲目》,二是方书《普济方》,三是养生著作《遵生八笺》。

永乐四年,明代医学中的鸿篇巨著,被后世之人誉为“采摭繁富,编次详析,自古经方更无赅备于是者”的《普济方》终于问世,书中所载牛黄方剂近 500 个,记载牛黄在婴儿、妇人、养生等方面诸多应用。

明代最著名的医家当属医圣李时珍了,李时珍考古证今,穷理格致,博采众长。将牛黄功效归纳为:“牛黄久服轻身增年,令人不忘。 主中风失音口噤,健忘虚乏。 安魂定魄,益肝胆,定精神,止惊痢,除百病。 清心化热,利痰凉惊,痘疮紫色者可用。” 《本草纲目》引用《普济方》中大量的方剂,与之呼应,尽显牛黄“除百病”之神奇应用。

《遵生八笺》中所记载“益容仙丹”,以牛黄入药,“每日不拘早晚,将一丸入口噙化,以致津液满口,咽下丹田,浇灌诸经各络。气到处自然辅正除邪,能使肌肤光润,久服,则百病不生,万邪归正。”所说牛黄延年益寿、美容养颜,可长期服用,百病不生。

清代:牛黄应用繁荣发展

清代时期,中医学传统理论和实践经过漫长的历史检验和积淀,已臻于完善和成熟,牛黄不仅仅是作为一味名贵的中药材在诸多疾病方面应用广谱,且得到认可,同时养生保健上也是大家津津乐道的滋补品。中医药历史上,牛黄是不可多得的“宝物”,珍贵但异常的稀少,往往是作为“贡药”深藏在宫廷,老百姓很难碰到。

自清代开始,含牛黄的方剂加减化裁,经逐步改良后慢慢由宫廷传入民间,催使了牛黄应用的传承与创新,发荣发展,许多名方、名药、名医涌现。其中有两位标志性人物、两本标志性著作、两个标志性牛黄方剂,分别是:清代温病学家吴瑭的《温病条辨》和“安宫牛黄丸”。全生派代表王维德的《外科证治全生集》和“西黄丸”。

安宫牛黄丸:牛黄、水牛角、麝香、珍珠、朱砂、雄黄、黄连、黄芩、栀子、郁金、冰片。

西黄丸:牛黄、麝香、乳香、没药。

安宫牛黄丸和西黄丸,都是清代名医在前人基础上,对牛黄应用的发扬光大。

现代:牛黄应用守正创新

纵观中医药文化几千年的发展,作为中药的典型代表,一部牛黄的应用史,是数千年中医药发展史的缩影。但是自古就是“千金易得,牛黄难求”,我国传统的4500种名方名药中,含牛黄的中成药就多达650多种,但因为牛黄珍贵稀少,一直被束之高阁而无法普及,牛黄的神奇功效自然也无法惠泽到普罗大众。

所大家所熟知的安宫牛黄丸,往往作为急救用药,而实际上安宫牛黄丸在身体疼痛不舒服、头痛头晕等也可对症使用;西黄丸很多人以为是“抗癌明星用药”,实际上西黄丸活血化瘀,对皮肤痤疮长痘、情志障碍等均有效;以前大家以为牛黄解毒片为清热降火良药,后来发现牛黄解毒片外用可用于皮肤长痘长疮……

其他如古人以牛黄“久服轻身增年”,“益肝胆、定精神”,“主健忘虚乏”,“益容仙丹”等养生保健,调理身体亚健康的应用,现代人更是寡闻。

90年代,我国医学泰斗裘法祖院士与同济医学院蔡红娇教授研发体外培育牛黄技术,体外培育牛黄面世以来,解决了天然牛黄产量稀缺的困境,奠定了好牛黄惠泽大众的基础。而现代医学对牛黄活性成分的研究,也逐一验证了中国古人在牛黄“治百病”方方面面的应用,未来随着体外培育牛黄的普及应用,牛黄更多的应用于亚健康调理保健上,惠泽大众健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