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的终究是“干”的!

2020-06-13  本文已影响0人  布织的叶子

“干”的终究是“干”的!

看《红楼梦》中有几处认干亲的情节比较有意思。

贾芸为了巴结贾宝玉,认比他小四五岁的、仅有十四五岁的贾宝玉为父亲,贾玉宝也欣然答应。

荣国府的主事人凤姐看林之孝的女儿林红玉伶牙利齿,要认林红玉为干女儿,结果林红玉说“认不得”,凤姐说“你做梦呢,想认我当干妈的排成队”,结果林红玉说她的妈妈已经是凤姐的干女儿。要知道林之孝家的有这样一个接近成年的女儿,年纪肯定比凤姐大得多。

看来,古代大家族,不管年纪大小,只要有钱有势,就有多少人来攀附认干爹认干妈。

还有几件不那么象攀附的认干亲。

宝琴来了,贾母非常喜欢,立逼王夫人认了干女儿。这样就与贾宝玉成了干兄妹,也就不可能存在姻缘关系了。

宝钗的丫头莺儿认了茗烟的母亲当干妈,而茗烟是宝玉的最得宠的小侍。宝钗这个曲线救国的办法真厉害。

黛玉因父母双亡,寄居在外祖母家里,看别人父母儿女一家人亲亲热热,想起自己的身世常伤心落泪。看宝钗的妈薛姨妈慈爱,认了薛姨妈为干妈。

这种干亲到底能亲到什么程度呢?最终的意义在哪里呢?

历史故事中最著名的认干亲的当属吕布。可惜这个“名”不是好名,而是骂名。最开始时吕布是丁原的义子,后来因为一匹赤兔马,被董卓引诱杀了义父丁原。吕布又认了董卓为义父,后来又被王允以美女貂蝉为诱饵,杀死了董卓,所以,吕布成了“三姓家奴”的代名词。

从“三姓家奴”这个典故可以看出,至少在吕布身上,这种干亲实在是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名为父子,实不如路人。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对认干亲趋之若鹜呢?

第一种情况我觉得是为了互相借势。

比如董卓和吕布。董卓看中了吕布的勇猛,而吕布看中了董卓的权势,如果能合作下去,倒还真的是二人互相成就。可惜吕布有勇无谋,贪恋貂蝉美色,被王允挑拨离间,杀了董卓,自己最后也落得个惨死的下场。

第二种情况我觉得是受儒家思想影响,凡事要“师出有名”。

《论语》上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二个年龄相差比较大的人一见如故,但因为没有什么血缘关系,无缘无故亲近或者朝夕相处就师出无名。而有了这层关系,就像一条纽带,拉近了二个人之间的关系,但也形成了约束,接受一定的社会舆论的监督,也较易为大众所接受。比如巩汉林和赵丽容的干母子关系。

第三种当然是现在还存在的给自己的孩子认个干亲,表示孩子很宝贝的意思,让孩子好养和顺利成长。有些会终身保持这种关系。因为这种干亲关系,二个家庭可能在生活上,事业上互相帮助,既是一种社交的需要,也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其实,最多的干亲关系都是临时的,或三五年就烟消云散了。你看《红楼梦》中的哪个干亲关系保持下来一直状如亲人呢?

亲母子都可能反目成仇,不要说那些临时认的干亲了。

毕竟,没有血缘关系,没有共同生活的经历,没有天长日久的相处,没有利益的牵扯,既使一时兴起认个干亲,靠什么去维系呢?

我等凡人,没有需要去打拼的宏大事业,也没有别人可借的势,更没有能力和精力去维护这样一种很微妙的关系,所以这干亲不认也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