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泥鳅
“池塘的水满了雨也停了,田边的稀泥里到处是泥鳅,天天我等着你等着你捉泥鳅,大哥哥好不好咱们去捉泥鳅,小牛的哥哥带着他捉泥鳅,大哥哥好不好咱们去捉泥鳅……”
客厅的音箱里放着儿歌,五岁的侄子和两岁半的儿子坐在客厅里玩着玩具。“小爱同学,请暂停!”忽然,侄子叫停了儿歌,转过头问我:“姑姑,我有个问题,这个歌里的泥鳅是什么东西?”
我略微思考,又用手机搜索了一下百度百科,给他解惑:“泥鳅和鱼有点类似,生活在水里而且有泥土的地方,比如老家的稻田、歌词里说的池塘、河和湖之类的地方都可以。”接着给他看了手机里的泥鳅图片,方便他认识它。
“哦,老家的稻田里也有啊,那你去捉过吗?好玩吗?”侄子又开启了连环问,我只好一一做答:“那肯定去捉过啊,哈哈,不仅好玩,还很刺激呢!”回答完,我的思绪一下子就飞回到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
盛夏的夜晚,吃完晚饭天都还没有黑透,我们一大家子搬了几把长凳,坐在老屋门前纳凉。大人们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小孩子们则在四处疯跑。忽然,我爸忽然问了一句:“有没有人要和我去捉泥鳅?”“二伯,我要去,我要去!”“二伯,我们要去哪里捉泥鳅?”小孩子们纷纷停下脚步,争先恐后的回应他。一阵晚风吹过,把我们的欢呼声吹出老远。
爸爸叮嘱我们在院子里等着,他回屋去拿工具。不一会儿,他就回到院子里,手上多了几样东西:两个手电筒,一个竹编的“大肚子”篓子,还有一把我从来没见过的钳子,和家里烧火用的钳子有点相似,但那把短很多,钳子的最末端有锯齿一样的造型。
“来来来,走之前我先说几个注意事项,第一,走路要看路,去的都是你们熟悉的地方,大晚上的可别摔倒了!第二,走路要尽量小声,能不说话就不说话,有声音会把泥鳅吓跑,那就捉不到了!知道了吗?”“知道了!知道了!”
我们一群孩子赶紧点头如捣蒜,生怕他不带我们一起去。几个小一点的孩子们被安排走在中间,他和我哥一前一后各自打着一个手电筒,就着皎洁的月光,我们一群人就出发了。
第一站是老屋东北角的小池塘,我们几个小孩忍不住开启交头接耳:“这个池塘竟然就有泥鳅啊,我怎么从来都不知道?”“对啊,我们经常在这里玩啊,都没看到过……”爸爸停下脚步转过身,把食指放在嘴边,轻轻做了一个“嘘”的动作,我们赶紧安静下来。
一时间,池塘边安静的只有青蛙“呱呱呱”的叫声,偶尔伴随着一两声“吱吱吱”,不知道是什么小动物发出的叫声。爸爸拿着手电筒在池塘外围水面照来照去,我们也跟随着他的视线翘首以盼。
很快,他就发现了目标,不远处就有数条泥鳅静静的呆在水中,我们慢慢挪动脚步,朝他手电筒停住的地方走去。他把手电筒光中心的位置调整了一下方向,然后让堂哥定点举着手电筒,他慢慢趴在池塘边,左手撑在地上,右手打开钳子慢慢把它伸进水里,但是并没有马上收住钳子。
说时迟那时快,他猛地收紧钳子,只听到水里“哗啦哗啦”几声,有被夹住的泥鳅挣扎发出的声音,也有旁边几条泥鳅受惊吓跑了。等他再把钳子拿出水面的时候,钳子末端稳稳的夹住了一条正拼命挣扎的泥鳅,他赶紧把泥鳅放进竹篓里。
第一条泥鳅很顺利就收入囊中了,我们纷纷发出“哇哇哇”的惊叹声,很快又被噤声了。爸爸接过手电筒照在附近的区域,一条泥鳅也没发现,我们只好又换了一个位置。
在池塘的另一个位置,我们又发现了几条泥鳅,爸爸很快又选中了一条,像夹第一条泥鳅那样,很顺利又收获了一条。我们围着池塘转悠了一圈,收获了6条泥鳅。当我们第二次围着池塘转圈的时候,竟然一条泥鳅也没看见了。
我们刚准备离开池塘,爸爸忽然又沿着池塘再转了半圈,然后听下了脚步。我们凑过去一看,是一条很大的“泥鳅”,身体也长度比刚刚夹起来的两条泥鳅都要长。还没等我们惊呼出声,爸爸再次打了手势让我们安静。
他还是依样画葫芦,不过我能感觉到他比刚刚几次都要小心翼翼。这个大块头被夹起来的时候,整条身体都把钳子缠住了,尾巴都快碰到爸爸的手了。把它放进筐子里的时候,里面的泥鳅似乎都被它挤到了,不停的挣扎着。
离开池塘的时候,爸爸说最后那个大块头叫黄鳝,可不太容易碰到它出水。其实他刚刚绕第一圈的时候,就看到它把头露出水面了,所以旁边的几条泥鳅他都没下手,最后可算等到它了。
后来又去水田,爸爸又成功夹了几条泥鳅。我们几个小孩看爸爸夹的那么轻松,都跃跃欲试。爸爸就停下来跟我们说诀窍:首先,走路一定要轻,水面震荡幅度大一点,泥鳅马上就跑了。其次,手电筒照的时候,会反光部分一定不要对着泥鳅,主要是我们自己看不清。第三,钳子下水一定要轻,不要马上夹泥鳅,不然动静太大了。
几个大孩子分别试了一下,只有哥哥成功夹了一条泥鳅上来,其他人都失败了。我第一次夹观摩的泥鳅就结束了,收获了篓子八分满。又过了几天,我们征得大人同意,几个小孩子就自己去了,每个人都从各自家里带了钳子和篓子,爸爸又找出一把小钳子的让我带着玩。
第一次拿到钳子的我特别兴奋,总想着能夹起一条特别大的泥鳅,要是黄鳝那就更棒了。大家都在池塘的时候,我一个人偷偷去了水田。一去就看到了几条泥鳅,我并不着急下钳子,又往前走了几步。
意外的是,真的让我遇到了一条长长的“黄鳝”,把比爸爸夹到的那条还长!我忍住心中的雀跃,默默按照爸爸前几天说的诀窍,结果非常顺利就夹起了那条“黄鳝”。我拿起着钳子刚想去找大家炫耀,结果,那条“黄鳝”嘴里竟然吐出了一条红红的、长长的信子!
我被这情境吓坏了,惊呼一声“啊…”赶紧连钳子一起丢掉!终于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我夹起的那条“黄鳝”竟然是条水蛇!我看了一下水里,它正虎视眈眈地盯着我,好像随时会攻击我。顾不上捡钳子,我飞奔着去找大部队了。
这就是我第一次下钳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敢去夹泥鳅了。等这波阴影散得差不多的时候,我再也不敢夹黄鳝了,确定是黄鳝我也绕道走!
如今,童年早已远去,就连泥鳅和黄鳝也消失在水田里了。那些有趣的事情,也变成了口里故事,说给孩子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