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直觉很有可能是错觉
有这样一个妈妈,带着女儿去培训机构试听课程。说到“试听”,相信很多做妈妈的都很熟悉,说白了,就是让你交钱报课。
她被邀请试听时,心里是很抗拒的,所以提前和女儿商量,不要喊着报课领取人家的玩具。但一进门口,有个老师就跟她热情打招呼说:“家长,感觉您好面熟啊。”
这个家长也回复说:“对啊,怎么这么面熟,我们肯定之前认识过。”就这样一个寒暄式的招呼,她迅速放下防备,跟这个老师一起回想,到底哪里见过。
然后跟着机构老师的思路,她讲了孩子遇到的问题,你猜最后怎么样,她高高兴兴地给孩子报了课。
上完3次课后,她终于想起来了,这个机构在一个商场搞活动时,她们见过面。
不管是不是故意,我们都必须承认一个事实,这个商家真的是很了解系统1,用那种熟悉感让家长放下戒备,慢慢增加对课程的信任感。
当然啦,这不是谁的错,但这就是我们说的直觉性判断,就拿这个妈妈来说,进门口前,很严肃,是系统2在进行自我控制,但系统1搜索到“熟悉”这个信号后,她就变得很配合。
所以说,你的直觉很多时候可能是错觉。
不信?我再给你出个简单的数学题,我保证,这是个1年级孩子都会做的题,你凭直觉做就可以。题目是这样的,球拍和球一共花了你1.1元,球拍比球贵1元,那球多少钱?
在这里,你可以暂停一下,我给你10秒钟的时间,想好了,我们就继续。好了,现在迅速说出你的结果,毫不夸张,我相信大部分人写的是“0.1元”对吗?
诶,那大部分人是不是代表真相呢?那我就要告诉你了,0.1元是错的。幸亏隔着屏幕,不然争辩的口水估计就喷向我了,你别着急,咱们来验证一下你的答案,如果球是0.1元,那球拍就是1.1元对吗?那他们两个加起来还是1.1元吗?所以,答案是球0.05元,球拍1.05元。
你看,这就是我们的直觉车祸现场。生活中,我们常说一个词“粗心大意”。当一个错误发生时,我们会自嘲说自己太粗心,还告诉自己下次小心。
其实,你要做的不是让自己小心,而是提示自己“注意随时启动系统2”,尤其在思考和决策的时候。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尽量减少直觉性猜测。比如你路上碰到一个熟人,看起来她看了一眼你在的方向,你刚要开口喊,她却扭头走了。
如果听信系统1的直觉,你会认为她故意这么做。但如果你能启动理性的系统2,它就会在这时候提醒你,她可能真的没有看见你,刚刚,只是看向这个方向而已。
所以,无论如何,请你相信,在系统1的影响下,我们都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理性。
凡事有好必有坏,思考也是一样,但问题是,我们会忽视显而易见的事实,还对自己的判断坚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