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世界五百强企业工作哲思成长励志

2019-07-21 慢慢来,用有用有趣对抗知识的诅咒

2019-07-21  本文已影响203人  热爱生活的Alice

有那么几天,有一篇文章出现了好几次。

中国有多少人没坐过飞机?答案是10个亿

这个数字刺激了我一下,但大数据不会哄人。

后来想起,这种思维偏差,也常常出现在信息沟通中。有个词叫

知识的诅咒

美国心理学博士伊丽莎白.牛顿,曾经做了一个研究:一个人做击节者,另一个人做听猜者。击节者拿着歌曲清单,在桌上把歌曲的节奏敲打给听猜者听,听猜者需要根据节奏猜出正确的歌名。

这些歌曲是人们熟悉的,其中包括《祝你生日快乐》。

击节者原来以为听猜者会猜出50%,实际40首曲子,对方只能猜出2.5%。

知识诅咒是一种思维偏误,当一个人和其他人交流时,不自觉地假设,其他人有足够背景知识可以理解。也就是说,当你拥有了某种知识,你就很难想象不知道这个知识的情景。

实践运用

我们知道了这个,怎么运用呢?

在企业里,我们设计了一个手拉手的学习机制。我们理解,学习需要拾级而上,不可以一蹴而就。

2018年,我没有深刻领悟到这个道理,给身边的同事讲述了几堂心理学课程。我觉得内容非常有必要让大家理解,但是后来得到反馈:你讲的,我们听不懂。

于是2019年,今年,我们开始改变思路,大力鼓励手拉手学习。当然,这个变化,还需要其他配套机制才可以有效果。


有个HR朋友困惑,Alice姐姐,我们有那么多的职位需要外招,为什么我们的同事还说没有职业发展机会呢?

我问:咱们做HR多少年?

答:10年+。

我和她解释了知识的诅咒,也说了知识传递过程中的消失比例。我们做了10年+的HR,有些知识还不一定能完全贯通,那个刚刚走入职场的小白,他得有多聪明才能知道这条路这么走?

她秒懂了。

如果去年,我的回答一定不是这样切入的。


我知道职业规划这条路不好走,所以才不断地写文章输出来试图说明白这件事。即使这样,还是有人说:你的文章啊,理论的东西太多啦!

我努力慢慢地把一个个话题切开来写。

我想象有一天,我回家讲述给我的妈妈听,如果她能知道我在说什么,就美妙了。

总有人不知道你所知道的,所以,慢慢讲,细细讲,讲那些有用有趣的,让知识的诅咒靠边再靠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