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

2017-04-07  本文已影响0人  徐睿_c4dd

        经文写得很好,却总有歪嘴的和尚把它解歪,更有甚者,不顾整体思想,断章取义、肆意臆测,本来一句很质朴的话,多事而又假认真的人却考究来考究去,美名曰:格物穷理。

       最被误解的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应该是在课本上,好像老师告诉我们白话的意思是,学会了后再经常去复习、去练习、去实践它,不也是很开心的事吗?……也是第一次这么烦圣人古文的原因,学了后还要去复习、去练习,哪来的开心可言?本来学习就是件很痛苦的事了,还要去复习,不是更痛苦么?这古人真是反人性,真是够变态的,完全是在颠倒黑白,误人子弟嘛。现在逐渐长大了,慢慢自己来体会了,才发现其实经文没错,错在胡乱解经的人身上。作为一个爱学习的人,我也从自身实践的过程中来解一解这句话,做一个多事的人:

       要理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关键就在一个’时’字,先讲学与习两个:’学’可理解为准备阶段,是从无到有,从不懂到知道、了解的过程;而’习’则可理解为实践阶段,从知到行,通过认识或经验来指导实际的行动、行为。这是一个完整的学习的过程,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为什么经常是学而不习,或知而行不通呢?或者用韩寒的话说“为什么你知道了这么多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呢?”,或为什么你明明知道,却做不好,眼高手低,或做出来完全变味了呢?就像很多所谓的复制别人的经验,明明别人当时这么做可以行得通,而你照着他的方法去做却出现完全不同的结果,因此才会有你不可能复制别人而成功的说法。这其中的关键,一直追问下去,最终都会归因到一个’时’上,时即时机、机会、时势、条件变量……阴符经说‘时之至间不容瞬息,先之则太过,后之则不及。’,对任何事都讲究一个时字,时机不对,时间不对,各种必要条件不满足,你做这个事都不会有效果,尤其是我们身处在一个巨大的不确定性的社会中,处于一个时时运行的环境情景中时,无论是什么样的变化都会让你的经验或已懂的知识变得毫无用武之地,从书本或别人那里学习到的是一些静态的知识与经验,而在行动与实践的过程中却处在一个变化的情景中,各种时机的变化导致结果的千差万别或知识无用就不奇怪了。只有当你的知识、经验与实践当中的种种条件吻合,时机成熟了,因时因地而制宜的去采取相应的行动,产生理想的结果,内心才会产生愉悦,才能自得其乐。这才是真正找到学习中的乐趣!

下面引用白起说兵法:学习后,生怕会错意,一定要亲自实践并因时因势制宜的运用兵法,才能成为战神。(会其真意后再寻找到适宜的时并通过实践验证,才能自得其悦)


腾讯视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