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4

2022-06-18  本文已影响0人  是阿若啊

神宗启用王安石开始改革,大臣们开始站队。但是这一次的站队,苏轼站在了王安石的对面。

王安石要改革科考。认为诗词歌赋和如何当一个好官,没有特别大的关系。所以准备去掉诗赋,重现编纂经义,统一知识分子的思想。这样科考只考经义和策论。

但是苏轼认为,如果真的要说做官,诗词歌赋,和经史策论一样,都是纸上谈兵。这么多年来的科考方式,有的人经义策论写很好,但是不一定是好官;同样的,诗词歌赋写很好的,也可以做一个好官。科考,只是一个让天下人有一个向上的通道,如果说,想通过科考来完成人才的筛选,那么可以从考试设置的难度筛选部分人,留下部分人。而留下的部分人,依据神宗和部分实权官员来定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因为这个,大动干戈,重新弄一个科考的形式和内容。

从苏轼、苏洵的文章来看,其实他们也是有改革的想法的。但是为什么在这场改革的过程中,站在了王安石的对面呢?从苏轼在后面的提拔,又贬谪的经历,应该是他的改革观念不仅和王安石不一样,也和司马光等人的观念不同。


王安石想快速的执行变法,那么就必须高度集权。高度集权分成两部分,朝堂上的反对声音——不支持变法的官员统统排挤出去;社会上的反对声音——通过科举考试来统一思想。这就是为什么王安石要变革科举制度的原因。

想到苏轼和王安石关于改革科举的争论,从这个角度上,王安石坚持变革科举的原因在于这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