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成长人生旅途人生格局的修炼

读书人的困境:读书真的有用吗?

2018-05-29  本文已影响60人  知识结构与人生算法

在我们讨论这个话题之前,你可以先花时间先看一下这篇文章:《村里那个臭名昭著的清华生》,文章挺有意思的,如果你实在觉得太长,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一个清华毕业生混的很惨很惨的故事。很多人会怀疑文章的真实性,其实没必要,艺术来自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一些细节,例如这个清华毕业的到底有没有这么惨,这些真的不重要。我们也听过一些新闻,例如北大毕业的去卖了猪肉,人大毕业的一位女性毫无眼光,嫁了先后三任老公,拖家带口,收入微薄,生活难以为继,被校友发现后还得接受学校救济,这些故事肯定有过,也可能总会存在。所以这些细节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文章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那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往小了说可以是读书到底有没有用?读书到底能不能帮助我们挣钱,发财?读书能帮我们过的更好吗?为什么有些人成功,有些人没有?到底什么素质能帮助我们成功?任何人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往大了说:当我们谈论读书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什么叫读书?怎么才能过好这一生?什么才是过的更好?

价值观的差异会将一些问题复杂化,使得双方对问题无从讨论,因为读书本身可以作为一种精神生活,艺术享受,所以当你要的就是它本身,你想像卡夫卡,梵高那样只在乎精神地过完这一生,那么生活的困苦,物质的贫穷就不会让你焦虑,正所谓求仁得仁,对你不存在读书有没有用这个问题。问题是大多数人只是把这当做一个工具,一个实现阶层跃迁,积累财富的工具。所以我们不妨先将价值观调到一致,就是在我们想成为一个更有钱,更有权,有社会资源,更有地位的人的前提下,读书能不能帮我们达到这个目标?先说结论:不一定,这取决于你怎么读。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读书,我们不能将读书等同于学位的获取,那就仅仅把读书当成了应试教育中的备考。读书当然是一种学习,从书本中学习通过书面语言的一种学习,学习什么呢,学习知识。所以我们将读书定义为一种通过书面语言获取知识的一种有风险的学习方式。

大家看到多了有风险几个字,风险何在?这就要讨论到常人所说的书呆子,“这个人就是读书读傻了”等言论。大致有以下几种风险。

1. 什么叫书本?书是作者通过对真实世界的观察并通过思考从纷繁复杂的现实中抽象出来的条理和体系,所谓书呆子是对读书形成了路径依赖的人,而忘记了还有其他的学习方式,这叫存在认知盲维。他们习惯了从书本中汲取知识,将这种对现实世界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交给了作者,自己却丧失了对自己所处环境的洞察的能力(书本作者摊手:怪我咯)。

2. 还有就是信息源单一的风险,由于书本的选择完全由自己决定,这些容易导致偏见,按照自己的好恶挑选的书容易不断强化自己的偏见,因为人们就是倾向接受自己原先就赞同的信息。正所谓互联网让相同的人找到彼此团结在一起,让不同的人老死不相往来,让我们更加隔离,而不是彼此理解。现代社会知识量已经无比庞大,任何一个学科门类都足以让你皓首穷经,所以过于狭隘的读书方式容易陷入固执,对其他有用的东西充耳不闻,最后对这个世界的一些基本问题形成错误认知。

3. 最后,读书本身就是一种不全面的学习方式。读书当然是有书之后,那在有书之前我们是怎么学习的呢?其实所谓学习指的是知识的传递,其实我们稍微想一下就知道,知识的传递绝有三种:著书立说;言传身教;内功相传,如无崖子传80年功力给虚竹,好吧第三种我们暂时还做不到,不过以后谁知道呢,说不定在你脑袋上插个电极就都搞定了,我们也不用像今天学的这么费劲,埃隆马斯克好像就在干这个,好吧扯远了,这个我们暂时也就想想。总之我们知道读书不是学习的唯一途径,所以才有江湖流传已久的这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看吧,我们从来就非常看重言传身教。尽管这年头教你“读人”的书越来越多,沟通能力,领导力方面的书籍也早已汗牛充栋,但这个东西光读书可不行,得和人交流,足够多时间和交流机会,才会提升和人打交道的能力。而你在什么方面的能力和你在这方面花的时间一定程度上是成正比的,所以你看你花了太多时间读书,“读人”的时间是不是就少了呢?这方面能力是不是就弱一些呢?而这个能力恰恰就是现代社会和他人协作和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素质。

说了这么多读书的风险,好怕怕,真怕自己读书读傻怎么办?接下来得说说读书的好话了。

读书是和认知水平比你高的人交流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虽然这只是单方面的交流。所以罗振宇说如果能找到作者说话,我才不看他的书呢,这话其实不全对,你和作者相差太远,人家才不和你进行无意义的对话呢,其次对于作者深思熟虑写出来的东西你要他讲出来的话就是两码事了,术业有专攻嘛,看一下写作这么多年的吴晓波出来做的网络财经节目的口头表达效果就知道了,而读书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书本是认知水平高的人(绝大部分是这样,除了网络爽文)将知识经验总结成书面语言,以薄利多销的方式卖给大众,其实每一本书价值远远大于其价格,不过每个读者对其价值的吸收能力不同罢了。所以,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这是他们提升的自己必经之路。

刚才说到并不是所有书籍都符合这个逻辑,说的就是在这个似乎谁都能出书,有着年薪千万的网络爽文作者,明星拍上一堆照片就能当书卖的时代,我们面临的选书困境。顺藤摸瓜的读书方式比较适合大多数人,找到你喜欢的作者,他推荐的作者,逐渐找到一个更高的视野,一个更大的世界。互联网能让你花一生的时间沉浸爽文、游戏和低俗,也能把各种牛人拉到你身边,让你不断升级和突破,就看你怎么用了。

至于和人打交道这方面的能力,这个属于软性知识,本来是应该言传身教的一种东西,不适合书面传播的,一百年前其实是没多少这方面的书的,好在这方面的研究越来越深,心理学和生物学的发展给了我们很多指导,不乏真知灼见,直指本质。所以读书其实对这方面也是有帮助的,只是你得在人际环境中去应用,不然就变成看了无数爱情书籍和电影却从未恋爱的人,你的知识只是空中楼阁,从未落到地上,它并不是基于这个真实的世界,而是你想象中的世界,那只是一种精神享受,不是对这个世界的真实认知。

是啊,人生好难,读个书看起来这么上进的事情也这么多坑,真的好累,可是向上的人生哪里有不累的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