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批给雨支风券, 雨膏黍苗与田桑(诗词与气象-雨-01)
本人素不喜雨。生活在南方都市,来去匆匆,无心观雨。何况携风带雨湿透路人,雨亦是寒邪之源。
诗词中,春雨秋雨雪雨皆有趣,雨肥红绽,斜风细雨不须归;寒雨,泪雨,花雨,雨打芭蕉叶带愁;盼雨,喜雨,雨足郊原草木柔;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情,也有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坦然—-有写实有借雨抒情,雨带给人类很多思考和感悟。
无雨致旱。《国语·周语》记载伊洛河流域大旱,发生于夏代末年(约公元前1809年)。据英国学者李约瑟(《中国科技技术史》作者)统计,在过去的2100多年间,中国共有1300多次大旱灾,大部分发生在中国北方地区。多雨成灾,尤其在江南区域,据统计亦高达千次,给民众带来深重灾难。
在古代求雨的历史上,西汉董仲舒是一个可笑的实践家。他认为“天旱或多雨,是阴阳失调所造成的。认为雨是阴,旱是阳 ;求雨要把阳关闭, 放开阴。因为南门是阳,所以要关闭,北门是阴,所以要开。火是阳,所以禁止举火。水是阴,所以用水洒人”。传说他还令女人出街,夫妇同房求雨,各种令今人啼笑皆非的对策。唐代诗人罗隐在七绝《董仲舒》:“灾变儒生不合闻,谩将刀笔指乾坤。偶然留得阴阳术,闭却南门又北门”。就是描述此儒的阴阳求雨术。但是,利弊共存,班固却曾说 :“掇其切当世、施朝廷者若干篇。”认为董大师的《贤良对策》借灾异来限制君主胡作非为部分,也有告诫天子莫无道惹灾的积极意义。
雨与民生相关,时代发展推动技术的进步,“给雨支风”的能力不是梦想。人工降雨,南水北调这些实践性工程都是基于对自然规律认知后辅以科技手段来实现调剂雨水,避祸天灾,以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曾批给雨支风券, 雨膏黍苗与田桑(诗词与气象-雨-01)国风·卫风·伯兮
先秦:佚名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小雅·谷风
先秦:佚名
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
习习谷风,维风及颓。将恐将惧,置予于怀。将安将乐,弃予如遗。
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小雅·黍苗
先秦:佚名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劳之。
我任我辇,我车我牛。我行既集,盖云归哉。
我徒我御,我师我旅。我行既集,盖云归处。
肃肃谢功,召伯营之。烈烈征师,召伯成之。
原隰既平,泉流既清。召伯有成,王心则宁。
鄘风·定之方中
先秦:佚名
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升彼虚矣,以望楚矣。望楚与堂,景山与京。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焉允臧。
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匪直也人,秉心塞渊。騋牝三千。
春雨
唐 · 徐凝
花时闷见联绵雨,云入人家水毁堤。
昨日春风源上路,可怜红锦枉抛泥。
徐凝,唐代诗人,浙江睦州分水人,生卒年均不详,与诤友张祜年岁相当,与白居易、元稹同时而稍晚。元和间(806-820)有诗名。明人杨基《眉庵集》卷五“长短句体”赋诗云:“李白雄豪妙绝诗,同与徐凝传不朽”。
水槛遣心二首
唐代: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
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宿白马寺
唐 · 张继
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
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
雨过山村
唐 ·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舟过安仁
宋代: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桑茶坑道中
宋 · 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昭君怨·咏荷上雨
宋 · 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两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墨梅
宋代:张嵲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鹧鸪天·西都作
宋 · 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著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五代:李煜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五代 ·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虞美人·听雨
宋代: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