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读书

人人都应该做笔记

2017-01-04  本文已影响0人  顺锅
读《万万没想到》有感

笔记,是对客观事物的记录,更是对自己思想的记录。为什么说人人都应该能做笔记,做笔记很难吗?的确,做笔记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难就难在它是对自己思想的记录。

我们常常听说,要学会把看到的变成自己的,这个道理烂熟于耳,但是我们就是不去践行。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怕麻烦。什么叫做“是自己的”,就是把看到的东西,通过自己主动的思考,将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要想形成一个体系就得借助一些工具来辅助自己的思考,而做笔记有可能是最廉价的工具。

做了笔记的才是你的

既要主动思考还要做笔记,如果怕麻烦的人是根本做不到的。怕麻烦的人看什么都只停留在娱乐的层面,这是一种被动的思考。比如说看一部电影,你的思维只要跟着它的剧情发展,不用主动去动脑子就能看懂它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看完就完,心情十分的愉快。但要是要求你看完后写一篇观后感,那么,心情就不会那么愉快了。并不是说写这些字让你的手酸,而是需要自己去主动的思考。

看文章也是同样的道理,看到一篇觉得写得很好的文章,拍案叫绝,激动不已。但如果让你看完后写下自己的评论和理解,似乎心情又不会是那么美好了。因为仅仅看文章时仍然是一种被动的思维,作者写完了,你的动脑过程也就完了。而如果是要写出自己的评价和见解,就必须从头整理自己的思绪,从头回顾看过的内容,这是需要主动的思维才能完成的事情。

这也再次说明了,娱乐性质的学习真的算不上真正的学习。做笔记是一件主动的刻意而为之的事情,所以它不是娱乐,只把看东西当做娱乐的人是不会做笔记的,久而久之看到的东西也不是你的。

笔记的力量

《万万没想到》中提到杨绛先生写钱钟书先生有做笔记的习惯,当中说到:

他做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

借的书还掉,买的书送人,只有笔记永远保存;

笔记之外,还有自己的“日札”,是自己平时的心得体会

……

我们可以感受到钱钟书先生对待笔记的态度,而他这样做带来的神奇效果是什么呢?就是在那个没有计算机检索系统的时代也能做到旁征博引,那种量级的博闻强识简直是不可超越的。

这世上的很多知识都是共通的,并且有联系的。但我们要想做到融会贯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至少学会做笔记是个很好的方法。做笔记既能让你的思考更加清晰,还能为你的思考留下依据。比如你在看一本书的时候看到了一个观点很受启发,你突然想到这个观点好像在另外一本书中做过笔记,所以印象特别深刻,这两个作者可能都没有看过彼此的著作,但是你却将二者的观点联系在了一起,这种站在无数巨人肩膀上的滋味是那么实在。

此外,做笔记还能重新让你对作品有一个新的理解,文章,我们只看一遍,很多时候是没什么作用的,没有理解作者的真正意图也就算了,更可怕的是自己不知道自己理解错了还把错误的理解当做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去践行。而我们往往在做笔记的时候,才会发现很多第一遍没有读出来的意思。有了要做笔记的需求,我们才会以一种倒逼的方式督促你再一次甚至无数次地去看原作。

所以,如果自己没有看书的习惯,或是根本不喜欢看书,那么不免试试以记笔记或是写读后感的方式进行倒逼输入。不是看了才写,而是为了写而不得不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