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21:自我功能抑制

2024-01-14  本文已影响0人  悠然潇潇

自我功能抑制,在《心灵面具》这本书的定义,就是一旦否定了自己在智力/抽象思维能力/说话等方面的能力,于是你回避使用这些功能,这样就不内疚或者不自卑了。宋老师的解释,就是你有了一个攻击性的行为,想打人或者骂人,知道这样做不对,这样做的话,良心上过意不去,于是你的对应的那个能力出现了问题,这样就可以不冲动了。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抑制你要大人的冲动。

案:1:一个想踹妈妈的女士

一个从小被妈妈暴打的女孩长大了,一次她跟妈妈逛商场,乘坐滚梯从楼上下来的时候,妈妈站在她的前面,她站在妈妈的后面,突然她有一个控制不住的冲动:一脚把妈妈踹下去,然后,看到妈妈滚到下去,摔得鼻青脸肿的,那一刻,我会感觉少有的快感。但是,理智告诉我她不可以这样做,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让他特别痛苦。

从商场回来后,她非常的自责,我怎么会有这么大逆不道的想法呢,我怎么会想着伤害我的妈妈呢,那我成了什么人了?无法接受自己,就陷入了深深的愧疚和自责之中。

从那以后,只要跟妈妈出门,她不能走在妈妈的后面,否则,她就头晕。她用头晕的这种功能丧失的办法,来杜绝自己控制不住想踹妈妈的冲动。

那这位女士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我们需要回到她的原生家庭,看她的童年经历。女士的童年是经常被妈妈暴打,那真的是生死打,不分脑袋还是屁股,也不想我这一巴掌下去会不会把孩子打坏了,我不管,反正我打了你,我心里的气出去了,气顺了。所以,妈妈每次打她都是劈头盖脸的毒打,所以,这种打骂就在她的身体上留下了痛苦的深刻的烙印。于是,当她走在妈妈的身后的时候,实际上,她的脑海中会有内射的画面,就是妈妈打她的时候,那种居高临下,那种毫无顾忌的表情,就这这一刻被她内射了。所以,她们走在电梯上,妈妈在前下方,她在后上方的时候,又是一个居高临下的画面,一个大人面对着一个无助的老人,一个强者面对一个弱者的时候,那个画面就被她内射了。所以,就产生了想踹妈妈的冲动。还好,她还有良知在,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所以她就用了自我功能抑制的防御来控制住自己。

遇到这样案例怎么办?很好办啊。做创伤处理啊,带着她回到童年被妈妈打的那个时刻,把心中对妈妈的愤怒,对母亲心中的那种讨伐,以及自己内心的恐惧,内心的委屈,一股脑地全部说出来,通通地写出来。把压抑在心底的情绪发泄出来。这样当你面对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你就知道怎么做了。因为你当年想对妈妈说的话,对妈妈的期待,就是今天你的孩子对你的期待,也是你应该正确去做的。所以,你也就知道怎么去做一个成年人了。必须把那个伤痛处理掉,你才会有这个力量去改变。那么,今天当你再面对妈妈的时候,就不会有那个冲动了。这样是真的从认知上纠正了,跟妈妈和解了,而不是靠功能抑制来控制自己。

案例2:一个想打猫头的女孩

一个19岁女孩,从小经常被妈妈打头,高一辍学在家,从初二开始,就有以下冲动:

小区里有很多的流浪猫,她非常同情它们(其实,不是说这个小女孩多么善良,多么喜爱猫,而是她把猫投射成了自己,同样可怜的自己,她是在同情可怜自己。),偷偷用压岁钱买猫粮去喂,之所以偷偷地,是因为妈妈不会允许她把压岁钱花在流浪猫身上的,因为妈妈有很强的金钱焦虑,平时也是过度节俭。

每当这些猫在她面前乖乖地低下头去吃猫粮的时候,她控制不住地去打猫头,听着猫撕心裂肺的惨叫,她又很自责。

当她在大街上,或者公园了,看到到处跑的三四岁的小孩的时候,她也有一种冲动去打小孩的头。总而言之,这个小女孩就是对没有反抗能力的弱者的头,都会有一种冲动,就是砸向他,有这种攻击性。

经常睡到半夜,她又一种冲动,想走到妈妈的床头,看着妈妈熟睡的脸,她控制不住地想拿东西砸向妈妈。

为此她非常的痛苦,每当这个时候,她就会觉得肩膀又麻又疼,胳膊抬不起来,然后赶紧跑掉。慢慢地她不敢出门了,不敢看到别人的头,知道高一、彻底不出门了。

那作为心理咨询师怎么办呢?如果来访者是这种有虐猫倾向的人时,应该赶紧停止咨访关系,赶紧联系她的抚养人,建议家长带孩子就医。因为她已经不是心理咨询师的服务对象了。

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赶紧带孩子去就医,对孩子持续地做创伤处理。并停止一切对孩子打骂,批评责备,给脸色等任何不良的刺激,家庭中停止争吵冲突,给孩子一个温馨温情的家,慢慢地带着孩子疗伤,把孩子从恐怖的心境中拉出来。

案例3:一个缄默的男士

一个成年人,职场中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他发现他就不能张口说话,因为很容易得罪人,于是,他就采用了缄默的防御机制。

可是 ,如果别人征求的他意见和观点的时候,他望着别人期待的目光,他就紧张,结巴,语无伦次。这样他就可以什么都不说,或者什么都说不明白,以此不暴露自己的观点,不得罪人。这个男士也是调用了自我功能抑制的防御。

其实,我们想想看,这个男士其实挺善良的,他为了不得罪人,不伤人,自我功能抑制,选择缄默。我们应该善解他。

如果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的话,我们怎么办呢?

1、善解人意(人蛮好,只是不会说话);2、人事分开(人蛮好,只是不会说话);3、设置边界;4、我信息沟通;5、只共事不共心

如果你自己就是一个这样的人的话,怎么办呢?

1、善解人意:当你能善解人意了,你就不会那么焦虑了,自然说话就能表达明白了;因为不焦虑,也就没有欲望要表达那么多了;即使要表达你感受到的也是善意,也就不会有那种莫名的愤怒和负面的情绪了。即使你再不会说话,你表达出来的都是善意,自然也不会得罪人和伤人了。

2、人事分开:只要时时刻刻记得人事分开,那即使别人做的事情再不好,也与你没有关系,你也就不会产生焦虑的情绪,你自然而然就不会在说话的时候,把你感受到的焦虑和愤恨流露出来。

3、设置边界:一定要清楚哪些事情是别人的事,哪些事情是自己的事情。与自己有关的事情,你可以说话,那别人的事情,与你有啥关系呢,你尽量少说话。那就算是自己的事情,那要表达也要用我信息沟通。

4、我信息沟通:一定要使用我信息沟通,只表达现场和感受,不指责不评判。

5、只共事不共心:如果你发现在单位一不留神就会得罪人的话,那很可能是你无意识地掺和到别人的人际关系中去了。那你应该怎么办呢?那就在单位里面 ,跟别人合作,一起把工作做好,把在单位的精力都用在工作上,少在单位谈论是非。说白了,职场是用来发展事业的,而不是来谈感情的。你有感情回家跟爱人谈去,跟孩子,跟父母去好好谈去。如果说在单位真的找到了志同道合,人格发展好的,你从内心里头欣赏喜欢的人,你再去发展友情也好。切记不要在单位同事关系中刻意发展友情。所以,在单位中只抱着只共事不共心的想法,你会发现复杂的事情简单化非常好。

只要你做到以上五点,你既保持独立,又保持着善意,你跟谁都可以相处得很好。

扩展一点,以上五点适用职场,同样适用于婚姻关系。因为在心理学家研究中,以上五点适用所有的人际关系,而婚姻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难处理的人际关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