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衍生出新的宗教──“内容创业教”
新月伊始,自己向远方的风夜九月、痕迹、唐老鸭带去了诚挚的慰问。
风夜九月说:“很疲倦,想报考夏季事业单位考试,寻求稳定的工作环境。”想想亲爱的风夜九月,一毕业就已经待在鲤城5年了。今年,抛弃了自己的舒适区,进军了榕城。不过在电话里,听到他的语气,能感觉到在榕城的工作不是很顺利,很是疲倦。整个人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可见生活给予了他很大的压力。由于卑鄙心作祟,听到风夜九月过得不是很好,自己心里有点小确幸,但还是希望他的生活能够变得更好,同时压力能够少一些。
痕迹还是担心他的老大难题,相亲还是不顺利。想来这对大龄男青年来讲,带来了很大的焦虑,焦得不能再焦了,因为再焦下去就糊掉了。工作虽然比以前好了,不过还是处于同一层级,始终在一个怪圈里打转。
唐老鸭还是没找到工作,不是难找,而是总觉得难以下手。琳琅满目的工作需求,刺痛着他身上每一条神经,接近麻木,也很疲惫。应该是选择太多了,造成了选择恐惧症。跳出他自身的原因,看看社会的因素,就可以想到,可能跟近两年的社会风气变化有些关系。由于新媒体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不用再过着朝九晚五的日子,而是可以自由掌控时间,拥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即使你是站在内容创业的圈外人士,但还是受到了影响,这种无形的比较,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模式。
那么,通过他们的现状,应该反思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当今的社会,真的像自媒体人鼓吹的那么乐观吗?还是既得利益者的驱动使然呢?
首先,内容创业的兴起,确实让一部分人在没有任何背景下,仅仅靠着自己的知识和努力,实现了阶层的跨越,自下而上,晋升到新中产阶级或上流社会。但仅仅从全国的人口比例来讲,这些人所占的比例还是少得可怜。诚然通过知识变现,实现阶层跨越的自媒体人或者大咖,是内容创业的既得利益者。所传达出的乐观心态,就像人逢喜事精神爽那样──坐在那个位置,然后传达出的观念,这就是所谓的屁股决定脑袋。试问,他们是否在无形之中夸大了乐观成分?他们认为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增强了,事实是这样的吗?
与之相反的观点:生活的改善毋庸置疑,但是人们之间的比较值越来越大,似乎形成了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从而催生出一些人的悲观心态──这就是所谓的阶层固化。
其次,在信息量超载的当今社会,内容创业就像一列急速前行的火车,呼啸着奔向远方。这让人怀疑这辆火车根本没有刹车系统。这时,我们应该稍微停下来,问问自己,内容创业在短短的几年内呈现爆炸式的发展,包含着多少理性成分?会不会就像郁金香泡沫、房地产泡沫那样昙花一现。不可否认,人们的社交方式从线下迁移到线上的需求模式,成为了内容创业的肥沃土壤,但是内容创业的风潮又反过来影响社会现状,造成了社会笼罩在积极乐观的氛围之中。在此并不是说社会没有变得更美好、积极乐观不对,而是这种氛围,是否有着夸大的成分?
微信的问世,使得知识的供给呈现指数级的增长,不管是心灵鸡汤还是自称干货,都说为了指导实践,但是又有多少真的运用在生活中,还是仅仅产生出一大堆消磨时间并制造幻觉的精神安慰剂?盲目乐观,那是傻乐,缺乏理性,而真正的乐观应该是理性的,不是盲目地跟风。那么,为什么这种精神安慰剂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得以大批量地生产呢?这从侧面表现出:人们的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需要的劳动时间大大减少了(虽然时间被切割了),才有多余的时间在手机上观看各种各样的内容。
不管是知乎、在行、分答、微信、简书、喜马拉雅、荔枝电台等等等等,它们综合起来可以总称为“内容创业教”。而各个平台上的大咖,犹如一个分舵的舵主一样,都有着一群虔诚的信徒。
“认知升级”是该教的鲜明旗帜。
每一个分舵里都有着各自的信条。例如:
咪蒙给出了新时代女性的信条;
连岳给出了解忧杂货铺的信条;
罗振宇给出了各种干货的信条;
和菜头给出了腹黑教主的信条;
剽悍一只猫给出了学习成长的信条;
李笑来给出了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信条;
李叫兽给出了商业分析的信条。
……等等等等。
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传奇故事。例如:
她是管理学硕士,30岁辞去公务员后,当了化妆培训师,却让数千人美到了极致!
他用手机拍遍大街小巷,一不小心拿了世界冠军,他用行动证明:摄影,手机就够了!
他放弃了公务员,在家自营公众号,月收入10万!等等等等。
以上就是“内容创业教”的基本构架。
对于知识变现的大潮流,它的急速发展,是否是常态,还是隐含着不为人知的隐患,在此不甚了解,只是为这种状态进行简单的陈述,算是一种反省吧。只希望在充斥着各种嘈杂声音的时代,能够在自己的内心留一盏明灯,告诉自己无论何时,都应该保留一些理性,让自己不至于陷入混沌的状态。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