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野草刹那间心动默岩文学

二月二,龙抬头。(中和节)

2018-03-18  本文已影响4人  YangJian杨建

  中和节,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日期是农历二月初二,不过当时的日期是在农历正月初一,随着历史的演化,改为二月初二。鲜有人知道这个节日。

  中和节,始于唐德宗李适在贞元五年,即公元789年。由于农历二月初二是“龙抬头”(又称春龙节、青龙节),所以中国民间常常将中和节与龙抬头混为一个节日。

  据说,当被称为“龙角”的东宫7宿的第一宿出现于地平线上的时候,正值春天来临,所以,古人将它的出现作为春天的标志。而此时,恰逢我国农历二月雨水节气前后,由此产生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诗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2011年05月23日,中和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记载,中和节是在唐朝臣李泌的提议下兴起的。他提倡设立这个节日的理由是为了祭勾芒神,也就是祭日神。

  习俗

  明代曾流行熏虫儿,二月二这天人们要把元旦祭祀余下的饼,用油煎,以此熏床和炕,叫熏虫儿。在农村,老百姓用草木灰蜿蜒围宅一圈,再入院内绕水缸一圈,曰引龙回。有趣的是,这天的饮食也多以龙为名。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龙须面”大概就是由此得名的。

    “二月二”是一个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日子。北方一些地方旧俗,这一天早晨家家户户要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要烧香上供,这叫“引田龙”

  “二月二”也是一个企盼学业有成的日子。过去私塾先生多在这一天收学生,谓之“占鳌头”。学生们也会念叨:“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二月二”还是一个媳妇回娘家的日子。旧俗规定,媳妇正月里得住在婆家,出了正月才允许回娘家。所以民间又有“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儿”的民谣,表现出父母盼女归的心态。

  这一天的食品也多以龙命名:吃面条称“挑龙头”、吃油炸糕称“吃龙胆”、食煎饼称“揭龙皮”、吃麻花称“啃龙骨”,以示吉庆。

  关于“中和节”的诗词:

《中和节赐百官燕集因示所怀》

作者:李适 朝代:唐

  至化恒在宥,保和兹息人。推诚抚诸夏,与物长为春。 仲月风景暖,禁城花柳新。芳时协金奏,赐宴同群臣。丝竹岂云乐,忠贤惟所亲。庶洽朝野意,旷然天地均。

《中和节赐群臣宴赋七韵》

作者:李适朝代:唐

东风变梅柳,万汇生春光。中和纪月令,方与天地长。

耽乐岂予尚,懿兹时景良。庶遂亭育恩,同致寰海康。

君臣永终始,交泰符阴阳。曲沼水新碧,华林桃稍芳。

胜赏信多欢,戒之在无荒。

                                            YangJian

        引经据典,只作科普一睹而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