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学院

常州游记 7.17

2018-07-19  本文已影响36人  子语沐枫

7.16回到常州

蚌埠到常州高铁不过一个多小时,下午三点二十的火车,四点四十多便到了。但坐公交回家,却花了两个多小时。

常州游记 7.17

7.17常州博物馆

博物馆与规划馆建筑连为一体,可从同一门进入,两馆大门相对。

博物馆进入需要用身份证取票,但实际上,并没有人查我的票,只要没带什么违禁物品,能过安检就可以进入。

常州游记 7.17
常州游记 7.17

青铜剑

春秋战国时期能保留下来的最多的文物,便是青铜器了,除了青铜用具之外,青铜武器也占了很大一部分。

青铜剑虽然历经两千多年时光,依旧透出点点寒光。

常州游记 7.17 常州游记 7.17

汉墓中的明器

明器指的是古代人们下葬时带入地下的随葬器物, 即冥器。同时还是指古代诸侯受封时帝王所赐的礼器宝物。明器一般用陶瓷木石制作,也有金属或纸制的。

除日用器物的仿制品外,还有人物、畜禽的偶像及车船、建筑物、工具、兵器、家具的模型。

到了汉代后期,厚葬之风渐衰,人们逐渐领悟到“人死如灯灭”,用不上什么实物随葬品。模型明器作为汉代新兴的成套随葬品组合。所谓模型明器,是指汉代墓葬中常见的、一整套特点鲜明的随葬器物,主要包括仓、灶、井、风车、碓房、圈厕,院落、楼阁、田地、池塘以及家禽、家畜俑。基于这样的认识,人们不仅用生时所喜好的文物陪葬,还出现了许多仿制的象征性随葬品,也就是采用替代品陪葬,如汉墓出土的各种农庄、陶楼、陶院落、陶猪舍、陶狗、陶壶等等,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日常生活,同时也透露了当时的建筑形式,这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明器。(复制于百度百科)

陶楼、陶院、陶猪舍等明器有些类似于现在的建筑模型。

常州游记 7.17 常州游记 7.17

宋人精致的生活(牙刷、耳勺、剔牙片)

常州游记 7.17

明朝发饰

常州游记 7.17

毗陵驿模型

毗陵驿:明正德十四年设于常州篦箕巷,是仅次于金陵驿的江南大驿。

《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中贾宝玉与贾政最后一别,便被安排在了毗陵驿。

常州游记 7.17 常州游记 7.17

锡剧(耳机做成电话造型,像是穿越时空与古代通话)

常州游记 7.17

常州竹刻

常州留青竹刻:用竹子表面一层青皮雕刻图案,是以竹子表面一层薄薄的竹青为雕刻图案对象,铲去图案以外的竹青,露出竹青下面的竹肌。

留青竹刻是江苏常州的传统工艺品之一,在中国工艺美术苑里属凤毛麟角,享有盛誊。

常州游记 7.17 常州游记 7.17

规划馆

老城厢模型

常州游记 7.17

规划馆内人很少,巧遇导游小姐姐在背导游词,没敢打扰,远远拍了一张。

常州游记 7.17

(大学城)

文化中心 常州游记 7.17 常州游记 7.17

常州市总体规划模型(1:1000)

常州游记 7.17 常州游记 7.17

博物馆了解城市过去

规划馆了解城市未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