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否开出学统?
最近,我们学习了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先生身在外国,但是却一直想着中国,想以一个科学家的身份,让中国变得更好,于是就写了这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先生认为中国并没有格物致知精神,他认为的格物致知是通过亲身实验得出真理。而中国古代则是把格物致知作为一种固化的社会制度,由此中国人也就缺乏了实验的精神。丁肇中先生写这篇文章就是想要中国的青年一直到实验,或者他所说的格物致知的重要性。
不过真正先秦时儒家的购物支持与丁肇中先生理解的有所不同。格物致知是指通过观察万物来得出天意,最终人领会天意,并愿意行出天意,就背负了天命,在人间去实行天道,也就是修齐治平,儒家士大夫的修炼。丁肇中先生只说要去实验,其实就是抛弃了中国古代的道统。他认为以中国古代的道统是无法开出适应如今社会的制度的。不过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如果中国失去了道统,那么中华民族就成为了一个失去根基,只有枝干的大树。这样的树是不能经得起风吹雨打的,任何一点风都足以摧倒他。一个民族最重要的就是它的根基,现在的民主政治制度,我们可以从西方学习,但是西方国家的根基却是学不来的。西方在西方的根基上发展出了民主制度,而中国不能因为学习的民主制度而抛弃了自身根基。
不过如果按照中国的道统,能开出学统吗?其实也是可以的,如果每一个人都有一颗不麻木的心,想要去在世间作为些什么,如果真的找到了方向,那么心就会带着一个人去学习的。可是在当今社会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将你眼球的善展现出来,那些堕落的人也在社会中活着,我们并不能完全剔除,他们也不能说不让他们享受利益,这个时候就需要权力、法律来要求他们。在法律之上的个人超越是自由的,也是关乎自己的事情,但是到了法律之下就会有规则来限制。
中国可以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但是在这之上,我们必须要明白自己为何能够被称为一个民族。对于中国来说,我们的独特性就在于展现人的高贵,在民主制度法律底线之上,去展现读书人的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