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他最初是弗洛伊德的同事,后来他反对精神分析学说,创办了个体心理学,这就是《被讨厌的勇气》一书的理论依据。
第一夜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心理学三巨头:佛洛伊德、容格、阿德勒心理学
人是否可以被改变?
原因论和目的论的区别?
阿德勒心理学考虑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目的论
阿德勒心理学明确的否定佛洛依德的心理创伤学说,他认为心灵过去所受的伤害是引起目前不幸的罪魁祸首,当我们把人生看作一幕大型戏剧的时候,它那因果规律的简单逻辑和戏剧性的发展进程自然而然的就会散发出摄人心魄的美人。阿德勒否定心理学学说时说过“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我们给过去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自己选择的,是自己选择自己如何生活。
这个就好比如说你经历了一段令你难忘的情伤,让你产生了对异性的某些排斥或者看法,然后你自己选择将自己禁锢在这段悲伤的过去走不出来,选择封闭自我,那么你的人生可能之后都是会很悲哀,但是如果你能把这段经历看作是一个教训,从中吸取经验并锻炼了你之后的看人的眼光,不被这段过去的经历所束缚而是选择走出来过好当下和现在,那么你之后的人生可能会更上一层楼。
愤怒都是捏造出来的?所谓的愤怒其实只是可收可放的一种手段而已。
例子就是有一天母亲和女儿在大声争吵,正在这个时候,电话铃声突然响起,“喂喂?”慌忙拿起话筒的母亲声音中依然带有一丝怒气,但是,打这个电话的人是女儿学校的班主任,意识到这一点后母亲的语气立马变得彬彬有礼,就这样母亲用客客气气的语气交谈了约5分钟之后挂了电话,接着又勃然变色开始训斥女儿。
这位母亲并不是因为怒不可遏而大发雷霆,只不是为了高盛震慑住女儿,进而使其听自己的话才采用了这种愤怒的情绪。其实就是不要被情绪所绑架。
佛洛依德的原因论是否定我们人类的自由意志、把人看作机器一样的存在。
为什么急于得到答案?答案不应该是从别人那里得到,而应该是自己亲自找出来。从别人那里得到的答案只不过是对症疗法,没有什么价值。
你想“变成别人”吗?不,你不想的,那么你要学会悦纳目前的自己。阿德勒说“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选择“的
古希腊时代的说法”无人想做恶“一般是作为苏格拉底的悖论而为人们所了解的一个命题。所有的犯罪者都有其犯罪的内在的“相应理由”的行为,换句话说就是“善”的行动,这个不是道德意义上的善,而是指“利己”这一意义上的善,在希腊语中,善这一次雨并不包含道德含义,仅仅“有好处”这一层含义,另一方面,“恶”这一词语也有“无好处”的意义。
你在人生某个阶段里选择不幸,既不是因为你生在了不幸的环境中,也不是因为你陷入了不幸的境地中,而是因为你认为“不幸“对你自身而言是一种”善“
阿德勒心理学中用”生活方式“一词来说明性格或秉性。
某人如何看“世界”又如何看“自己”把这些“赋予意义的方式”汇集起来的概念就可以理解为生活方式。从狭义上说就是性格,广义上就是包含了某人的世界观或者人生观。
生活方式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阿德勒心理学认为大约是在10岁左右做的选择。
也许你小时候的出生在什么样的国家、时代、父母都不是可以自己选择的,你之前的生活方式是你没办法选择的,但当你意识到并了解了生活方式,接下来的行为就是自己的责任,无论是继续选择与之前一样的生活方式还是重新选择新的方式,都在于自己。最难的“下改变的决心”
如果一直保存着“现在的自己”那么如何应对眼前的事情以及结果会怎样等问题都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推测,都能轻车熟路的对付过去。另一方面,如果选择新的生活方式,那对于未来就都是未知的,既不知道新的自己会面对什么问题,也不知道应该如何面对眼前的事情。未来难以预测,生活就会充满不安,也可能有更加痛苦更加不幸的生活等着自己,所以即使人们有各种不满,但是还认为保持现状更加轻松更能安心。
要想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是需要很大的“勇气”,你之所以不幸不是因为过去或环境,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只不过缺乏勇气,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改变的第一步就是要有“摈弃现在的生活方式的”决心。
假如你想要成为某一个人,觉得像他一样就会能够幸福,但是像这样活在如果怎样怎样之类的假设之中就根本没法改变,因为“如果可以变成某人那样的人”正是为自己不做改变的借口。
更比如你梦想着成为一个小说家、漫画家但却总是写不出作品,总是给自己的理由是工作太忙、时间有限、所以才写不出来,也并未参加过任何比赛。但实际是这样的吗?并不是的,你只不过是想通过不去比赛这一方式来保留一种“如果做的话我也可以”的可能性,即不愿出去被人评价,更不愿面对因作品拙劣而落选的现实。只是一味的活在自己给自己营造的假象中,或许再过5年再过10年,你又会开始用已经不再年轻或者有了家庭之类的借口。
但是假若应征落选也应该去做,那样的话或许能够有所成长,或许会明白应该选择别的道路。就是要敢于去碰壁,去面对,只有去面对了才能知道到底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去做了一定会有所成长,但一直不去做的话一定什么收获也没有。也许梦想会破灭,但那又怎样,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直到成功为止,但至少你开始行动了。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总比原地踏步强!
阿德勒的目的论是说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