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乡土故事民俗

中秋了,最好的旅程,便是回家的路

2017-10-02  本文已影响204人  沐儿
中秋了,最好的旅程,便是回家的路

01
父亲衣衫褴褛,去小卖部买月饼。他抖抖索索地掏出所有的钱,却只有皱巴巴的几张一块。

“我先欠着。过几天还给你。”父亲极力掩饰着自己的困窘。

小卖部的老板也是乡邻,不忍心说什么。只是摇着头:“这么多年了,你一直买这个牌子的,怎么也不换换?”

“我儿子,从小到大,就喜欢吃这个牌子的。”父亲的语气里充满疼爱。

中秋了,最好的旅程,便是回家的路

“你儿子,他好几年都没回来过中秋了吧。”小卖部的老板带着责备的口吻说。

“他今年会回来的。”父亲口气坚决,却又似乎不那么笃定。他垂着眼皮,提起月饼,扛起门口的锄头,回了家。

到家以后,父亲犹豫了很久,还是拿起了桌上的电话,拨通了孩子的号码。

“喂,爸,今年中秋我要加班,我就不回来了。”儿子说。

“......哦,好吧......那你自己买点月饼吃吧。”父亲沉默了好久,才放下手中的电话。

他缓缓站起来,空荡荡的家里,只有他一个人。他想起十几年前,那时候,妻子刚刚去世,他又当爹又当妈,跟儿子相依为命。

贫穷,没有击倒他;苦难,也没有击倒他。

如今,儿子在大城市发展得越来越好,他很开心。只是,随着年纪的增长,他越来越盼望儿子回家的日子。

02

她在苏州上班,爸妈住在河北。

去年中秋快到的时候,妈妈打电话来:“妮子啊,中秋节回来吗?”她担心女儿说不回,赶紧补充一句:“这还是春节见的面,转眼一年过去了一大半了。”

“妈,一票难求啊,我也想回去。一来买不到火车票,二来就算回去了,在家待不了两天,又要往回赶,也怪累的。”她说。

“嗯,也是。”妈妈的声音低了下来,“那你看着安排吧。别操心我跟你爸。我们在家好着呢。”挂断电话,失落、惆怅,一起涌上心头。

生活好了,他们什么也不缺。但是,好几个月看不到女儿,就像是一抹愁云,总也挥之不去。孩子总不能回来,生活再好,也有一丝残缺。

今年离中秋还有20天,妈妈的电话就打过来了:“妮子啊,买到票啦。你爸排了一夜,买到两张站票。我跟你爸来苏州看你啊。今年中秋国庆一共8天假呢。我们寻思着,你跑来跑去,怪累得慌。我们去!”

她心里一酸,爸爸妈妈从来没嫌过辛苦。

中秋了,最好的旅程,便是回家的路

她去衡水读中学,每次离家,妈妈都把她送到大巴上。将大包小包吃的,稳妥地塞进行李架。路上的零食和饮料,都给她在她随身的包包里放好。

车子开动,妈妈的身影越来越小,但她知道,妈妈还在挥着手,直到车子拐了晚,完全看不见为止。

回忆着,泪水流了出来。她赶紧站起来,去给爸妈收拾房间。这个中秋节,她要给爸妈做上几顿饭,也让他们,尝尝女儿的手艺。

03

“预定了Iphone 8,中秋节和朋友去青海湖。突然觉得,生活还蛮幸福。” 她发了条朋友圈,转身打开电脑,开始加班。

“你今年中秋又不回来?”是妈妈。她总是第一时间就看到她的微信动态。

“嗯,我约了朋友出去玩,就不回来了。” 她飞快地回。

“那你自己跟你爷爷说。你爷爷买了各种做月饼的料,张罗着要给你做月饼呢。”

妈妈发过来一个视频请求,接通后,白发苍苍的爷爷,笑得有点腼腆。

“孙女啊,你一号能到家吗?我今年给你做莲蓉双黄月饼,你最爱吃的。还想吃什么,告诉爷爷,我去买。爷爷老喽,不知道还能给你做几年月饼喽。”

看着爷爷像核桃一样的脸,浑浊的眼睛,她眼眶一热。

中秋了,最好的旅程,便是回家的路

爷爷最疼爱她了。小时候,爷爷总是偷偷往她口袋里塞零花钱,放学准时等在校门口,风雨无阻。

一次爸妈出差,爷爷在医院输液。到了放学时间,他举着输液瓶就往外面跑。亲戚说要去替他接一下,他不同意:“我孙女看不到我,会担心的。”

前几年还精神矍铄的爷爷,这两年明显动作变慢了,腰佝得更厉害,说话也没有之前利索了。

“爷爷,我30号就到家,陪您老人家好好过中秋。”她在一瞬间做了决定。

第一时间退了去青海的机票,跟朋友道了歉。她打算29号晚上就出发,连夜开车回老家。

04

时间不知道都去哪儿了,只见长辈的头发由黑变白,小孩的个儿噌噌地往上窜。

中秋了,最好的旅程,便是回家的路

越长大,我们似乎越忙。没有了和父母谈心的时间,不再听爷爷奶奶唠叨那些陈年往事。

村口的风景有些陌生,门口的弄堂早就翻新盖了大楼。我们慨叹着“回不去了”,离家越来越远,越来越久。

但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不管多忙,不管有钱没钱,也还是抽空回去看看吧。中秋是团圆的节日,老人不图物质的东西,一家人在一起,就是他们最大的快乐。

他们最看重的,就是一家人团团圆圆。

沐儿,安静写文的狮子座。祝大家中秋节愉快!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