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意思读书想法

资治通鉴通俗化翻译理解·卷三十五·汉纪二十七

2024-09-11  本文已影响0人  引风雷

汉纪二十七,己未(公元前2年)—壬戌(2年),共4年

孝哀皇帝下

元寿二年(己未,公元前2年)

1.春天,正月初一(辛丑),刘欣下诏要求将军、中二千石官员各推荐一名精通兵法的人才,随后任命孔乡侯傅晏为大司马、卫将军,任命阳安侯丁明为大司马、骠骑将军。
2.当天,发生了日食。
刘欣要求公卿大臣指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以求改正;又要求公卿大臣每人推荐一名品行正直、素质优秀、能极言直谏的人才。
赦免天下全部囚犯。
丞相王嘉递交密封奏书,说:“孝元皇帝(刘奭)秉政时期,行事柔和恭谨,从不铺张浪费,一直秉承着节俭的作风,大司农的都内部门中所储存的钱只有四十亿;
有一次孝元帝在上林苑中看斗兽表演,后宫中的嫔妃都在一旁陪同,有一只大棕熊攀着栏杆爬上了观礼台,冯贵人冲上前去拦在棕熊面前,孝元帝非常欣赏冯贵人护驾的勇气,但也只是赏给了她五万钱而已;
掖庭之中如果有人被孝元帝看上并宠幸了,元帝从来不当着众人的面赏赐金银财宝,也不让被宠之人在大庭广众之下谢恩。
孝元帝对外一直尽量保持公平公正的处事原则,就怕自己的偏爱、冷落会引起众人的不满,所以即使给予赏赐也都从来都是点到为止。
当时的外戚中即使是特别有钱的人,家产超过一千万的也不多,所以在那段时期,少府(提供皇宫内日用品,管理皇宫用钱)、水衡都尉(管理上林苑,管理铸钱)所掌管的现金流是非常宽裕的。
初元、永光年间出现了饥荒,永光二年(公元前42年)遭到了西羌动乱,虽然劳师远征需要巨额花费,赈济灾民也需要大量用钱,但是国家并没有因此出现财政赤字,中央、地方府库仍然有充足的钱财、物资储备。
孝成皇帝(刘骜)秉政期间,很多人都批评他喜欢穿着便服私自出宫游玩,还有不少人指责他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无节制地沉迷于美人的温柔乡、无休止地流连于酒宴之间。很多劝谏、批评的话语都十分直接,甚至刺耳,但是孝成帝从来不会因此恼羞成怒。
虽然孝成帝宠爱淳于长、张放、史育,但是并没有让他们到无法无天的地步:
史育多次被孝成帝贬职、罢退,他所拥有的家产也始终没有超过一千万;
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孝成帝听取了太后、群臣们的意见,把张放赶出中央,让他回到自己封地;
淳于长犯了罪,孝成帝直接将他打入监狱,最终死在了狱中。
由此可见,孝成帝不会因为私心而放纵自己所偏爱的人为非作歹,所以即使他有很多做得不到位的地方被人诟病,但是朝堂上下还算得上是一派祥和,没有影响到国事的决策,也没有影响政策号令的实施,平稳地将大汉社稷传递到了陛下手中。
陛下之前还在定陶国的时候,喜欢研究《诗经》、《尚书》,作风节俭朴实,行事克制有礼;孝成帝将您召到京师来的时候,您所经过的地方,都充满着人们对您的赞美和褒奖,所有人都期待着大汉能在您手中重现盛世。
您在刚即位那一阵子,确实保持了之前一贯的作风,把华丽的幔帐与锦绣全都撤下,车驾也非常的朴素,就连坐席的包边也都是粗布做的。
在您想为共皇(定陶共王)修建陵庙时,为了不给人民群众增添负担,害怕花费太过影响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并没有马上动工,而是至今才开始启动这项工程。
但是好景不长,自从驸马都尉董贤受到您的宠爱后,您不仅在上林苑里为他修建官庙,还为他建造了一座极为奢华的宅院:
一开门就能看到未央宫的北楼,还把王渠(长安城东覆盎门外的一条渠)中的水引入他家的池塘中;这还不算完,您派去监工的使者就有一大堆,光是赏赐给工人、负责人的钱就不计其数——这比修建宗庙的排场还大!
董贤的母亲只不过是生了场病,您就大张旗鼓的动用长安的厨官来给她做饭,还专门让人在街上祝祷、祈福,将这些饭菜赏赐给路人,用来给董贤的母亲积福。
皇宫尚方部门做好的物件、玩意儿,全都要过一道您的法眼之后再赏赐给董贤,遇到那种工艺极为精巧的,甚至还会给工匠赏赐;要知道,供应给宗庙、长信宫(王政君)、永信宫(傅太后)、赵太后(赵飞燕)的东西都没有经过这么严格的审核流程。
董贤家里但凡来个什么亲戚、朋友,陛下必然要让各部门全部出动,好好招待他们一番,让亲戚朋友都感受到您对董贤的爱;您还爱屋及乌,甚至连董贤身边的苍头奴、侍婢、随从都能得到十万钱的赏赐。
董贤的家人去市场上买卖东西,您会专门派使者全程陪同保护,场面盛大、气势逼人,商人们没见过这样的阵仗,都被这个操作搞蒙了,路上的行人、顾客也都在背后指指点点、议论纷纷,群臣百官也根本不知道陛下这么做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头。
原本每个人能拥有的土地面积是有上限的,但您为了董贤,直接下诏把大量皇家园林的土地赏赐给他一个人,使得大面积的土地归董贤私人所有,让老百姓失去耕地,导致均田制度名存实亡。
陛下对董贤的偏爱和私心,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发展与正常的农业生产了,董贤仗着您的恩宠目中无人、骄纵放肆,导致上天降下了那么多灾害,星辰的运行轨迹出现了那么多次异常,太阳与月亮也黯淡无光,阴阳之气的平衡早已全部打破。
人民群众被这些反常现象搞得不知所措,民间谣言四起、讹言不止,大家纷纷拿着禾杆当作西王母的筹措,在街头巷尾祷告、祭祀,搞得整个长安城乌烟瘴气。
您是一个那么谨慎聪慧、仁慈善良的君主,怎么会弄成现在这个样子!
孔子说:‘发现了危机却不引起重视,明知国家在危亡的边缘却不扶一把,还要你们这些人来辅佐有什么用!’
我有幸得到陛下的赏识,担任丞相一职,生怕自己太过愚钝,没有展现忠心的机会,如今我上交这份奏疏,就算搭上了这条老命,只要是能对国家起到一点点作用,我也甘之如饴。
希望陛下收起您的偏私之心,多听听群众的呼声,多想想大众的期盼!
以往那些受到天子宠爱的臣子,如邓通(受到汉文帝刘恒的喜爱,赐予他铜山铸钱)、韩嫣(受到汉武帝刘彻的喜爱,随意出入永巷)等人,都是被帝王给宠昏了头,不知道或者不在乎自己的骄纵会引来他人的不满与怨恨,嚣张跋扈得没人管得住,随心所欲到了人人见之生厌的地步。
这些人原本就是素质低下、人品卑劣之人,他们的品性不足以承受帝王无休止的恩宠,所以在纸醉金迷中迷失了自我,丢失了人心,最终犯下不可饶恕的罪孽,落得个身败名裂、毁家灭族的下场——这就叫做‘无节制的爱会把人彻底摧毁’啊!
陛下应当牢记前代的经验教训,就算您偏爱董贤也要有个限度,这样才能保全他的荣华富贵啊!”
王嘉的这份奏书让刘欣十分不满意。
前任凉州刺史杜邺以方正的身份提交奏疏:“阴气处于较低的位置,阳气处于较高的位置,这是自然规律。
男性代表阳,女性代表阴。
即使有的男人地位低贱,但他在自己家中算是地位高的;
即使有的女人身份高贵,但她在一国之中算是身份低的。
所以礼法中才有‘三从’,也就是‘妇人出嫁前以父亲为主’、‘妇人出嫁后以丈夫为主’、‘丈夫死后,妇人要以儿子为主’。
就算这位女性如同周文王的母亲一样伟大,那也必须与她的儿子绑定在一起,是因为她生出了周文王,所以才值得被尊敬、被纪念。
曾经郑伯十分听母亲武姜的话,允许自己的弟弟共叔段居住在国都,结果招来了共叔段的谋逆之乱;
周襄王的母亲惠后偏爱他的弟弟叔带,叔带联合狄人进攻周王都,惠后不愿意周襄王出兵抵抗,最后周襄王被逼无奈,只好离开王都,逃往郑国;
大汉成立后,吕太后权倾朝野,把自己的亲戚全都提拔到了重要岗位,差点篡夺了大汉的江山社稷。
陛下在即位之初,对自己严格要求,毫不松懈,大家都看得出来,您是有志向把天下治理好、让人民生活幸福的。
但是上天还没来得及为您降下祥瑞,日食和地震就接二连三的出现了。
从《春秋》中记载的灾异来看,上天都是通过这些反常现象告诉天子当前有需要改进、调整的地方。
日食,就是表明阳气被阴气侵占。
地,表示的是土壤,表示的是庇佑孩童的母亲,稳重、安宁、沉静是大地的‘阴’属性;如果发生了地震,就代表阴气出现了动荡。
这些异象表明的已经很清楚了,我怎敢不告诉陛下实情!
过去,曾子问:‘听从父亲的指示,这足够说明有多孝顺了吧?’
‘这是什么话!’孔子批评道:‘闵子骞才是真孝顺,他分得清自己父母兄弟说的话到底是对是错,不盲目听从亲人的言论,守住得礼法,坚持主见做对的事情。这才叫孝顺!’
正是因为闵子骞有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所以才不会被父母亲人错误的观念影响,他的所作所为才能符合道德礼法,不做一件亏心事。
如今陛下从不进行人才的筛选与考核,不管有德还是无德、不论有才还是无才,那些外戚宗族的人要么被安排在中央任职,要么让他们掌管兵权,要么带兵屯扎在地方……
从古至今,就没有哪个朝代的外戚掌握了这么多的权力,就没有哪个皇帝会把外戚抬高到这么离谱的地位。
像三公这么重要、尊贵的岗位,您竟然安排了两个大司马,竟然让卫将军、骠骑将军并存。周幽王任命皇甫为太师,鲁国为了三桓(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把国家的军队一分为三交给他们管理,但这都比不上傅氏、丁氏所获得的圣宠。
恰巧在给傅晏、丁明的任职典礼上,突然发生了日食。日食不偏不倚刚刚好就发生在宣读策命之时,说明有罪的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没有功勋的人却获得了尊贵的爵位和特权,这种人在朝中已经越来越多了——这就是很明显的揭露了陛下没有主见、任人摆布的缺点,您已经完全被傅太后、被外戚拿捏了。
上天就是想告诉陛下这一点,所以特意挑在这个时候出现日食。
诗人们讽刺的、《春秋》中批判的、上天想要揭示的,就是指帝王缺少自主判断是非对错、识别美丑忠奸的能力。
以今人的视角去看古时候发生的荒唐事,总是能够很清楚的发现其中的问题所在,嗟叹于古人的昏庸无能,愤恨于古人的执迷不悟。
然而人们却难以看清自己身上正在发生的事情,有时候明明自我感觉良好,实际上早就已经错出十万八千里了。
希望陛下想想您刚登基时的意气风发,回忆回忆您曾经的远大志向,不要忘记自己最初的本心。
如果稍有懈怠,希望您可以拿古时候的反面典型来激励自己、提醒自己,想想嗷嗷待哺的芸芸众生,想想人民群众对您的殷切期盼,重新振作起来,一切都还来得及改变。
只要陛下更强势、更有主见一些,不要被亲人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多人用贤臣,多体恤百姓,多把心思放在治国安民之上,必然会让上天息怒、让民众欣慰。如此一来,还愁祥瑞福泽不会将世吗?”
刘欣下诏在公车部门(类似于待诏备选人员的部门)接见孔光,咨询他有关日食的事情,然后任命他为光禄大夫、给事中,等级为中二千石,地位仅次于丞相。
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王莽回到自己的封地之后,天天宅在家里根本不出去社交,就怕被人抓到小辫子做文章。
王莽的二儿子王获杀了一个奴仆,被王莽知道后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并且逼着他自杀了。
回封地至今整整三年,有上百名百姓、官员为王莽鸣不平,认为他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待遇。直到今年,贤良周护、宋崇等人在面试的时候把王莽夸了个天花乱坠,于是刘欣心软了,把王莽和平阿侯王仁召回了京师,让他们在太皇太后王政君身边伺候。
3.董贤借着日食,指出傅晏和息夫躬的计策根本不能用,在正月辛亥日,刘欣把傅晏的大司马、卫将军的印绶全部收回,然后让他回家待着去了。
4.正月丁巳日,皇太太后傅氏驾崩,将她葬入了渭陵,与汉元帝刘奭合葬在了一起,谥号为“孝元傅皇后”。
5.丞相王嘉、御史大夫贾延上奏弹劾宜陵侯·光禄大夫·左曹·给事中息夫躬、方阳侯·南阳太守孙宠等人,于是刘欣将息夫躬、孙宠免职,保留了他们的爵位,让他二人回自己的封国闭门思过。
随后,刘欣又下诏罢免了好几十个人的侍中、诸曹、黄门郎的职位。
鲍宣上书说:“天子应当把上天当作父亲,把大地当作母亲,把黎民百姓当作自己的孩子。然而陛下即位以来,日食屡现、地震频发、谣言四起,可见父亲、母亲、孩子没有一个是太平安乐的。
这次的日食发生正月初一的早上,相当于本年的第一个月第一天的清晨就出现了如此不吉利的异象,绝对不是什么好兆头,怕是要出大事!
就连一个普通小老百姓,都不愿意在新年第一天的一大早打碎东西,更何况这一天发生的可是日食啊!
面对此次日食,陛下这回的做法非常好:
在偏殿当中反省自身,号召群众提出自己的意见,全面了解有哪些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将无才无德、滥竽充数、不学无术的人全都清理掉;
像孔光这样的贤才,陛下重新任用他为光禄大夫;
像孙宠、息夫躬这种阴险狡诈、心术不正之人,陛下把他们的罪过明明白白的公示出来,然后让他们滚回封国永不录用。
大家看到贤人得到了任用、奸人得到了罢退,无不感到欢欣雀跃,为陛下的决定赞不绝口。
上天的心意就是老百姓的心意,只有人民顺心了,上天的怒气也就消失了。
但是在二月丙戌日这一天,有一团白气笼罩在太阳附近,天阴沉了好几天,就是不下雨,这就表示还有蒙蔽陛下双眼、影响国家稳定、动摇人民团结的因素在,老百姓们看不顺眼的东西还没有彻底消除。
侍中·驸马都尉董贤跟陛下之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只不过凭借着一张谄媚讨好的嘴脸得到了陛下的青睐。
在董贤的甜言蜜语与悉心陪伴下,陛下为了展示对他的偏爱,几乎都要把整个皇宫府库的好东西全部掏给他,就连拥有三间室屋的宅院都嫌不够大,竟然全部推翻后重新给他修了个更大的。
董贤父子俩,对待陛下派去的使者态度傲慢无礼、颐指气使,即使这样,您也不介意,还让负责修建宫殿的将作大将为董贤修建房屋,甚至到连晚上在他家里打更、巡逻的小卒,都能得到丰厚的赏赐。
如果董贤家里举行祭祀、祭祖等活动,您也会让太官部门为他提供饮食、用具。
天下万民辛辛苦苦交上来的血汗钱,原本是用来供奉国家、供奉天子的,如今您却拿着人民群众纳税的钱,养着董贤这么一个无用之徒,这难道是老百姓愿意看到的吗?难道还指望老天爷保佑您吗?
上天可得罪不起,就更别提您还得罪了这么长时间、得罪的程度这么严重了!也不知道您到底是爱董贤还是要害死董贤!
我认为您真的应该为董贤好好考虑一下,为了避免他将来遭报应,您应该为他积攒一些德行与福气,如果您能让董贤离开中央朝廷,回到自己的封地,把赏赐给他的车马仪仗、服饰珍玩、武器用具全都收回来,说不定还有机会能让董贤得到善终。
要不然,您这完全是让董贤成为天下四海的眼中钉、肉中刺,他迟早要被现在的荣华富贵所反噬得连骨头都不剩。
孙宠、息夫躬这种奸贼,没有资格拥有封国,陛下应当将他二人全部废黜为平民,让天下人知道颠倒黑白、搬弄是非之人的下场。
何武、师丹、彭宣、傅喜他们才是对国家真正有用的栋梁之材,陛下应该重新将他们征入朝中任职,成为您的左膀右臂,兴许能够扭转现在濒临危亡的局面。”
刘欣仿佛一下子被鲍宣点醒了,任命鲍宣为司隶校尉,并且马上下诏把何武、彭宣召进宫来。
6.刘欣利用傅太后留下的遗诏,让太皇太后王政君要求丞相王嘉、御史大夫贾延给董贤的封地增加两千户供奉人口,之前孔乡侯傅晏、汝昌侯傅商、阳信侯郑业都没有封国,这次一并把封国给他们补上。
王嘉把遗诏密封好还了回去,另外递交了一封密奏,劝道:“官爵、俸禄、土地,这都是属于上天的。
《尚书》中说了:‘上天赐予有功绩、有德行的人相应的官爵和土地,天子、诸侯、公卿、大夫、士这五个等级,各自有各自的花纹图样。’
帝王只不过是代替上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赏赐爵位、官职、土地,这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不可轻易做决定。
如果把土地分给了根本配不上的人,那么就没有人会对此封赏心服口服,不仅如此,上天也会对这种不公平的做法而产生雷霆之怒,所以天子的身体健康才会一直受到损害。
陛下得病之后一直就没好,我担心可能就是因为这件事吧!
高安侯董贤,只不过是一个陪您逗趣解闷儿的谗佞小臣而已,您竟然给他至高无上的尊荣、爵位,赐他数不胜数的奇珍异宝,甚至给他的东西比您自己用的东西还要高档。
您宁愿折辱自己也要给董贤提供丰厚的待遇,这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您的威严与皇权已经严重遭到了侵害,皇宫府库中已经差不多要被掏空了,即使这样,您还是坚持不懈的把一切优厚的物质条件倾注到董贤身上,似乎生怕他有什么好东西没拿到一样。
国家的财产都是收税收上来的,税款都是从老百姓那里得来的,也就是说,国家财富就等同于普罗大众的钱,其分量可谓是比泰山还重。
孝文皇帝(刘恒)就是考虑到老百姓赚钱不易,当初想要修建个露台,得知需要花费一百金时,果断放弃了这个念头。
如今董贤把陛下赏的国家财产,随意赏给自己的宾客、亲友,甚至是身份低贱的奴仆都能拿到一千金的赏赐,这可是从古至今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荒谬之事!
董贤这种肆意挥霍国家资财的人,早就已经臭名昭著了,天下四海的人民听到他的名字都会心生厌恶。
有一句俗语是这样说的:‘被一千个人指着鼻子骂,就算没有病,也会被唾沫星子淹死。’每每想到这句话,我就为董贤的前程担忧。
现在太皇太后把永信宫(傅太后)的遗诏拿给我和御史大夫看,想给董贤增加封地的供奉人口,还想要给那三个君侯赏赐封地,对此我实在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在夏商周时期,山体滑坡、地震、日食等自然灾害都是阴气侵扰阳气的体现。
董贤之前已经被封为了关内侯,短时间内又给他封为‘高安侯’;
傅商之前承袭父亲的爵位为‘崇祖侯’,后来被改封为‘汝昌侯’;
傅晏作为皇后的父亲,本就已经拥有了三千户的供奉,后来又给他增加了两千户;
郑业身为永信宫的侄子,硬是捞了个爵位——
这几个人的封赏都已经够多了,现在还要继续往上加封、加赏,这不就是贪得无厌吗?如此肆无忌惮的挥霍与永信宫(指 傅太后)之间的亲属关系,败坏永信宫的名声与形象,简直是辱没了她的在天之灵!
这份诏书一旦下达,您的伟岸形象、太后的母仪天下、汉室的光辉荣耀,在黎民百姓心中会全部塌房的!造成的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啊!
做臣子的行事骄纵、生活奢靡,在陛下面前油腔滑调、花言巧语,导致阴盖住了阳的光芒,在这种失衡的情况下,必然会对人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
如今陛下一直病体未愈,而且还没有后嗣,您应当摆正心态、调整观念,做到让上天满意、让群众服气,以求得老天爷的庇佑,给您降下个一男半女来继承国家大业。
我实在是不明白,您为什么要如此无度的挥霍,为什么不想想高祖当初建立大汉时的艰难困苦,难道您不想让天下太平吗?难道您不想立下一两件值得后世传颂的功勋吗!
微臣知道自己指出了陛下的错误,属于是大不敬,早已是个罪大恶极之人,原本还应该再交一封奏疏用于自我弹劾。这封奏疏我只敢以密奏的形式上交,并不是因为怕被定罪,只不过是担心别人知道其中的内容后,看到陛下的过错,影响您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与形象!”
早年间,廷尉梁相在调查东平王刘云谋反案时,还差不到一个月冬天就过完了,他觉得东平王后谒的狱词中有冤情,像是被严刑逼供的,准备把这个案子移交到京师,由公卿重新审理。
尚书令鞫(音“居”)谭、仆射宗伯凤同意案件移交一事。
而刘欣接到这份重新审理的申请之后,认为梁相、鞫谭、宗伯凤是知道自己身体不好,想和东平王刘云一个鼻孔出气,一面哄着朝廷重新审案,一面与刘云勾结计划谋权篡位,想拖到冬天结束,留下刘云一条性命。
于是,刘欣判定他们三人立场不坚定、偏心反贼,把他们都废为了平民。
几个月以后,刘欣下诏大赦天下,丞相王嘉趁此机会推荐梁相等人:“梁相、鞫谭、宗伯凤都是有品德、有才能的好官,既然陛下下达了大赦天下的诏命,那就相当于给了这三人改过自新的机会。我认为朝廷失去了这三个贤人,是巨大的损失,希望陛下可以重新起用他们。”
刘欣看到王嘉的奏疏时,心中就已经埋下了愤怒的火种。
又过了二十来天,刘欣拿到了王嘉递交的有关拒绝给董贤加封的密奏,怒气“腾”的一下就冲了上来,立刻下令让王嘉去尚书部门报到,责问他:“梁相等人之前与东平王勾结,如此不忠不义的行为早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而且丞相您当时也跟着提交了一份引咎认错的文书。
如果他们真的是人才,那个时候您怎么不给他们求情?现在您卡着大赦天下的节点,又变成了对他们的满口褒奖之词,说什么‘是朝廷巨大的损失’。
前后态度如此不一致,这到底是为什么?您给我说清楚!”
王嘉听完冷汗直冒,马上摘下头冠谢罪认错。
这件事情刘欣让当时在朝的将军、大臣们讨论了一下,光禄大夫孔光认为:“王嘉隐瞒事实、欺骗圣上,属于大逆不道之罪,应该让谒者把王嘉抓进廷尉监狱!”
议郎龚认为:“王嘉说的话前后不一致,可见他的态度之摇摆,立场之不坚定,应当取消他的爵位、移除他的封地,将他废黜为平民。”
永信少府猛认为:“虽然王嘉触犯了明确的法律条文,但是他好歹是一国丞相,如果把他搞得披头散发、带上枷锁,赤裸着身体遭受严刑拷打——陛下身边的辅佐受到了这样的侮辱,那不就跟陛下遭到了侮辱一样吗?这样会影响您的尊贵身份,也有损先帝们的德行啊!”
刘欣没有听猛的话。
三月,刘欣下诏:“让谒者拿着我的符节,把丞相给我带到廷尉监狱!”
谒者来到丞相府,府中的工作人员见王嘉要被带走,都流下了悲伤而又不舍的泪水,为了不让王嘉在监狱中遭受屈辱,大家把毒药拿出来,请他喝下。
王嘉不愿意服毒自尽。
主簿(管理文书)说:“位列将军、宰相之人,身份尊贵,不能接受狱卒的审问、拷打,也不能卑微、低下地自诉冤情,君侯您还是喝下毒药,体面的离开吧!”
谒者在丞相府中正襟危坐,仿佛就是在逼着王嘉做出决定,主簿也再次将毒药递到了王嘉面前。
王嘉拿着盛放毒药的杯子,“啪”的一声把杯子摔了个稀碎,对府中的人说:“我身为丞相,有幸跻身于三公之列,肩负着辅佐天子、兴旺国家的重任,如果我有罪,就在闹市中处决我,让大家都知道我的罪孽有多么深重!
难道丞相是什么很低贱的人吗!为什么要喝下毒药不明不白的死了?”
王嘉穿上上朝的服装,走出丞相府面见谒者,拜了两拜之后接受了刘欣的诏书,坐上小号公务车,让人把车上的顶棚揭走,摘下头冠,跟着谒者来到了廷尉。
廷尉把王嘉的丞相、“新甫侯”印绶全部收回,将他捆绑了起来送到了都船监狱(属于执金吾部门)。
刘欣得知王嘉没有自杀,而是真的进入了监狱,气得两眼直冒金星,马上下令让将军带着五位二千石官员共同审理王嘉。
官员问王嘉与东平王刘云勾结谋反一事,王嘉回答:“如果说我谋反,那么请拿出证据!
之前梁相调查东平王谋反案时,他并没有说刘云不该死,只不过是为了更慎重一些,所以才把案子移交给公卿进行审理,这怎么能代表他有不忠之心、与东平王相勾结呢?
只不过是刚好碰上陛下大赦天下,这才让东平王多苟活了一段时间。
梁相、鞫谭、宗伯凤都是秉公执法、恪尽职守的好官,不愿意冤枉一个无辜之人,更不会放过一个恶人。我只不过是觉得这几个人对国家的发展有好处,他们的公平公正能够给官员们起到一个良好的表率作用,有助于形成风清气正的官场环境,所以我才说杀了他们是朝廷的损失,我与他们之间并没有私交!”
狱吏又问:“要是真像你说的样,那你还是个天大的好人了?那怎么还会把你打入监狱呢?你肯定还有别的对不起国家、对不起陛下的罪名!”
说完,狱吏更加加重了拷打和逼问的力度。
王嘉仰头长叹:“是啊!我身为丞相,既没有能力推荐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又没能力消灭毒害社稷的奸贼,确实对不起国家、对不起陛下啊!死不足惜!”
狱吏问贤才与奸贼分别是谁,王嘉说:“前任丞相孔光、前任大司空何武,都是国之大才,我没法说服陛下任用他们;高安侯董贤父子,祸乱朝廷、危害国家,而我没能力把他们清除。我确实有罪,死的有道理啊!”
王嘉在监狱里关了二十多天,一口饭都不吃,最终吐血而死。
王嘉惨死狱中之后,刘欣才看到他的狱词,稍稍有所触动,正好御史大夫贾延被罢免,使得御史大夫之位空了出来。
于是,夏天,五月乙卯日,刘欣任命孔光为御史大夫。
秋天,七月丙午日,刘欣任命孔光为丞相,恢复了他的封地与“博山侯”的爵位;任命氾(音“凡”)乡侯何武为御史大夫。
刘欣心里很清楚,孔光之前被免职免爵的确是受到了冤枉,于是把责任都怪在了当初诋毁诽谤孔光的人头上,说:“傅嘉之前担任侍中之时,嫉贤妒能,肆无忌惮的给朝臣身上泼脏水,导致心怀国家的忠臣被我误会,长时间得不到重用,无法实施展自己的才华与抱负。
现在我下令,把傅嘉废黜为平民,回老家河内温县待着去吧!”
7.八月,刘欣把何武调任为前将军。
八月,辛卯日,刘欣任命光禄大夫彭宣为御史大夫。
8.丞相孔光在巡视陵园的时候,占用了天子专用的驰道,鲍宣让办事员拦住丞相府的人,没收了丞相府的车马,并且把孔光狠狠羞辱了一顿。
刘欣把这件事交给御史中丞处理,侍御史到达司隶部门要求带走拦丞相车马的办事员,鲍宣直接关闭府门,不允许侍御史入内。
司隶校尉鲍宣对丞相无礼、拒绝天子使者,行事有失臣子的身份,论罪当处以死刑,刘欣赦免了他的死罪,让鲍宣剃去头发、戴上枷锁服刑去了。
9.大司马丁明向来十分欣赏王嘉,王嘉去世后,丁明对此表示非常惋惜,于是也受到了牵连。
九月乙卯日,刘欣免去了丁明的大司马一职,让他回家反省思过。
10.冬天,十一月壬午日,刘欣任命前任定陶太傅·光禄大夫韦赏为大司马、车骑将军。
十一月己丑日,韦赏去世。
11.十二月庚子日,刘欣任命侍中·驸马都尉董贤为大司马、卫将军,并下达策命:“正式授予你职位,让你成为大汉的辅佐!希望你谨慎小心、勤勉负责,助我改正过失、下达决策,要谨记公正处事、不可偏私!”
董贤时年二十二岁,已经身处于三公的行列,仍然有给事中的权限,并且兼领尚书事务,群臣百官想要向刘欣汇报工作都必须先由董贤过一道。
刘欣认为董贤的地位那么高,而他的父亲·卫尉董恭却连九卿都不是,于是将董恭任命为光禄大夫,俸禄等级为中二千石;任命董贤的弟弟董宽信接替董贤为驸马都尉。
从这开始,董氏一族便霸占了侍中(天子近侍)、诸曹(荣誉加官)、奉朝请(身份尊贵之臣春季秋季定期参加的朝会)的位置,地位远超丁氏、傅氏家族。
当初,丞相孔光身为御史大夫时,董贤的父亲董恭只是一个御史,在孔光的手底下做事;后来董贤当上大司马以后,与孔光同为三公,可谓是平起平坐。
有一次,刘欣让董贤私下里去拜访孔光,想试探试探孔光对他的态度。
孔光也是个聪明人,很清楚刘欣就是想捧董贤,再加上他为人处事一直都很柔和谦虚,于是在他知道董贤即将到来时,马上穿戴得整整齐齐在家门口迎接;远远望见了董贤的车马后,恭恭敬敬地退入府内将董贤迎到中门,然后退到侧门待命;董贤从车上下来,孔光再从侧门后走出——
整个拜迎、恭送的过程中,孔光都表现得非常有礼节,甚至到了谦卑的程度,完全不是把董贤当作一个普通客人一样对待,简直是把他当成了比自己地位还高的贵人。
刘欣得知此事后,对孔光的表现非常满意,立刻下令任命孔光兄长的两个儿子为光禄大夫、常侍。
经此一事,董贤的地位差不多要与刘欣平齐了。
那段时期,汉成帝刘骜的王氏外戚势力越来越差,也就只有平阿侯王谭的儿子王去疾担任着侍中,王去疾的弟弟王闳担任着中常侍。
王闳的老丈人中郎将萧咸是前将军萧望之的儿子,董贤的父亲董恭很想与萧咸结交,想让儿子董宽信娶萧咸的女儿。
董恭特意委托王闳为自己在萧咸面前说好话。
萧咸实在是没想到,当今如日中天的董氏一族竟然想与自己联姻,惶恐得不知所措,对王闳说:“他的儿子被任命为大司马的时候,策命文书中都说了‘公正处事、不可偏私’,这句话是当初尧帝禅位给舜帝时说的,任命三公时,文书中从来没有这样的话,那些见多识广的老者看到这句话都汗毛倒竖!这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能承受得起的?”
王闳的头脑也很清晰,被萧咸这么一说,瞬间犹如拨开迷雾,他明白董家这块烫手山芋碰不得,于是告诉董恭,萧咸受不起他这一份厚爱,婉拒了他的联姻请求。
董恭心里非常不愉快,长叹一声:“我家到底哪里对不起国家了?怎么被人像防鬼一样防着!”
后来的某一天,刘欣在麒麟殿摆酒设宴,董贤父子俩以及一大帮董氏亲戚都在这场聚餐席上,侍中王去疾、中常侍王闳也都在场。
刘欣喝到了兴头上,与大家敞开了闲谈聊天,看着董贤说到:“我想像尧帝一样把皇位禅让给你,怎么样?”
王闳赶忙在一旁插嘴:“大汉天下是高祖打下来的,不专属于陛下一人!您继承大汉的宗庙,应当把大汉社稷传给您的后世子孙,怎么能随随便便说出这种不吉利的话来?您身为天子,可不能拿皇位继承这种事情开玩笑啊!”
话音刚落,刘欣的脸色马上就阴沉了下来,坐在席位上一言不发地喝闷酒,把身边的人都吓坏了。
过了不久,刘欣就取消了王闳中常侍的身份,让他去郎官部门搞后勤工作,不再允许他在内廷侍奉在自己身边。
后来还是太皇太后王政君在刘欣面前替王闳道歉,这才重新让他担任中常侍一职。
王闳复位后,再次上书劝道:“君主设置三公,对应得的就是日光、月光、星光,只有能力强、才华高的人才有资格在这个位置上待着。
《易经》上说:‘鼎的底座坏了,三公的美味佳肴会被打翻。‘就是借此比喻处于三公位置上的人不称职。
过去,孝文皇帝再怎么宠爱邓通,最高也只不过是让他担任中大夫之位;孝武皇帝再怎么偏爱韩嫣,也只不过就是赏赐他一大堆金银财宝而已。
邓通、韩嫣从来就没有接触到中央权力,从来就没被抬到那么高的政治地位上。
然而,大司马·卫将军董贤,既没有立下军功、又没有助国兴邦的良策,与陛下之间既没有亲属关系、在社会上又没有良好的口碑,却在短短几年之间连着提拔了好几次,现在直接位列最重要的三公之位,掌管着皇宫禁军。
董贤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都没做过,却获得了尊贵的爵位,就连他的父亲、儿子、兄弟都在朝中得到了一官半职,陛下为了给他们赏赐,几乎用尽了国库中的所有珍宝。
这一切人民群众都看在眼里,大家议论不息、指点不停,何止是董贤的名声不好,就连陛下的形象也遭到了损毁!难道您就不怕违逆了上天的心意吗?
曾经,周厉王打开了藏着龙涎的密盒,放出了毒蛇的元神,这股元神化为人,成为了后来的褒姒,周幽王废黜申后立褒姒为周王后,废太子立伯服,烽火戏诸侯,导致犬戎全面入侵,使得西周灭亡——
我怕陛下重蹈周幽王的覆辙,怕您为了您所偏爱的董贤放弃了大汉的江山社稷!董贤只不过是一个卑微的小臣罢了,在您的恩宠之下不知天高地厚、不知敬畏退让,这样的人是不值得让后世学习的!”
虽然刘欣没有听王闳的建议,但是考虑到他年轻气盛,喜欢他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少年气,所以并没有怪罪他。

二年(庚申,公元前1年)
1.春天,正月,匈奴乌珠留若鞮单于和乌孙大昆弥伊秩靡共同入朝觐见,朝廷认为这件事情非常有面子,彰显了大汉的风采。
当时,西域已经从原本的三十六个国家分为了五十个国家,这些国家中的翻译官、将军、国相、列侯、诸王,共三百七十六人全都佩戴的是大汉颁发的印绶。
像康居、大月氏(音“月支”)、安息、罽宾、乌弋等国由于太过遥远,朝廷并没给他们制作印信,如果这些国家有使者来朝廷拜贺、进贡,那么朝廷就受着,然后送点好东西给他们当作答谢礼,但是并不安排官员去管理、监督这些国家。
从黄龙年间以来,单于每次入朝,朝廷就会赏赐给他们布帛、锦绣等物,而且一次比一次给得多,目的是希望他们下一次还会来朝见。
这次也为了乌珠留若鞮单于大摆酒宴,群臣都一并陪同。
单于看见了董贤,很好奇为什么会有一个这么年轻的人出现在这里,于是就去问身旁的翻译。
刘欣让翻译回复:“他是大司马,虽然年纪轻,但是才干出众。”
单于马上起身行礼,祝贺大汉朝廷获得了一位难得的贤臣。
在给单于安排住宿的时候,刘欣希望单于能压制住太岁,便让他住在了上林苑的蒲陶宫,还美其名曰是因为尊敬单于,才把他安排在了那里;但是恰巧单于知道那是太岁的方位所在,知道刘欣这么做的意图,所以心中对此略感不满。
2.夏天,四月三十日(丙辰),发生了日食。
3.五月甲子日,刘欣正式定下三公的职责:大司马管理军政,大司徒管理百姓,大司空管理山川河流、土木工程。
同时,定下了三公的名单:大司马·卫将军董贤为大司马;丞相孔光为大司徒;御史大夫彭宣为大司空,被封为“长平侯”。
4.六月戊午日,刘欣在未央宫中驾崩,在位六年,享年二十五岁。
刘欣亲眼看到,在汉成帝刘骜秉政时期,天子的权力和威望已经摇摇欲坠,所以等他即位后,处死了不少大臣,想加强中央集权,让权力重回自己手中,立志要成为汉武帝刘彻、汉宣帝刘询那样的人。
结果没想到他还是受到了赵昌、息夫躬、董贤这种害人精的蛊惑,把一心为公的忠臣越推越远,与贤臣良将之间的误会越来越深,所以大汉的气运在他手上几乎已经耗尽了。
太皇太后王政君得知刘欣驾崩的消息,当天就匆匆忙忙地赶到了未央宫,把天子玉玺、印绶全都收好。
随后,王政君把大司马董贤叫到东边的偏殿中,准备计划一下丧事的举办流程。没想到董贤这个草包,在刘欣宴驾后整个人阵脚大乱,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都说不出口,只知道摘下头冠一个劲儿的认罪。
王政君很无奈,说:“新都侯王莽之前担任大司马的时候,就负责给先帝举办葬礼、运输灵柩,你就按照他的那个流程来,我让王莽来给你打下手。”
董贤忙不迭地磕头:“那可就太好了!”
王政君赶紧让使者把王莽叫来。很明显,王政君早就提前打好了招呼,王莽来到尚书部门后拿到了军事虎符,中黄门的军队、期门的军队全都归他调度,官员们上奏请示也全部都必须经过王莽审核。
根据王政君的指示,王莽要求尚书部门弹劾董贤,说他“在皇帝生病的时候不在他身边侍疾,禁止董贤进入宫殿的司马门”。
董贤根本没有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心理素质极低,早就已经被吓傻了,只会摘下帽子光着脚站在宫门前谢罪。
六月己未日,王莽拿出太皇太后王政君的诏书,让谒者到宫楼下当着董贤的面大声朗读:“董贤过于年轻,处理事情的经验不足,根本管不住部下,也无法让人们心服口服,没有资格当大司马。
现在我下令没收董贤大司马的印绶,撤职回家,永不录用。”
当天,董贤和他的妻子全都自杀了,全家人吓得魂飞魄散,当晚就把这两人埋了起来。
王莽怀疑董贤没死,让有关部门把他的棺材重新挖出来,带到监狱中检查,确定已经死透了之后,就地埋在了监狱里。
太皇太后王政君下诏:“请公卿推举能够担任大司马的人。”
王莽原本就是大司马,是因为避开丁氏、傅氏的锋芒所以才回到家中修养,所有人都称赞王莽品德素质优秀、能力才华出色,而且是太皇太后的侄子,所以整个朝堂中大司徒孔光及以下的人都推举王莽担任大司马。
只有前将军何武、左将军公孙禄这两个人认为:“在孝惠皇帝、孝昭皇帝时期,吕氏、霍氏、上官氏独揽朝政,差点就要把大汉的社稷给毁了;
如今孝成皇帝、孝哀皇帝连着两任都没有子嗣,应该选择与天子的亲缘关系近的人担任辅佐大臣之职,不应该再让外戚宗族之人把持国政。
朝堂中既要有天子的宗亲、外戚,也要有外姓大臣,这样才能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对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安宁都是有好处的。”
于是何武和公孙禄二人互相推荐对方当大司马。
六月庚申日,太皇太后王政君擅自决定任命王莽为大司马,兼领尚书事务。
随后,王政君和王莽二人便开始商量立天子的问题。
安阳侯王舜是王莽的族弟,为人正直,自我要求很高,深得王政君的欣赏与信赖,王莽建议王政君选择王舜为车骑将军。
秋天,七月,王政君让王舜和大鸿胪左咸带着朝廷的符节,把中山王刘箕子接到长安,准备立他为新的天子。
王莽又让王政君下诏,要求有关部门弹劾皇太后赵飞燕和她的妹妹赵昭仪“霸占孝成帝,不允许其他嫔妃获宠,杀害皇嗣”,应当被贬为孝成皇后,并且将她迁居到北宫;
还弹劾定陶共王太后(傅太后)完全认不清自己的身份,妄图与太皇太后平起平坐,和孔乡侯傅晏相互勾结,逼迫孝哀皇帝抬高自己的地位,让傅氏外戚在朝中一手遮天,简直是贪得无厌。应该将孝哀皇后迁居到桂宫,傅氏、丁氏之人的官职全都罢免,赶回老家,把傅晏和他的妻儿全都发配到合浦县。
唯独有一份专门褒奖傅喜的诏书:“高武侯傅喜,处事谨慎、品性端正,为人忠正纯良、正直无私,虽然与定陶太后有亲缘关系,但是能够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被她的邪恶与贪婪所迷惑,不被她的强权与压迫所摧折,守住了作为臣子的底线,所以得罪了定陶太后,被赶回了封地。
《左传》中有句话说的好:‘只有到了天气严寒百花凋零、万木枯萎的时候,才知道松柏的品性有多么坚韧。’
现在我下令,要求傅喜回到长安,赐予他特进(地位高于列侯,仅次于三公)的身份,允许他奉朝请(身份尊贵的臣子在春季秋季定期参加的朝会)。”
傅喜虽然被下诏褒奖了一番,但是他认得清时局,知道现在不是出头展露才华的时候,所以愈发谨慎小心,拒绝与任何人拉帮结派;过了没多久,傅喜又再次被要求离开中央回到封地,最终在家中安然去世。
王莽将傅太后的“皇太太后”的尊号给贬为“定陶共王母”,把丁太后的“帝太后”的尊号给贬为“丁姬”;很快,王莽又弹劾董贤父子骄奢淫逸、放纵无度,要求将董贤家中的财产全部充公,把那些通过巴结董贤上位的官员全部免职;董贤的父亲董恭和董贤的弟弟董宽信全家被发配到合浦县,董贤的母亲单独被放回了老家钜鹿郡。
长安城中发生了小动乱,有不少百姓在街市上吵嚷喧哗,对着董贤的宅院号啕大哭,实际上是想趁乱闯入董宅中洗劫一番。
官府变卖了董氏一族的家财,卖出了四十三亿钱。
沛郡人朱诩得到过董贤的赏识与厚待,他上书自首,说自己买了棺材和寿衣,想为董贤收尸,将他好好的下葬;王莽看到了这封自首的奏疏,非常不爽,随便找了个罪名把朱诩处死了。
大司徒孔光对儒家经典的研究十分透彻,是读书人、知识分子心中宗师级别的人物,而且辅佐过汉成帝刘骜、汉哀帝,现在又是刘箕子的辅弼大臣,太皇太后王政君也相当看中他,几乎所有人都把希望寄托在孔光的身上,盼着他能够辅佐新帝振兴汉室,所以王莽对孔光毕恭毕敬,还把孔光的女婿甄邯提拔为侍中、奉车都尉。
那些王莽看不惯的人,也都被他鸡蛋里挑骨头,硬找也要找些错误,说他们触犯了法条,然后将这些人的罪行草拟一份奏疏,让甄邯拿给孔光看,说这是太皇太后王政君的旨意,要给这些人定罪处刑;孔光性格比较软弱,不愿意惹是生非,更怕给自己招来麻烦,所以他也不敢多说什么,只好相信了这是所谓的“太皇太后的旨意”,提交正式的奏疏。
大多数情况下,王莽只要想做什么,只需要给王政君汇报一声,一般都会得到批准。在王莽眼中,王政君只起到了一个批准奏章的作用,让王莽的提议多了一层官方认可的钢印,而实际上到底是要做什么、不做什么基本都是王莽一个人说了算。
正因如此,王莽上奏弹劾何武、公孙禄,说他们两个相互推荐对方为大司马,这属于心怀诡计、结党营私,背后肯定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最终何武和公孙禄都被罢免了官职,何武被打发回了封地。
当初,高昌侯董宏请求尊丁姬为“帝太后”,这波也被王莽拿出来翻了旧账,王莽弹劾他无底线地谄媚奉承,破坏礼法、心思奸险,最终董宏的爵位被废除。
同时被王莽弹劾的还有:
南郡太守毋将隆之前担任冀州牧的时候,审理中山冯太后“巫蛊案”,王莽认为他诬陷好人、陷害无辜;
还有关内侯张由满口胡言,污蔑冯太后,以及中太仆史立、泰山太守丁玄在一旁煽风点火,节奏带得飞起——就是因为这些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往冯太后一族身上泼脏水,结果把冯太后和她的家人全都害死了;
河内太守赵昌诋毁郑崇,让汉哀帝刘欣对郑崇这种忠臣心生误会与嫌隙,使得他惨死在了监狱里。
当时正好新帝登基,大赦天下,这些人虽然不能处以死刑,但是他们也没有资格继续待在中原地区了,全部废黜为平民,发配到合浦县。
中山冯太后案原本是史立和赵玄奉命亲自调查的,只不过最后的结案报告中带上了毋将隆的名字,按理说不应该对毋将隆进行这么严重的处罚,然而早年间王莽十分欣赏毋将隆,很想和他成为朋友,但是遭到了毋将隆的无情拒绝,所以王莽一直怀恨在心,便抓住了这个机会整治了他一把。
红阳侯王立是王政君的亲弟弟,虽然没有实权,但毕竟是王莽的叔叔,所以王莽对他还是比较敬畏和忌惮的。
王莽担心王立在与王政君交谈的过程中说自己的坏话,让自己没法随心所欲的处置他人、安排事情,于是王莽让孔光弹劾王立:“王立明知定陵侯淳于长罪大恶极,却接受了淳于长的贿赂,为他求情,请孝成皇帝将他留在中央,这就相当于是纵容淳于长继续作恶。
有一个官婢名叫杨寄,她有一个私生子,被王立拿来强行当皇子,搞得大家都在传:‘当初吕氏立少帝那档子事又要发生了!’所有人都认为王立的这个做法不妥当,他想要拥立自己选中的傀儡为新的天子,难道是想让后人都效仿他的行为吗?
请马上让王立回到自己的封地中去,他没有资格继续留在京师了!”
王政君没有同意王莽的申请。
王莽说:“汉室现在已经开始没落,连着两代皇帝都没有自己的子嗣,现在由太皇太后代替幼帝主持朝政,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极易引来非议。
就算您拼尽全力地保证公平公正、不偏不倚,都可能有人不服从您的号令;如今您偏心自己的亲兄弟红阳侯(王立),明知他身负重大的罪孽却视而不见,不愿意对他有所处罚,那岂不是会让朝中阴险恶毒、心思奸邪之人更加的猖狂吗?我怕从此以后永无宁日!
如果太皇太后实在是不忍心,可以先让红阳侯回封国待一阵子,等一切都稳定下来之后再把他召回京师来也不迟啊!”
王政君年纪上去了实在没那么多精力和王莽纠缠,只好同意了王莽的提议,让王立回封地去了。
借着自己的地位与职权,王莽可谓是肆无忌惮地胁迫太皇太后,以铲除心腹大患、打击报复自己看不惯的人,他掌权之后开展的一系列清算操作,通过上述的各种做法可以窥见一部分。
只要是巴结依附王莽的人就能得到晋升,得罪了他的甚至会遭到生命危险。王舜和王邑是王莽的心腹亲信,甄丰和甄邯是帮王莽断案定罪的,平晏(平当之子)管理机密大事,刘秀(即 刘歆,刘向之子)主管文书典籍,孙建是专门给王莽干脏活的白手套。
甄丰的儿子甄寻、刘秀的儿子刘棻(音“芬”)、涿郡人崔发、南阳人陈崇这四个人都是凭借自己过人的才华受到了王莽的重用。
王莽对外展现的气场很足,不苟言笑、端庄肃穆,嘴上总是喜欢说些看似正直忠义的大道理,其实王莽心中非常渴望至高无上的权力与地位,但是他从不主动表现出来,只是会说一些有暗示性的话或者做一些有指向性的事,让自己的手下的心腹们体会,然后由他们写奏书要求朝廷给王莽加官进爵。
然而王莽十分会演戏,每次太皇太后王政君下达加封王莽的诏书时,他都又是磕头又是流泪,坚决拒绝诏书中的任命——做戏做全套,他就是想在王政君面前表现得没有野心,又想通过这种辞让的行为对外表示自己的谦虚,好在大众的心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5.八月,王莽再次向王政君汇报,要求将孝成皇后赵飞燕和孝哀皇后傅氏废黜为庶人,并且让这二人去到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的陵园附近为他们守丧。
诏书下达当天,赵飞燕和傅氏就全部自杀了。
6.大司空彭宣认为王莽大权独揽、肆意妄为,上奏说:“三公就像一尊大鼎的三个支足一样,共同承担着辅政匡国的职责,如果有一只脚支撑力不足,那么这个鼎迟早会翻倒的。
我资历不足、见识短浅,再加上年老多病、老眼昏花,已经生了好几场病了,而且记忆力也极速衰退,无法继续承担三公的职责。
现在我愿意把大司空、‘长平侯’的印绶交还给朝廷,希望能够退休回家安度晚年。”
王莽向王政君汇报过后,就免去了彭宣大司空一职,允许他回到封地养老。
但是彭宣主动提出退休一事让王莽十分不爽,他认为彭宣对自己有意见,不支持自己的工作,故意用退休来进行无声的反抗,所以并没有像以往给退休的三公一样赐予他黄金、带座位的安车以及拉车的四匹马。
彭宣回到封地后,过了几年便去世了。
班固点评:
【御史大夫薛广德借着自然灾害的节骨眼申请退休,得到了汉元帝刘奭赏赐的安车,悬挂起来展示自己的殊荣;
御史大夫平当羞耻于自己没有为国立功,不愿意接受汉哀帝刘欣授予的爵位;
大司空彭宣敏锐的感知到政治环境的凶险,主动放弃身份与权力激流勇退——
这三人比那些看重地位名利的患得患失之辈的境界要高出太多了!】
7.八月戊午日,右将军王崇被任命为大司空,光禄勋(负责皇宫安全)东海人马宫被任命为右将军,左曹·中郎将(管理皇宫侍卫,属光禄勋)甄丰被任命为光禄勋。
8.九月辛酉日,中山王刘箕子即皇帝位。
赦免天下全部囚犯。
汉平帝刘箕子时年九岁,由太皇太后王政君代理主持朝政,由大司马王莽负责辅助处理各项政治事务,群臣百官全部都受到王莽的管理。
眼见王莽的权力与地位一天高过一天,大司徒孔光担心自己哪天会得罪王莽而遭到迫害,为自己的人身安全担忧得不知如何是好,于是提出了退休的请求。
王莽认为现在刘箕子年纪太小,需要有老师引导、辅佐,便向王政君汇报将孔光调任为帝太傅,位列四辅之位,并且让他担任给事中一职,统领宫廷值班侍卫,做好皇宫中的后勤保障如饮食、服装等工作。
右将军马宫被任命为大司徒,光禄勋甄丰被任命为右将军。
9.冬天,十月壬寅日,汉哀帝刘欣在义陵下葬。

孝平皇帝上(名 刘衎(音“看”),原名 刘箕子)
元始元年(辛酉,1年)
1.春天,正月,王莽给益州传达了自己的精神指示,让益州长官要求边塞外的蛮夷称自己为“越裳氏”,通过好几个翻译向朝廷进贡一只白鸡、两只乌鸡,希望模仿周公辅佐周成王时期出现的祥瑞征兆。
王莽让太皇太后王政君下诏,将白鸡进献给宗庙。
自从这几只鸡被当做祥瑞送来之后,群臣对王莽的德行、功绩一顿猛夸:“周公当初就是因为招来了白鸡祥瑞,所以才得到了国号‘周’作为封号,以此事作为依据,应当授予王莽‘安汉公’这一称号,并且还要给他的封地增加供奉人口。”
王政君让尚书部门的人制定具体策命方案。
王莽上书说:“拥立天子这件事是我和孔光、王舜、甄丰、甄邯共同的功劳,只需要给孔光他们定下爵赏就可以了,不用一并考虑我。”
甄邯请求王政君重新下达一封诏书:“‘帝王治国安民,必须大公无私、不偏不倚。’君侯您有拥立天子、安定汉室、供奉社稷的大功,怎能因为您与我是姑侄关系就避嫌不提?希望君侯不要推辞!”
王莽推辞了四次之后,干脆直接称病不再上朝。他的心腹们告诉王政君:“您就顺从王莽的心意吧,只给孔光等人封赏就好了。”随后,王莽才愿意出面继续开展工作。
二月丙辰日,王政君下诏:“任命太傅·博山侯孔光为太师,车骑将军·安阳侯王舜为太保,此二人的封地全都增加一万户供奉人口;
任命左将军·光禄勋甄丰为少傅,封为‘广阳侯’。
以上三人全都担任四辅的职责。
封侍中·奉车都尉甄邯为‘承阳侯’。”
这四个人各自受到封赏之后,王莽再一次找借口不上朝,大家都进言说:“王莽虽然谦虚退让,但是朝廷可不能辜负他的重大功勋啊!必须要及时给予王莽赏赐,让天下人知道他是拥立天子、辅佐幼主的大功臣,千万不能让芸芸众生对朝廷失望啊!”
王政君下诏:“任命大司马·新都侯王莽为太傅,总领四辅之事,赐予‘安汉公’之称号,给他的封地增加二万八千户供奉人口。”
接到这份诏书后,王莽却表现得更加惊恐万状,做出一副不得不出来把持朝政的姿态,“很为难”地接受了太傅一职与“安汉公”这一称号,装模作样地推辞了封地的户数,说:“等老百姓家家户户过上了小康生活之后,再给我这些吧!”
群臣强烈要求必须给给王莽增加封地,王政君下诏:“安汉公对老百姓有如此殷切的期盼,就听您的好了,那么每年赐予您的奖赏必须加倍。
等百姓真正过上小康生活之后,大司徒、大司空要及时汇报!”
王莽仍然不愿意接受赏赐加倍,并且提出,应该给刘氏宗室以及群臣百官都进行封赏,于是:
立已故东平王刘云的儿子刘开明为“东平王”;
立已故东平思王刘宇(汉宣帝刘询之子)的孙子刘成都为“中山王”,以供奉中山孝王(刘兴)的香火;
将汉宣帝刘询的三十六位耳孙全都封为了列侯,赐予太仆王恽等二十五人关内侯的爵位;
那些没有孩子的诸侯王、公、列侯以及关内侯,可以选择自己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的儿子当作自己的继嗣;
有曾经因为犯罪被开除宗室籍的刘氏及其亲属,全都重新恢复宗室身份;
所有比二千石级别以上的退休官员,把他原部门中三分之一的下属分出来,给他养老送终。
王莽甚至还为庶民百姓谋福利,连鳏夫、寡妇、独居老人等弱势群体都全部覆盖到了。
王莽既想要广收民心,又想要独揽大权,他知道太皇太后王政君年纪大、精力不够用,已经不愿意再处理政事了,于是暗示公卿上奏提出让王政君交出代理执政的权力:“过去的二千石官员都是经过考核、筛选才提拔上来的,后来变成了由州刺史内推制度,但是选上来的人大多数都无法胜任二千石的岗位,这些内推之人在任职前应当由安汉公统一考察一遍才行。
还有,太皇太后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不足以支撑处理这么多繁重的工作,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就不用太皇太后过问了。”
随后,公卿们恳请王政君下诏:“从现在开始,只有封爵受赏之事需要向我汇报,其余的事情都交给安汉公和四辅处理。
州牧、二千石以及茂才身份的官吏,在初次上任前需要由安汉公亲自面试考核,了解一下过去的工作经历与成就,问一问对未来的新工作的规划与打算,以此来判断是否有能力胜任新的岗位。”
往后,每一个初次任职的茂才以上的官员都被王莽亲自面试过,在面试过程中有不少人满脸堆笑、送礼不迭,如果有王莽看着不顺眼的、不合心意的,全都直接罢退不用——自此,王莽掌握了人事任免大权,他所拥有的权力差不多与天子一样了。
2.设置了羲和官,等级为二千石。
3.夏天,五月三十一日(丁巳),发生了日食。
赦免天下全部囚犯。
朝廷要求公卿及以下的大臣每人推荐一名敦厚老实又能直言不讳地进谏的人才。
4.由于刘箕子是中山卫姬所生,所以王莽担心外戚卫氏会威胁到自己的权力,于是他向王政君汇报:“孝哀皇帝即位之后,就是被外戚丁氏和傅氏撺掇着违背礼法,差点把整个大汉的江山社稷都搞丢了。
如今幼主是以孝成皇帝的继嗣这一身份来继承大统的,应当明确正统的唯一性与不可侵犯性,千万不能发生孝哀帝时期的那种出现两个‘皇’的情况,不能让后世被那种做法给带歪了!”
六月,甄丰带着玺绶赐予刘箕子的母亲卫姬为“中山孝王后”。
朝廷赐予刘箕子的舅舅卫宝、卫宝的弟弟卫玄关内侯的爵位,给刘箕子的三个妹妹——刘谒臣、刘皮、刘鬲(音“力”)子——分别赐予“修义君”、“承礼君”、“尊德君”的称号,三人全部留在中山国,禁止进入京师。
扶风郡的功曹(管理地方选举)申屠刚以“直言”的身份参与面试,说道:“周成王年幼即位,由周公旦辅佐他执政,处事公平合理,广泛采纳各种批评建议,每一个举动、每一个号令都不违背上天的法则,全部都很符合百姓的利益需求。
即使周公身为辅弼大臣已经做到了近乎完美,但是召公仍然认为他不应该在还政给周成王之后,继续担任宰相一职,甚至连偏远地区都对周公此举有所非议。
由此可见,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再优秀再完美的人,也不可能不犯错,安汉公的决策会出现失误也是很正常的。
如今皇上还是一个孩童,自从即位以后,与自己的骨肉至亲分隔两地,亲人也见不了一面。天子明明是庇佑万民、福泽天下的父母,却连自己的亲人都感受不到这一份恩德,是不是有些过于残忍了呢?
虽然选人用人要以能力、品德等综合素质为考量,但是从大汉开国以来,治国秉政仍然需要宗亲、外戚的帮助和支持,朝堂中必须要宗室、外戚以及外姓大臣相互交错制衡,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奸臣歹人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下作恶是很困难的——由此可见,只有皇亲国戚与外姓臣子共同合作,才能让国家长久、平稳地发展下去。
应当赶快派使者把中山太后(卫姬)召来,将她安置在其他宫殿中居住,定期入宫朝见皇上。
还有冯氏与卫氏一族的人,让他们担任宫中不是很要紧的闲散职责就好,好歹也能手拿兵器为皇上站岗值守啊,这样不仅保卫了天子与皇室的安全,还减少了外人对皇权的威胁;不仅能维护社稷的稳固,也能让四辅人员少操点心,不至于太过劳累。”
王莽让王政君下诏:“申屠刚说的这些东西毫无道理、胡搅蛮缠,挑战正统的合法性、违背国家的根本宗旨!”然后罢免了申屠刚的功曹一职,让他回家种地去了。
5.六月丙午日,朝廷封鲁顷公(姬雠)的八世孙——公子姬宽为“褒鲁侯”,用来供奉周公的祭祀;封褒成君孔霸的曾孙为“褒成侯”,用来供奉孔子的祭祀。
6.朝廷有诏:“全天下已经确定罪名即将服刑的女犯,全都释放回家,无需亲自服刑,只需每月出三百钱当作雇山钱(花钱雇人替自己上山砍柴)。
每个乡邑推选出一名最优秀的女性,免除她的所有赋税和徭役。
大司农部门派出十三人,每人负责一个州,号召天下人开展农业生产与纺织桑蚕活动。”
7.秋天,九月,赦免天下全部服刑犯。

二年(壬戌,2年)
1.春天,黄支国向朝廷献上犀牛。
黄支国位于南海之中,距离京师三万里。
王莽为了炫耀自己的威望与大气,给了黄支王非常丰厚的回礼,并且要求他定期派遣使者入朝进贡。
2.越巂(音“西”)郡的江水中出现了黄龙,当地长官上报了这一祥瑞之事,太师孔光、大司徒马宫等人都庆贺道:“王莽对于大汉的意义堪比周公,应该向祖宗汇报此事!”
大司农孙宝说:“周公的忠心与仁德已经到了只有圣人才有的境界,召公也是一位非常有素质有品行的贤人,即便如此,二人之间也有过矛盾——这些事情都被史书忠实地记录了下来,且历史的评价从没有贬低过任何一方。
即使是圣人、贤人,相处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摩擦和矛盾,那就更别提别人了。
如今天文异象和自然灾害仍然在发生,并没有达到风调雨顺、万物和气的盛世,老百姓的生活条件也不怎么样,但是现在无论王莽说什么,群臣都是同声一气地附和称赞,这估计不是什么好事吧?”
这话一出来,多有人都被吓了一大跳,大家都暗中为孙宝捏一把汗。
甄邯当时可以代理王莽行使罢免人员的权力。
正好,那段时间孙宝派下属官员接自己的母亲来京师一同居住,半路上孙宝的母亲生了一场病,于是暂时住在孙宝弟弟的家中养病,只有孙宝的妻儿来到了京师中。
司直陈崇借着此事弹劾孙宝不孝顺,由三公派人进行审问调查。
孙宝回道:“我已经七十岁了,脑子不清醒,眼睛也不好使,我确实没有好好照顾、奉养我的母亲,光顾着接我的妻儿去了,司直说的对,就是他说的那样。”
最终孙宝被免去了大司农一职,在家中去世。
3.刘箕子改名为刘衎。
4.三月癸酉日,大司空王崇为了避开王莽的风头,免得受到他的迫害,于是提出自己身体状况不好,申请退休回家养病。
5.夏天,四月丁酉日,朝廷任命左将军甄丰为大司空,任命右将军孙建为左将军,任命光禄勋甄邯为右将军。
6.朝廷立代孝王(刘参)玄孙的儿子刘如意为“广宗王”,立江都易王(刘非)的孙子·盱台(音“须怡”)侯刘宫为“广川王”,立广川惠王的曾孙刘伦为“广德王”;大汉开国功臣的后人包括周共(周勃的玄孙)等一百一十七人全都被封为列侯、关内侯。
7.出现了严重的旱灾、蝗灾,青州地区尤为严重,有大量百姓为了活下去,离开故土去其他地区寻找食物。
王莽向王政君汇报:“不能再穿有花纹的衣服,饮食用度也要有所削减,表示与灾区民众同甘共苦、风雨同舟。”
同时,王莽上书表示自己愿意交付给大司农一百万钱和三十顷土地,用来赈济灾民。
公卿大臣们看到王莽这种体恤百姓的行为,都纷纷竖起大拇指褒奖称赞,有二百三十人也纷纷都献出自己家里的土地的房屋,帮助百姓渡过难关。
长安城中修建起了专门用于收容灾民的住所,覆盖了整整五里地,其中包含了两百多间屋子。
王莽联合群臣一起向太皇太后王政君上奏道:“多亏了陛下的仁德与恩泽,上天受到感化,降下了甘霖,长出了灵芝,还有很多像红色的草、并穗禾苗以及蓂莢瑞草等多种吉祥的征召频频出现。
陛下可以穿回帝王的常规服装,恢复之前的膳食标准,让臣子也跟着陛下一同享受这份祥瑞带来的喜悦!”
随后王莽提出让王政君下诏宣布此事,遭到了王政君的拒绝。
往后,只要一出现水灾旱灾,王莽就只吃菜不吃肉,还让自己身边的人把自己为了自然灾害吃素这件事汇报给王政君。
王政君派使者跟王莽说:“安汉公每顿饭没有荤腥,人民群众怎么忍心呢!如今秋天粮食大丰收,您还是吃点儿肉吧,为了国家好好保重自己!”
8.六月,钜鹿郡出现了两次陨石。
9.光禄大夫楚国人龚胜、太中大夫琅邪人邴汉看不惯王莽现在一手遮天的样子,提出了退休申请。
王莽让王政君下诏:“二位大夫在位这么多年,做了这么多工作,实在是辛苦了,你们能够修身养性、恪尽职守,非常值得赞扬。现在我批准你们的退休申请,好好回家颐养天年吧!”
于是给龚胜和邴汉赏赐了很多金银财宝后,让他们回家养老了。
10.梅福掐指一算,知道王莽一定会篡位夺权,到时候会天下大乱,所以连招呼都不打,丢下自己的妻子儿女一溜烟跑了个无影无踪,根本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后来,有人在会稽郡见到了一个跟梅福长得很像的人,他声称自己不是梅福,只不过是吴县市场上一个看门的人罢了。
11.秋天,九月三十日(戊申),发生了日食。
赦免天下全部服刑犯。
12.朝廷派遣执金吾候(执金吾部门中的办事员)陈茂劝说某一个民间盗贼团伙的老大成重,让他带着自己手下二百多人去官府自首,并承诺将他们送回老家恢复原籍,当一个普通老百姓,让他们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成重被转移到了云阳,得到了公田和屋宅的赏赐。
13.王莽为了拍王政君的马屁,于是派人带着丰厚的钱财暗示乌珠留若鞮单于,让他把王昭君的女儿须卜居次云送入朝廷侍奉太皇太后,就是为了体现王政君的仁德与威严,用来哄她开心。
14.车师后王国有一条新的通往玉门关的道路,比之前的路稍微近一些,戊己校尉徐普想着手打开这条通道。
车师后王姑句(音“钩”)认为如果这条路开通了的话,自己就要安排人员沿路给使者提供饮食,比较不方便。
徐普想把具体的路径搞清楚,等写下一个明确的方案之后再上奏给朝廷,便要求姑句来帮自己证明这条通路可行,但是遭到了姑句的拒绝,徐普一怒之下便把他关押了起来。
姑句的夫人股紫陬劝到:“当初车师前王就是被都护的司马给杀了,您要是被关久了,肯定生死未卜,还不如现在就投降匈奴呢!”
于是姑句冲出了汉军的高昌军营,直奔匈奴而去。
当时,去胡来王唐兜正好在和赤水羌互殴,没有打赢,于是唐兜向西域都护求救,然而都护但钦并没有及时出兵支援。
唐兜被逼急了,怨恨但钦不来救自己,准备到东边的玉门关继续防守;没想到玉门关的守卫不允许唐兜入关,在情急之下,唐兜带着自己的妻子儿女以及手下的一千多民众投奔了匈奴。
乌珠留若鞮单于把唐兜和姑句安置在左谷蠡(音“陆离”)王所居住的地盘,然后派使者把情况向朝廷做了汇报,并说:“我已经接受了他们的投奔。”
朝廷派出中郎将韩隆等人出使匈奴,将单于责备了一通,单于叩头认罪,并将唐兜和姑句交给使者处置。
与此同时,朝廷派中郎将王萌在西域的恶都奴谷附近待命。
乌珠留若鞮单于派人把唐兜、姑句送到王萌手上,希望朝廷能够原谅他们二人背叛朝廷的罪名。
使者把单于的请求报了上去,没有得到王莽的同意,不仅如此,还把西域各国的国王召集起来,让他们一起围观汉军给唐兜、姑句行刑,然后定下了四条新的规定:
中原人、乌孙人、乌桓人、佩戴着朝廷颁发的印绶的西域国家的人,这四类人如果逃入匈奴,一律不得接受。
王莽还派出中郎将王骏、王昌以及副校尉甄阜、王寻前往匈奴向乌珠留若鞮单于宣布这项规定,宣读完毕后将规定文书放入函中封好,交到单于手上要求他必须严格执行,随后收回了当初汉宣帝刘询给单于的文书函件。
那段时期,王莽正在中原推行自己制定的规矩,要求人们取名不得取两个字,正好借着这个机会也让使者在匈奴推行这项规定,说如果匈奴中有人愿意向大汉看齐,取名只取一个字,那么朝廷必然会给予厚赏。
乌珠留若鞮单于当即表明支持朝廷的政策,上书说:“我有幸成为大汉的藩臣,早就对大汉的文化制度、风俗习惯有所仰慕。微臣原名‘囊知牙斯’,如今我正式改名为‘知’。”
王莽得知单于改了名,心情非常舒畅,迫不及待地将此事汇报给太皇太后王政君,并且再次派出使者好好褒奖单于,赏赐了大量金银珠宝。
15.王莽想让自己的女儿成为皇后,这样能够让自己在朝中的权力更加稳固,于是上奏说:“皇帝已经即位三年了,现在还没有皇后,掖庭中也没有妃妾,这对宗庙社稷来说是很危险的。
之前就是因为天子没有属于自己的子嗣,后宫中的妃子人数也不符合礼法规范,所以才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如今可以参考《五经》中的内容,定下迎娶皇后的礼仪,按照天子应当娶十二位嫔妃的规定,为陛下选择正经人家的女儿当作后妃,助大汉开枝散叶、人丁兴旺。
后妃应当从殷商、周朝后人,孔子后人,以及长安城中列侯家的女眷中选择。”
由有关部门负责定下皇后的侯选人名单,名单中大部分都是王氏家族的人,王莽担心自己的女儿竞争不上,又说:“素质低下的、学问不高的,不应当进入候选名单。”
王政君还以为王莽是真心想给刘衎挑个优秀的皇后,于是下诏说:“王氏是我的宗族,属于皇上的外戚,应当避嫌。”
这道诏书一下,每天都有一千多民老百姓、儒生、郎官守在宫门口递交奏疏劝太皇太后收回成命,公卿大臣们有的直接进宫入见,有的在殿门外跪拜磕头,都说:“安汉公为大汉如此尽心尽力,如今要立皇后,怎么唯独让他的女儿没有机会呢!我们大家都不服气!安汉公像父亲一样庇佑着黎民百姓,我们都希望安汉公的女儿能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
王莽让大司马府中的工作人员赶紧制止这些人,但是越制止,要求让王莽女儿当皇后的奏疏就越多。
王政君看到这么多人反对自己的诏书,只好作罢,听从了公卿的建议,允许王莽的女儿成为皇后。
得到了王政君的许可后,王莽再次上书说:“还是从候选名单当中选吧!”
公卿争相反对:“不能再选别人了,您的女儿就是正统皇后!”
直到这里,王莽才如愿以偿,故作谦虚、略带无奈地说道:“好,那就选她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