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碎!重庆被砸艺考生父母选择原谅:我愿意放下,未来的路还很长
文/七彩蓝天
愈临近年关,意外似乎更令人痛心和难以接受。
近日,武汉男子从重庆市沙坪坝区三峡广场跳楼自杀砸中两艺考生,致三人抢救无效死亡的新闻一直牵动着我们的心。
29日下午,受害者小雨的父亲霍兵来到事发现场,他买了三束花,一束献给女儿,一束给小欣,另一束献给自杀男子李某。
霍兵说:“就算他赔我一百万、两百万,我的女儿能回来吗?我愿意放下,未来的路还很长。”
瞬间泪目。我不能想象一个父亲在痛失独生女后是怎样的痛彻心扉,又是怎样拼命地与自己和解。
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强忍内心的悲痛,用自己的豁达,原谅了别人,也解脱了自己,未来的路还很长,选择放下,才能更好的前行。
逝者已逝,活着的人生活还得继续,选择原谅,未来的路才会不那么沉重。
仇恨和怨怼
会挡住我们前行的路
在希腊神话中,有个叫海格力斯的大力神。
有天,他走在崎岖的山路上,突然,有个鼓起的袋子,挡住了他的去路,海格力斯用力踩了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破,反而膨胀地比之前大了几倍。
海格力斯恼羞成怒,抄起木棍向它砸去,结果那个东西竟然膨胀到把路都堵死了,海格力斯只能坐在路边叹气。
这时,一位圣者从山中走来,语重心长地对海格力斯说:
“快别动它了,忘了它,远离它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会小如当初。你若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与你对抗到底。”
我们的生活中,摩擦无处不在,有时甚至升级到仇恨,但如果矛盾不断升级,那仇视与敌意也会与日俱剧增,产生“仇恨袋效应”,最后,就会挡住我们前行的路。
前段时间,一对小情侣在桂林北站上演“拥抱式分手”,19岁女孩突然掏出早就准备好的刀片划伤男孩的脸,大约10厘米长,深可见肉,触目惊心。
到底是什么仇什么怨让她下如此狠手?原是因为男孩提出分手,女孩多次劝说无果,心生怨恨。
柏拉图说:“如果不幸福、不快乐,那就放手吧!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其实,当你对外来的伤害行为选择不原谅时,其实,是在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这种“不原谅”带来的伤害远远大于伤害行为本身,并会长久地折磨着你的心。
选择原谅,与自己的内心和解,不要让仇恨成为人生的死穴。放下该放下的,才能更好地前行。
选择原谅别人
其实是放过自己
原谅不等于压抑所有的负面情绪,原谅意味着经过所有的愤怒、受伤、悲痛之后,重新认识到生活的意义。
我们都知道浪漫诗人徐志摩,却鲜少有人知道他的发妻张幼仪。
张幼仪出身优渥,又是大家闺秀,却在新婚期就受到徐志摩的厌弃,称她为“乡下土包子”。
在她生下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徐志摩便赴美留学,两年后,张幼仪远赴重洋到美国团聚的时候,徐志摩早已对林徽因一见钟情。
为了追求林徽因,他甚至逼迫张幼仪把孩子打掉。
还曾托人问张幼仪:愿不愿只做徐家儿媳,而不是志摩太太。
后来,更是把语言不通、没有钱的张幼仪扔在国外不管不问,直到幼子出生。徐志摩的再次出现也只是为了逼张幼仪签下离婚协议。
离婚后的张幼仪没有自怨自艾,她把孩子交给了保姆,选择了去德国留学,才成就了后来被业界称为“商业奇才”的她。
我们说,张幼仪是个聪明的女人,她知道,长久地记恨一个人,一件事,并不是折磨对方,而是折磨自己,她选择了原谅,才有了从“弃妇”到“豪门”的转变。
无论当年有多痛,有多恨,她都做到了抽身而退,重新出发。反之,如果一味沉溺其中,怨恨深重,结果细思极恐。
很多时候,所谓原谅,不是原谅他人,而是放过自己。
南非黑人领袖纳尔逊·曼德拉曾说:“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仍在狱中。”
他被囚狱中27年,却没有深陷于心的监狱而成为自己的囚徒,而是选择了宽恕别人,善待自己。
选择“原谅”
是不愿意让伤害再蔓延
纪伯伦有言:“人类有两个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电影《素媛》中,承载了多少人的愤恨、不平。
善良的小女孩素媛遭遇了残忍的性侵犯,不仅身体遭受重创,心里更是承受着难以磨灭的伤害。
开庭前一天晚上,素媛父亲对妻子说,为了女儿,要冒险将罪犯杀了。
电影的最后,万恶的施暴者因为精神问题仅被判处了12年的监禁,当罪犯要离开法庭的时候,素媛的父亲终于忍无可忍,他崩溃地举起牌子要砸死罪犯的时候,女儿素媛抱住父亲的裤腿,痛哭起来,阻止了父亲的冲动。
善良的小素媛,她不希望因为自己,再让更多的人受到伤害了。
隔着屏幕的我们内心的愤怒都几乎要冲破胸腔,何况是素媛父亲?
素媛的“原谅”,是她内心对家庭未来的渴望,他不希望,伤害再蔓延到家里任何一个人的身上。
反观之前的“2·18武昌火车站杀人案”,当年轰动一时,那是2017年临近年关的时候,一个小伙子在车站附近的面馆里吃完面之后,认为老板宰客侮辱,在发生口角纷争后矛盾升级最后挥刀砍向面馆老板致其当场死亡。
小伙子获刑死缓,一时激愤和怨恨引发的是两家人的悲剧。
屠格涅夫曾说:“凡事只要看得淡些,就没什么可忧愁的了;只要不因愤怒而夸大局势,就没有什么事情值得生气了。”
很多矛盾往往来自,不肯退一步。
有时候原谅不是“怂”,是退一步海阔天空。
最后,分享一个网友的小故事:
儿子有一天突然告诉我说他很讨厌甚至仇恨班上一个同学,原因是那个同学有时候说他坏话。
我问:“你恨他有多久了?”
儿子说:“一两年了吧!”
我接着问:“你到现在为止有喜欢一个人一两年吗?”
儿子沉默了一小会儿,告诉我没有。
我最后跟他说:“既然你都没有喜欢过一个人这么久,你却恨一个人这么久,你觉得值得吗?”
生活中我们我们都懂得“爱”的珍贵而不会轻施于人,却忽视了“恨”同样需要感情的投入却不吝于人,如此导致我们在怨恨的感情泥沼中越陷越深却浑然不觉。
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的研究结果显示:人做出“原谅”的决定后,大脑会启动遗忘机制,让人忘记那些曾对自己不利的痛苦记忆。
向太曾说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放下不等于放弃,放下也不等于不要。人活着最重要的是想开、及快乐的过日子。”
小雨的父亲没有因为悲伤做出更偏激的事来,他用一束花,感动了万千网友,也放下了仇恨。
我想,天堂的女儿一定也不希望看到他沉浸在失女的悲伤中,被仇恨填满。
2020已经来了,愿天堂没有伤害,小天使再世平安。
也愿他们的父母用时间抚平伤痕,带着女儿的爱好好地活下去。
未来的路还很长,希望你们健康、平安。
作者简介:七彩蓝天,富小书的人,富书专栏作者,一个热爱生活的90后宝妈,乐天达观、心向美好,固执着“慢慢来,会很快”的教育理念,不培养完美的小孩,只塑造更好的自己;本文首发富小书(ID:fxsfrc),你身边最好的闺蜜,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