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是件奢侈品
昨天书友讲了一件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她很不喜欢同事A。原因是A爱给别人立规矩,一切为了方便自己。她也不喜欢同事B。原因是B很强势。昨晚上在单位食堂吃饭,她听到B在向A倾诉烦恼,焦燥,原因是上高中的孩子叛逆了。A说特别理解B,因为A也经历过孩子叛逆期的厌学,深知个中滋味。友人说她很震惊,沒想到理解(同理心)会发生在这两个人身上。书友又说她可以理解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对强势的人不是很能理解到。
我说:“理解是件奢侈品,不容易发生的。有过差不多相同或相似的经历,理解发生的概率要大些,A和B就是吧。”
我想到前段住院手术后的那天夜里,因为只能一个姿势躺着,腰疼的厉害,感觉远远超过了刀口疼。那时我觉得自己理解了那句俗话说:站着说话不腰疼。站着说话的人理解不了只能躺着的人腰是怎样的疼。躺过的人就能理解了,当然,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躺过的人也许忘记了腰疼的滋味。大脑是会遗忘的。就像我们很多大人会忘记自己小时候是多么的贪玩和淘气,对于自己孩子现在的贪玩和淘气表示出不理解。
上午和同事聊起孩子的事情,聊到了我和孩子之间以前的事情。有段时间,孩子最讨厌我说我理解他。当我说理解他的时候,他就会说:“说说你的理解。”我每次的理解都不是真正的理解,而只是一种安慰,甚至是一种逃避,拒绝沟通,不耐烦。孩子需要的是理解而不是安慰,更不是拒绝。
我们讨论了为什么总是不能理解?一点浅显的见解是:我们自己很自以为是,活在自己的观念和评判中,根本打不开耳朵倾听孩子们在说什么。
所以,以我浅薄的一点人生经历觉得理解有可能在两种情形下发生:一是清空了自己,全然的倾听自己、倾听别人或倾听这个世界。二是我们曾经有过相同或相似的经历,并且不曾忘记这经历。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理解,理解是心灵深处的需要。但在现实生活中理解又是非常难以发生,就像奢侈品,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该怎么办呢?
我想认识到它的稀缺性很重要,当你知道了它是一个奢侈品,就不会强迫自己必须拥有,自己必须给予别人,別人必须给到自己。我们和自己的关系,和别人的关系,和这个世界的关系就会多些松驰感,少些压迫感。可能会因此有更多精力和时间照顾到自己,并进而照顾到身边人。欲速则不达。允许自己慢慢行,慢慢修,慢慢悟,并最终和这个世界达成和解。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贡自己认为做到了老师说的一以贯之的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听听孔子怎么回应子贡的: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孔门十哲之一的子贡尚不能做到理解自己也理解别人,我们又何必苛责自己呢!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