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食记人生旅途明月共光辉

放学路上,那撒满一路的阳光 更十四

2019-05-15  本文已影响19人  简悦直播教练恬源

“还有这些。”王世洋点开了文件中的第四个名为“开放式反馈”的表格,在这里列出来问卷第15题“我的感受、思考和发现”、及第16题“我的反馈或建议”的所有填写的内容。

孩子看到这两项分别有17和11条,便问道:“这个班多少学员?”

“22。”“不错,很不错!”“你看到哪条最有感觉?”“建议的第7条。”

“给经理室成员开办这个课程”,世洋念出了声,“哦?”

没等老爸的语音结束,孩子便笑着说:“课程大卖,请我们吃饭!”

紧接着便转身说道:“走啦!”一边摆摆手,算是对世洋后面这句“托咱家福娃吉言!”的回应。

世洋自己又看了一遍学员的反馈,除了两位学员是用两三个字外,其他人的都是长句子:

“受到启发,往往是接到一个点,自己去探索、提升,将课程尝到的融会贯通,才是最大的收获。感谢这个点。”

“通过互动方式,引出案例,具有实际性,我觉得对我帮助很大,学习到老师的认真,与学员的经验分享,可很好运用到实际管理工作当中。”

还有一位学员分了点:

“①对员工辅导时不要给太多答案,少做建议,让他们多想办法②主管在团队中的作用应该是创造平台,制造氛围,制定目标和分组展示”。

这个课程,根据客户的要求,名字叫做“做九零后员工团队的辅导员”,但明确要求课程内核是教练的方法在团队管理中的应用。

目前客户对待教练类的课程的态度分化很明显,有的很喜欢,或者说很热衷;也有的很排斥,或者无感。相对应的是,目前市场上教练类课程种类较多,也是不同的教练培养体系、或者说流派还是不少。

在世洋看来,教练的方式,再又或包括引导、行动学习等,在技术细节和流程、工具的运用上确有差异,但从本质或最终的目的上来看,指向一个字:“合”——如何营造出一个有温度的空间,并创造一个“团队脑”联结并共创的过程。

想到这里,眼前就不禁浮现出一位特别熟悉的老师,当年在讲“工具是为我们所用的,千万别被工具用了”时候的声颜体态。

所以,现在世洋对客户的需求的各类“排列组合”很是习以为常,不论课程或项目怎么表述怎样定义,把握住客户对最终所获得价值的需求,是关键。

世洋把第三个表格中形成的柱状图表,移到文档文件中,再把学员的主观反馈也放进来,结案报告的内容开始丰满起来。

接下来,就是写“陪伴者观察”和“后续跟进建议”的部分了——现在王世洋对自己,已经是完全的“学习陪伴者”的身份认知——空间氛围建立来了,学习的过程自然就会发生。

而对于组织来说,最好的学习,不是在某个大脑中发生的,而是在“团队脑”中发生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