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行书的故事

2019-03-10  本文已影响0人  艾迪蓝波

三大行书是指《兰亭序》《祭侄季明文稿》《黄州寒食诗》,
《兰亭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在盛唐时期被太宗作为官方范本予以推行,究其原因是因为王羲之是琅琊王氏的代表(ps:诸葛亮是琅琊诸葛氏,也非寒门),太宗为关陇集团的代表,为笼络南方士族,推崇王氏书风也是一种政治手段。另外,王氏书风以侧锋用笔见长,飘逸洒脱,尽显魏晋风流。
《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作品,同样也不是在唐代就被推崇,而是到了北宋年间,由文坛领袖欧阳修为主的士大夫阶层推上高点的,北宋文人需要建立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因此就提出“字如其人”的理论,同时把擅长中锋用笔同时又以身殉国的颜真卿作为书法家典范。
《寒食帖》是北宋书法家苏轼的作品,苏轼是古文运动的集大成者,文学、书法、绘画都非常有造诣,三苏中成就最高的人,也是书法“宋四家”中可排首位的人,同样也是带领古文运动开始走向没落的人。苏轼一生豪放,书法多侧锋出入,即便潦倒,也不失风骨。
这三大行书,其实也可以侧面反映出我国的选官制度了,“举孝廉”和“九品中正”促成了士族的崛起,即使是盛唐前期,也是皇帝与士族共治天下,要溯源的话,又可以扯到东汉刘秀了。皇帝注意到这一点后,科举制就在隋朝出现了,特别到了武则天时期,为培养自己的班底,武则天可是大兴科举。到宋代,科举已经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文人士大夫阶层崛起,就需要建立自己的文化标准。而到了苏轼,人文集团内部的斗争就日益显现,一直延续到了清末,所以朋党其实也算是科举制的副产品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