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的尴尬。

2016-02-10  本文已影响234人  Life答案

翻转课堂”推进中遭遇的尴尬

原创 2016-01-04 吴樱花 教师博览

翻转课堂的尴尬。

在课堂教学方式中,“翻转课堂”目前已经成为最流行的词语。近年来,“翻转课堂”在网络上铺天盖地传播,似乎已经成为课堂教学改革不可阻挡的趋势。然而,现实远没有想象的那样一片大好。作为推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培训基地,在近两年的推进过程中遭遇了种种尴尬。

尴尬一:培训时济济一堂,实践者寥寥无几

“翻转课堂,是不是把课桌掉个方向,或是老师学生连课桌椅,都得翻过来、倒过来拿大顶?”带着种种好奇,老师们对“翻转课堂”的培训充满期待,全国“翻转课堂”著名专家的培训讲座在学校报告厅如期进行,会场里座无虚席。

专家介绍了翻转课堂的起源、特点、实践和发展,除了介绍美国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介绍了“翻转课堂”在国内实践的情况。特别是呈现了某所学校的样本班级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后参照班级前后的期末考试成绩数据,其中有两个基础薄弱班级,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一学期,与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班级相比,成绩明显下降。即使是基础较好的几个班级,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之后,学期成绩也不是全部有优势。

对照这一组数据,老师们在会场与专家互动非常热烈。“翻转课堂”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是否适用?“翻转课堂”是否更适合教学能力强的老师,一般的老师是否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也许教学效果更好?如果真是这样,全面推广就需要三思而后行。如果强制要求老师采用“翻转课堂”,将会出现什么后果?

大多数的老师是害怕改变的,不一定是缺乏勇气,也有的是出于谨慎,不敢拿考试成绩开玩笑。于是学校计划从地理、生物等非考试学科做起,慢慢推行“翻转课堂”。为了充分利用资源,给老师们提供学习咨询的平台,学校特聘请专家每周一次到校进行听堂问诊,希望在不同的学科中,“翻转课堂”都能绽放美丽的花朵。

然而,一个学期过去了,除了当初安排接待专家的两名市级骨干教师在继续尝试“翻转课堂”之外,其余基本就无人问津了。

虽然校内境况惨淡,老师们对“翻转课堂”的热衷程度不尽如人意,但是丝毫不影响“翻转课堂”大潮由内向外的袭击。因为是基地学校,所以每个学期学校至少举办一次区级以上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师培训。每一次的培训,会场里都是济济一堂,甚至走廊上都加了小凳子坐满了人。

面对外界宏大的声音和校内落寞的情形,基地学校的尴尬境地如何破局?

尴尬二:课堂内的高效,课堂外的消耗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从美国舶来的,国内也有类似的教学方法,被冠以“高效课堂”之名。像曾经风靡全国的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以及杜郎口中学的“导学案”,差别就在于这些模式没有使用微视频。

“翻转课堂”中与“导学案”相似的一个预习任务,就是“自主学习任务单”。这份任务单的设计需要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有深透的把握,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处理设计。任务单上选择什么、放弃什么,题目怎么设计,如何表述才能保证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针对性,这些都对教师提出了挑战。每一份任务单的设计都要耗费教师大量的备课时间,而“微视频”的制作更是难以逾越的坎,一个较高水平的教师制作一个微视频一般需要两个小时,如果没有较高的信息技术能力,只具备一般的网络阅读和简易PPT技术的教师,将会在摸索中耗费多少时间?“翻转课堂”提出的口号就是“打造新一代名师”,因此,在选择种子选手时一般会挑选悟性较高、没有家庭负担的年轻老师参与。

从学生层面来看,一个10分钟以内的视频,如果学生还要暂停、回放,根据自己需求进行个性化学习,仅仅看一个视频就要花费半小时左右,还要预习教学内容,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据了解,尝试语文“翻转课堂”的班级,一个基础中等的学生每天回家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的作业就要花费1个小时以上。假如三门学科、四门学科、乃至七门学科等都进行“翻转”,学生回家完成作业将要耗费多少时间?

“翻转课堂”需要学生回家观看微视频,在硬件上,需要每个学生家里都有网络;而且课前学习是自主的,对于家庭不具备条件或学习自觉性不足的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就不能完成,那么在课堂上这些孩子就成为了摆设,势必影响教学效果。

如何在课内高效的基础上,不增加或者尽量减轻师生的课外负担,这是推进“翻转课堂”必须面对的问题。

尴尬三:专家们唱高调,教研员唱反调

为了强力推进“翻转课堂”,学校在拟订每年一届的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方案时加了一条规定:必须采用“自主学习任务单”。由于“微视频”制作的技术含量较高,只建议采用而不做强行规定。

几十节的评优课统统进行“翻转”,效果实在是差强人意,几乎都是翻了一半又回头的课。为了保持平衡,邀请了两个方面的评委,一方面是以教研员为主的传统教学中的骨干教师,另一方面是“翻转课堂”的专家代表,评课时的观点碰撞相当激烈。

有的教研员坚持,不是所有学科都适合“翻转”的,像语文学科,要想上出“语文味”来,仅靠“翻转”是远远不够的。咬文嚼字、把握揣摩、对传情达意的理解体悟,都需要在师生的现场互动中才能达成,这个教学过程是慢节奏的,哪怕语气表情都是一种引导,传统教学在语文教学方面有它的不可替代性。

“翻转课堂”的专家们是很反对这种观点的。什么叫“语文味”?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不是语文味吗?学生对文本的质疑在课堂上进行探讨不是语文味吗?“翻转课堂”最大的特点就是给学生充分发挥的平台,教师退到幕后,尽量不讲授,学生唱主角,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表达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上海一位物理名师在践行“翻转课堂”之后,深有感触地说,在进行传统教学的课堂上,孩子们观看实验时是很激动的,他们的好奇心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激发。而在“翻转课堂”上,他们却失去了传统教学中的发现之美,因为提早在微视频中知道了结果,整个翻转课堂变成了结果的验证。

一边是正在高调猛进的“翻转课堂”,一边是羞涩捍卫传统的学科教研。如何把独力难撑的种子选手变成百花盛放的全员“翻转”,夹缝中摆脱尴尬谈何容易?

“翻转课堂”只是一种信息技术的革命,还是一种教学方式的趋势?在推进这项课堂改革的进程中遭遇的尴尬还远不止上面这些。那么如何才能走出这样的困境呢?

1.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翻转课堂”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根据教学需要,教师本人在备课时要制作“微视频”,这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绝大部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远没有达到这样的标准,所以“翻转课堂”若想更大程度地推广,当务之急是提高教师的视频制作技术。如果老师们制作微视频就像制作PPT一样容易上手,将会有更多的教师愿意在课堂上尝试“翻转”。当然,就像PPT推广一样,这需要一个过程。科技发展得很快,也许不久的将来“微视频”软件也能像PPT一样,直接在鼠标右击中就能出现,制作和使用起来将更简洁、更方便。

2.实现资源共享,发挥骨干引领作用。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新生事物发展的初期需要一批无私奉献的精英骨干,把他们的成果和别人共享,以期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如果早期的骨干教师只享受自己的成功,可以展示自己的“翻转课堂”,却不愿共享“微视频”,从尊重个人知识产权角度,也无可厚非。但从推广“翻转课堂”的角度来说,将是一大阻碍。如果骨干教师们的“微视频”能够建立一个资源库,吸引更多的教师来使用,并促发使用的老师自己制作,这个资源库将越来越丰富,同一课时供选择的“微视频”将更多,这样的趋势将带动更多的教师尝试“翻转”。“翻转”到一定程度,每个人就会只对自己的制作感觉满意,因为那是最适合自己当下需要的。

3.合理定位,不搞一刀切。

教育改革的失败往往是由搞“一刀切”导致的,每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推广的初期都喜欢用“颠覆传统”来博取知名度。其实,传统的教学方式之所以能延续至今,一定有它的合理性。异化了的传统最终是要被淘汰的,而优良的传统反而是需要传承和回归的。一些有生命力的教育改革不是在颠覆传统,相反,恰恰是吸取了精华发扬了传统。所以,“翻转课堂”要走出当前的尴尬局面,需要给自己合理定位。

学时定位。如果能够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性地采用“微视频”进行翻转,如一周三次,某一章节采用或起始年级多用、毕业年级少用,等等。这样的灵活处理,将给师生更多的调整空间,尤其是“微视频”的使用范围将更广,传统课堂一样可以操作。

学科定位。尊重学科特点,有些学科不一定适合“翻转”,如体育、语文等学科一直处于争议中。即使尝试翻转的学科,也要与教研员达成一致,在尊重学科特点的情况下,适当翻转,既能保持传统课堂的灵动,也能发挥“翻转课堂”的实效。

学情定位。“翻转课堂”也许更适合高中生、大学生,因为他们是经过筛选的、具备一定自觉能力的学生群体。而对初中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自主能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的要求,所以义务教育阶段采用“翻转课堂”需慎重。

观念定位。不由想到曾经风靡一时的“白板”,现在基本退出教育舞台了;“微格教室”也即将被“未来教室”所替代。那么“翻转课堂”的命运将会如何呢?也许就像电脑进入课堂,PPT被普及使用一样,“微视频”也将作为一项技术被适用于传统教学,成为传统教学的一个有益的补充,“翻转课堂”,将像历史书页一样被翻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