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帮南昌滕王阁分舵投稿区不拆不成器

你真的懂英雄的柔情么?

2017-08-04  本文已影响36人  南昌阿波罗

一、英雄城里说英雄

新八一广场

8月1日,对于南昌特别的日子。英雄城内外一片红色的海洋~7月5日,纪念建军90周年央视“心连心”特别节目提前录制;7月28日,南昌八一广场改造工程结束,正式对市民开放!全新的八一广场,建军节前震撼亮相,使八一广场成为南昌市的城市新地标、英雄城的“文化之魂”。

为了去欣赏新八一广场,我们几个朋友于7月30日晚上特地在广场旁的一个茶座小聚,聊得正嗨的时候,被称为隔壁老王的王某姗姗来迟,我们正要恭喜他三个月从销售部荣升采购部经理,没想到他却一脸愁容“唉,别提了,我这几个月快憋屈死了”“怎么了?”“我的团队成员好像不喜欢和我一块工作~”“为啥?”“他们都说我太正经死板,对人太冷漠,不是一个大方的人”“不会吧,我们太了解你了,你就是一个闷骚型的而已嘛”“各位大神,请你们行行好,帮我出个主意,难道我真的是一个不近人情、不讨喜、不宽厚的人嘛?我怎样才能和大家一起工作?我都感觉自己的职业生涯快完蛋了哟,唉~”

刚从M国归来的胡同学一针见血“你平时是不是除了工作,很少和团队的人聊其他的话题?”“是呀,难道除了工作,还有其他要聊嘛?”“嗯,你的问题这在这里”“WHY?我还要去巴结下属和同僚呀?”

“No~~”胡同学气定神闲,“你知道南昌起义中有多少人建国后被授予将帅军衔?”

“不清楚?”

1955年授衔仪式

“授予元帅军衔的五人,授予大将军衔的三人,授予上将军衔的四人,授予中将军衔的七人,少将军衔的上百人。”

“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吗?”

“当然有喽,你想一想,你现在作为一个部门负责人,是不是和当年南昌起义中的将军一样,要带领大家伙一起搞事情呀?”

“这么一说,到是象一回事”

“对啦,这里面就涉及到领导力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叫影响力。部门长的影响力除了来自外职权外,更重要是来自个人的亲和力”

“噢,给我具体说说”

于是,有了以下的对话记录~

二、平凡中的不平凡

作为最典型的领导人,为什么古今中外的将军们都会主动与士兵打成一片,象兄弟们相处?

这里有一个关于领导力的小秘密:真正重要的是与他人建立关系,在要求别人追随你之前,不要低估建立亲善关系、发挥亲和力的作用。

唐代诗人曹松有一首诗《己亥岁首》“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说的就,将军的战功是千千万万人的生命换来的。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的名将无一不是爱兵如子。

飞将军李广

汉代著名的“飞将军”李广出身将门,自幼学习骑射,箭法功夫相当了得。他身材高大,两臂如猿,他的箭能射穿石头,更能射死猛虎。他智勇双全,从少年起与匈奴打过大小七十多次仗李广爱兵如子,带兵打仗时与官兵同吃同住,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有水先让士兵喝,只要有一个士兵还没有喝到水,李广自己就不肯喝一口;士兵还没有完全吃上饭,李广一口饭也不尝。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责骂,因此官兵们都很拥戴他。

贺龙元帅

1928年冬,贺龙率领红二方面军某部来到湘鄂边的高山峻岭之中,冰天雪地,寒风刺骨。贺龙和战士们一样,一身单衣,一双草鞋,几天吃不到一粒盐,喝不上一口粥。有一次,炊事员想方设法弄到一点盐巴,给贺龙专门炒了一碗有盐的辣椒。贺龙尝了一口,知道是炊事员专给他做的,便将那碗辣椒倒进大锅里。炊事员上前阻挡,贺龙笑着说:“我们官兵一样,有盐同咸嘛!”

施瓦茨科普夫将军

海湾战争中的美军司令官施瓦茨科普夫在他的自传中说,他在1990年的圣诞节那天,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呆在各个食堂里,与那些远离家人的人在一起,与每一个来就餐的士兵握手,在4个小时里,与大概4000人握了手。

三、亲和的力量是无穷的

中国有句俗话“女为悦已者容,士为知已者死”。

当一个领导者真正与部下建立起亲善关系时,你就能从组织运行的方式中看出端倪,员工或士兵就会表现出无比的忠诚与强烈的职业道德感。领导者的愿景就会成为所有人的希望,影响之大难以置信。

在所有关于领导力的研究中,有一个主题跃然而现:领导者很少独自完成事情。这就是我们强烈主张“催化剂型领导者”理念的原因。催化剂型领导者不再扮演主要行动者、决策制定人、问题解决者的角色,而是把重心移向成为教练、支持者和顾问。

最棒的沟通~频繁、清晰、真诚,偶尔有些困难的谈话,有助于同事感受并被理解、重视、信任与激励。这些沟通是一支真正高度投入团队的钥匙

军队是团队的极端表现形式,将军则是领导力的最典型的表现者

“.与人交往方面,感情要先于理智。你作为一个部门长,要让整个部门有凝聚力,首先必须发挥亲和力的作用。为什么呢?因为你无法一个人完成整个部门的工作,必须要请求整个团队来支持你,那么第一步就是要得到大家内心的认可,所有杰出的领导者都懂得这个法则。除非被你打动,否则人们不会行动。”

在这方面,有一个朱德的扁担的故事,颇为感人

朱德的扁担

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一部分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后,国民党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拔掉它。他们在军事上的一、二次“会剿”失败后,又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为了准备第三次反“会剿”,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地方党组织积极动员群众为山上送粮。挑粮上山也成了红军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朱德经常亲自带领战士们下山挑粮。

朱德的扁担就是那时候朱德挑粮使用过的。“朱德的扁担”,见证了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情怀,这是抗战胜利的保证之一。

四、启发

“怎么样,听过以上故事,有什么感受和想法”胡同学举起一杯咖啡一饮而尽~

“唉呀,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老王同学感叹

“别光感叹,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做?”

“那当然是要做起来喽,不过,内心可真有点不容易接受,这种向下属讨好真的有用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