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忆第一次沂蒙行。那些缺憾,退休后一定去弥补
之前从没到过沂蒙。沂蒙在我的印象中,一直停留在过去的老电影里。
沂蒙是革命老区,是从历史教科书和各类宣传资料中了解到的。沂蒙山水依旧,人们对老区的感激之情依旧,而那里的人民仍旧和贫穷落后为伍的生活现状依旧,这是当时常听到从那里回来的人不无感慨的言说。
那年听说要去沂蒙,说实话,尽管我是爱好旅游之人,但一听到这消息并没有太多的激动。心里也就把它当作一次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活动罢了。
不过,去之前,还是做足了功课。除了解红色故事,还有当地的风景人文。
于是,我知道了沂蒙七十二崮。
原来,崮是一种世界少见的独特地理风貌。四壁陡峭,山头远望基本处于平坦,却又呈现出各异形态。
我看到那些图片展示的崮,有的平顶上突兀伸出一只角,如牛角,有的一下子冒出一颗巨大的蘑菇,有的像一盘石磨扣在山头……这样的崮,往往就因为其形态得名。还有的以其上面的特征物命名,如泉崮、松崮等等。
而有的则以历史人物命名,孟良崮就是其中之一,也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之一。
我还了解到,沂水中游有世界上最长的橡胶水坝,了解到那里有素有天然氧吧之称的蒙山。
蒙山主峰龟蒙顶,是山东仅次于泰山的第二高峰,人称次岱。据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的东山,就是指蒙山。李白、杜甫也正是在蒙山上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蒙山也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之一。我由是欣欣然而往。
晨六点半准时出发。约四个半小时后,我们的旅游大巴抵达目的地。当天下午只去了一处,也就是冠名江北第一名洞的天然地下画廊:一处北方地区的天然地下溶洞。
去过张家界黄龙洞、桂林卢笛岩、七星岩等地,再看这一地下画廊,无论是规模还是从命名上,这里都差强人意。不过想到江北也能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又觉得挺神奇,挺自豪。
第二天一早,我们出发去蒙山。
到达蒙山脚下,一行人中有人提议:上山乘索道,下山步行观景。我是反对者之一。我们提议上山步行,下山乘索道。理由有二:一则既为登山,哪能不登只下?登山过程尽管辛苦,但抵达顶峰时,那种心情足会让人回味无穷;二则人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据说下山对膝盖损伤更大。最后大家统一了意见:步行上山,乘索道下山。
结果,三个半小时的登山行程,一行人中,我以绝对优势争得了“第一”!哈哈倒数!
或许因为头天晚上没睡好的原因,反正当天体力不佳,我真正尝到了力不从心的滋味。
等好不容易到达山头雨王庙时,我的脸色都变了:青一块,紫一块,白一块,害的大家都替我担心。
好在在仙居亭休息了一会后,情况有了好转。我也因此成了此行的笑柄:吵吵着要登山,而且一开始一股子豪情壮志,到头来却如此状况,连我自己都禁不住笑自己。
休息过来,环望四周薄雾笼罩下的蒙山秀色,心情格外舒畅。
蒙山并不雄伟,却有其独特的姿态。满山的植被葱葱茏茏,把远远近近的大山遮盖得严严实实,只有很少几处峭壁能看出大理石的纹理。
山间流水淙淙,几处山崖上还形成了瀑布。我们所经路线最有名的当数中华大瀑布。
中华大瀑布,并不是说瀑布很高、流域很宽,而是指瀑布的背景石崖,远远望去活脱脱一幅中华版图,瀑布也由此得名。导游介绍,如今蒙山有上百种植物种类安家落户,四十余种动物也把这儿当成了安逸的家园。由于植被茂密,这里的空气质量相当好,天然氧吧并非浪得虚名。
从蒙山上下来,下午我们去了孟良崮。这儿因孟良崮战役而名闻天下。站在纪念碑前,遥望四围生机盎然的层峦叠嶂,想象着当年这里的激战场面,不觉心潮澎湃。过去的已成为历史,留下的令后人铭记。
我们去的那个时候,孟良崮地区还没有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今天的孟良崮一定是今非昔比了吧?
时间所限,我们此行,只安排了这几处。其实我很想去看看王羲之幼年居住地留下的洗砚池,还有颜真卿的祖居地。也想去走走其他地方走走,这次只能抱憾了。当时就想,很快我就会再来。却不想一去这许多年,一直也没能成行。
后来只去了一次百花峪,本想上“刀山”也没上成。
这次沂蒙行令人难忘的还有疾驰的车窗外展现的沂蒙风光,让人恍惚觉得穿越时空,回到了童年。
沿路两边的挺拔白杨,孩童戏水的青青河流,绿树掩映的红瓦、青瓦小屋,还有麦草垛、一望无际的田野……无一不呼唤着我童年的记忆。我似乎嗅到了童年的气息。
其实也就是三四十年前,我的家乡,又何尝不是这般景象。如今,一个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现代新城崛起在青岛东方。儿时的记忆早已成为遥远的回忆。失落吗?有一点。但更多的是为家乡的腾飞感到自豪。
我们也殷切期待着,沂蒙革命老区的人民,再过不久,也会有我们如今天这样的复杂情怀,希望老区的明天更加富裕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