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你要从单身狗变为“相亲小能手”了
下周四就是除夕夜了,
希望亲戚们不要问这问那的,
因为去年没有的,
今年照样没有。
看完这段话,笑了半天,
感觉疫情又“救”了单身同胞们一命。
90后甚至93后,家里人催婚是常态,
在疫情之前,春节是个相亲旺季,
还记得那句:
“您好,我是姑姑介绍的”么?
受“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观念影响,
到了一定年龄,父母对孩子的婚恋十分上心。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社会接触面又较窄,
没有合适的另一半,
便开始张罗着介绍相亲对象。
《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报告》中显示,
家人催婚是青年单身期间最大的压力来源,
近七成青年择偶“愿等待不愿将就”,
但是在亲朋好友的强攻之下,又不得不低头。
不想孤独终老,
就要勇敢的踏出第一步。
那相亲的成功率到底高不高呢?
相关数据显示:
50%的人在10次尝试之内能选取到合适的对象,
80%的人在30次尝试之内能找到合适的对象。
以上的数据,是理想数据。
相亲人群分为两类,
一种是通过各种可信渠道,
加了微信互聊的。
起初大家很客气地寒暄,
聊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
比如几点下班、你喜欢吃什么水果等。
如果两个人都是好面子的人,
在这种尬聊模式下,
有一方稍有怠慢,
另一方就自觉往后退了,
这会造成双方回信息越来越慢,
聊着聊着就不了了之了。
这一退再重新聊起就更尴尬,
所以相亲自动宣告失败。
第二种是被家长、亲戚逼着见面的。
一般是约饭局见第一面,
看颜值、身高,一眼定生死,
这一眼就有点玄学的意思了,
要么我看上你你看不上我,失败;
要么你看上我我看不上你,失败;
即使双方都觉得外表过关,
饭后加了微信聊着聊着,
没有发现有趣的灵魂,自然也是失败。
所以相互看得上的几率真的不高。
人要坦诚的接受工作后圈子缩小这个事实,
所以要转变自己的观念,
不要抗拒相亲,
不要觉得相亲是一件快速社交事件,
相亲不是负担,更不是“丢脸”的事情。
相亲的各位可以给每一次相亲设一个时长,
比如每次相亲限定在1-2小时之间,
不必占用太多的精力。
相亲的目的是为了拓展社交圈,
而不是结婚。
如果你是奔着选老公(老婆)的心态去的,
那必然有所期待,有期待就有要求,
预期效应往往会告诉我们,
什么叫做“求而不得”。
说在最后,
相亲在促成恋爱关系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但前提是:父母不急躁,子女不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