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非暴力沟通——我们如何能让生活更美好?
还记得我们的第二个问题吗?如何做才能让生活更美好?那么就是第四步提出请求。
4、请求——我希望你做______________。
请求是接受的开始。确定你不是用一只小茶匙去舀海水。至少带上一个桶,这样孩子们才不会笑你。 ——吉姆.罗恩
你需要给出一个具体、清晰的请求。向那个人提出请求,你希望他们做些什么来使你的生活更美好。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们使用正向的可操作的语言来提出请求。
“正向”是指你希望其他人去做的事情,而不是你不希望他们去做的事情或者你希望他们停止做的事情。你要向对方提出一个具体的行动,希望他做什么。如果清楚告诉人们我们想让他们做什么,而不是仅仅告诉他们我们不想让他们做什么,我们跟他人的相处状态会有所不同。
如果我们的目标是要使别人停止做某些事情,惩罚似乎会成为一种很有效的策略。但是我们回答两个问题,就不会再使用惩罚了。
第一个问题:我们希望其他人做什么?
第二个问题:我们希望人们以何种动机来做我们想让他们做的事?
为什么要考虑这两个问题呢?因为非暴力沟通的目标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人们彼此给予是处于慈悲——不是出于害怕惩罚,不是希望得到奖赏,而是因为我们在为彼此的幸福作出贡献时所感受到的自然的喜悦。
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让她们相信善良的女人没有需要,她们会为了家人而牺牲自己的需要。
男性接受的教育使勇敢地男人没有需要,他们甚至愿意为了国王、为了政府、为了某个人牺牲生命。因此我们没有发展出多少表达需要的词汇。如果我们 并不清楚自己的需要,怎么可能提出明确的请求呢?
一旦我们提出这个清楚的请求,我们需要确保这些请求不会被人听成要求。而批评——任何暗示对方犯了错误的话语,都会使沟通徒劳无益,使我们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会严重破坏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另一种沟通形式,就是要求。
区分请求与要求
你一定要提出请求!在我看来,这是世界上最强有力的——同时也是最受忽视的——能够实现成功和幸福的秘诀。—— 柏思.罗斯
请求与要求之间的区别:如果人们回应我们的请求,我们会怎样对待他们。
当有些人把请求当成要求时,他们的反应相当不同,他们会回答:“好的”,然后根本不会做;而另外一种情况是,人们听到了要求,回答:“好的”,然后做了,但他们这样做是因为他们听到要求并且害怕不做的后果。
如果你认为一件事是强加给你的,是对你的要求,就会很容易忘记,而当你没有按要求去做的时候,你会受到批评。想要获得的结果越重要——比如特定的生产标准,在这件事里关乎人命时——越不能使用要求的方式。要提出清楚的请求,并使人们由衷地相信这是一项请求。而为了使得人们相信这一点,他们需要知道自己可以不同意,并得到了解。当我们告诉他人,怎样提出清楚的请求,并能够倾听反对者,使提出异议的人感到安全,因为那样做的时候,你们就会达成一项每个人都会尊重的共识。
只要有人出于内疚、羞愧、职责、义务或者害怕受到惩罚去做我们要他们做的事情时,我们会为此付出代价。我们希望,人们同意我们的请求,是因为他们体会到一种我们所有人心中共有的神圣能量。这种神圣的能量显现在我们彼此给予时感受到的喜悦,而不是为了避免负面的后果才这么做的。
儿童和成年人内在具有相同的神圣能量,相信人们的行动可以不是因为规避责罚,而是因为能够感到为他人幸福作出贡献时的喜悦。
当我们做事时不是出于我们每个人内心的神圣能量,使慈悲的给予自然而然发生,如果我们做事只是出于文化中习得的做事模式,因为我们应该/必须/不得不去做,为了奖赏或者出于内疚、羞愧、职责、义务……那么每个人都会为此付出代价。每一个人。
非暴力沟通需要我们清楚:除非出于神圣能量,否则不要回应。如果你发自内心地想要做这件事,你会知道的。如果你的主要动机是为了使生活更美好,即使艰苦的工作也会充满喜悦。
最后一点,区分另外一组概念“操作”与“协作”。操作别人把事情完成是使人顺服。可以惩罚或者奖赏,也就是操控。而这种力量微弱,因此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协作是让人们自愿去做事,因为他们看到这样做会增加每个人的幸福。我们发现协作是鼓舞人们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我们越是能够诚实而不带批评地看待问题,我们越能与人建立协作的关系。与他人分享权力而非指出人们的错误,他人也会更加关心我们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