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万象闺阁妙笔精品小说

小桂圆胡辣汤日记 62

2020-11-28  本文已影响0人  老实人小小田

 

    从头再来

------(我的2006至今)

前段时间工作完之后直接回到家,倒头就睡,情绪特别不好,也不知道能够用什么东西消遣缓解情绪,抑郁而纠结,每次做事都是毫无计划吃了睡睡了吃简单循环,整个人都很疲惫。

突然妈妈的短信到了。

“给你买的桌子已经到货,你去屋子看一下。”

马上打开出租屋房门一看,崭新崭新的钢琴漆桌子完好无损的摆在客厅里,让不大的空间里面充满了温馨。

那一刻突然深切的觉得,自己是被温柔的爱着的,能量满满。

我的故事,是从2006年开始的。

夏天,我开始沉迷蔡依林的歌曲,学习舞蹈,高考完之后的很多事情已经被我忘记的差不多了,迷迷糊糊的赶考,乱七八糟的写题,仅此而已。

6月20多号,父母黑着脸查分对我说,我的高考分数是468分,当年的高考本科线478,差了十分,我报考的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编导专业只过了初试,是需要重读还是需要填个大专志愿,我们都很纠结。

无法选择。

当时我一下就蒙了,高中从资优班到平行班,作为一个普通的八线城市小女孩,我还沉浸在自己的少女梦里,不想去接触现实,因为胖,显得很自闭,不爱和人交流,并且沉默无趣。

整个高三,我都不知道怎么过的,现在想想,还不如那些在外拼搏的人,空有一个大学文凭,仅此而已。

当时我破罐子破摔,对父母说,随便填报吧,有学上就行。

爸爸妈妈无奈的帮我选学校,最终选定的是南方一所工科类理工专科,努力学习也有升本科的机会,她们希望我抓住最后的救命稻草,努力学习,弥补高中时候的懒惰和不勤奋。

但很显然,我没有按照他们要求的路来走。

上了大学,一切都自由了,就像是放了敞马的牧童,随便乱逛。

对于十三岁就开始写了十几万字小说的我来说,高中偷偷写小说都不是什么难事,虽然写出来的都是一些垃圾,但是我甘之如饴。

因为学的计算机专业,爸爸咬咬牙给我买了一台华硕电脑,可惜我没有拿来好好用,当成了写东西的打字机。

大一开始接触网络就一发不可收拾,在当时的论坛上连载小说,或许是走狗屎运,也有一些读者看,让那时自卑的我有了底气。

写小说和写散文等不一样,因为你要构架情节,塑造人物,其实想想也很累,当时的人都很纯真,没想过什么物质奖励,只要能够写,就是牛人,文字的质量也没怎么把关,当时自娱自乐的成分很大,大家一起乐呵呵的写着,偶尔交换书评,气氛及其和谐。

我迷恋那样的环境,十八岁接触网络,我算是接触网络比较晚的人,但在十几年前那样的论坛里,有很多人喜欢你的小说,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我像是找到了自己的爱好,这一写,就直到今天。

2008年,我的写作到达井喷。

当时的百度贴吧到处都可以看到我的文章,因为题材是流行的校园小说,很多人都说喜欢,想要追着看,同样的,没啥钱赚,大家也只是为了写着开心,我也乐得分享,每天下了课就开始写,慢慢慢慢的,我越写越多,但依旧不敢投稿,依旧只能在网上写,但我也很开心。

越写越多,我的功课也拉下了,原本底子就不强,在大二的时候,成绩更是掉落谷底。

写作,当撕扯到你的课业的时候,你会觉得你的精力里面全部都是写东西,满脑子都是小说人物,短篇中篇长篇写了个遍,但依旧没有成型的东西。

那时开始流行在晋江投稿,我慢慢的数了数自己的写作字数,在2010年时候,未完结的长篇加起来,废稿150多万字,能够成型被其他论坛拿去转载的,15万字,而那时的我,体重也达到巅峰(101公斤),大二四门课需要补考。

当时不敢回家,因为写作的那三年,父母关心的最多的,就是体重,课业和未来,典型的中国式家长,严厉大于温柔,做任何事不会给你正向反馈,除了批评就是批评,这让我很困扰。

现在想来,那时的我也是够任性,体重健康之类的问题可以一边放着,但是写东西的爱好不能改。

妈妈去看我的时候,看到我租住在南方一个小小的蜗居里,在一家很小很小的软件公司做设计,一个月只能拿几百块钱的时候,失声痛哭。

那是我最落魄的时候,一无所有,除了我的父母。

但我那时很冷漠,不能感觉到这种成长的剧痛,和我一起闯荡南方的小姐妹已经开始自考本科考硕士,而我依旧拿着低空略过的专科文凭抱着自己的电子书沾沾自喜,似乎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虚无缥缈的网络写作上。

从2006年正式网络写作,到2010年有一些短篇出来,那几年是我写作的高峰期,有想法,年轻,有闯劲儿,粉丝们也追着看,我当时甚至是意气风发的认为,这样坚持下去,我一定会成功。

但是生活,给了我一个狠狠的玩笑,让我从云端跌落谷底。

那年,我过得是分裂的生活。

现实里没有任何成绩,网络上却四处开花,每天上线看着上百个读者对自己喊着求更新,那种虚荣的滋味非常爽,偶尔去论坛贴吧玩,都觉得自己就像是明星一样,那时没有微博微信公众号,没有b站a站快手抖音,上网都是拨号或者是月缴租金,速度很慢。

我承诺的长篇一直写不出来,我遇到了瓶颈,看着博客上粉丝的期待,我又很虚荣,当时写着我另外一个笔名的电子书已经出到了第二册,很多人要求者能够印刷成实体书,但我无暇顾及,因为那时的我,需要开始面试找工作。

虽然那些作品现在看起来是那么的可笑和幼稚。

我整理自己的简历,发现自己除了写作和简单的程序设计,我没有多少经验,大学的国奖没有拿到,实习经历也是乱七八遭,现在想起来,原本有着很好的路可以走,全部被我毁在了写作上。

妈妈气愤的指着鼻子对我说:“好好的大学不读去写什么小说,文凭拿到手都还是低空略过,你到底想干嘛?”

爸爸更是气愤的说不出来话,小的时候我是个优秀的孩子,能歌善舞能唱会跳,钢琴学的被教授夸奖有天分,作文也写得很好。

但在青春期,这一切都因为肥胖和校园暴力被毁掉。

这一抑郁,就是十七年。

找不到路,我只能自己先摸索:服务生,超市收银员,都干过。但是每次面对父母不理解的目光,我觉得自己很难过。

最终,爸爸站起来对我发了一顿脾气,叹着气对我说,既然你这么喜欢写,那就去写吧。

那时他手里,拿了一份我们当地新闻网网络记者的招聘。

那时我22岁,我关注的作者们才开始写,而我的前途一片混沌。

事实上,网站记者也不是那么好干的活儿,虽然我面试顺利通过,但是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工作很苦,也没啥乐趣,甚至很枯燥。

我们的网站是一个门户类新闻网站,在我工作的十八线小城市刚刚开张,我们没有人脉,也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成绩,只能自己亲自去跑广告,每个单位每个单位拜访,给这些领导讲我们网站的广告要求和投放标准。

领导和老总们也很客气,表面上开开心心收下你的名片,说一句有空再联系,转过身就把名片丢掉,顺便吐槽你的毫无心机和无聊的穿搭。

而我人生的高光时刻,在那时还完全没有到来。

印象最深的,是拿到的可以采访著名作家的机会。

我兴致勃勃的在博客上贴了自己的感想和预告,后来才发现也没那么难,那位作家我一直都很喜欢,所以做了很多功课。

爸爸见我非常痴迷,给我买了一个录音笔,我从头到尾总结要采访的作家的稿件,以便于面对她的时候更加从容和冷静。

作家是个大学在读的妹子,写了很多很畅销的小说,那天来签售的人特别多,作家呆在媒体采访室和我们聊了很久,我拿着爸爸给我买的录音笔,小心翼翼的开始采访。

“您好,XX老师,请问可以问您几个问题吗?”

作家姐姐很温柔的看着我,不知不觉的就聊了将近半个小时。

我发现我的手早就已经出汗,但是非常兴奋,感觉能量满满。

末了,作家笑眯眯的对我说:“你的功课做的很多,很不错啊。”

我很受鼓舞的点点头。

不出所料,后来我的这篇稿子拿到了网站头条,看着网站巨大的黑体字把我的稿子排在前面,我非常有成就感。

我的小读者们也祝贺,她们纷纷说着:“姐姐你真厉害,其实你可以把你的作品拿给她看看,顺便求指教啊!”

我正兴奋的整理着稿子,看到这句话有些沉默下来。

事实上,我是有一些投稿恐惧症的。

因为每次投稿,都没有中过。

在这次的作者采访结束之后,我又开始跑各种稿件,时常为写不出稿子而苦恼。

妈妈看我这么难受,也帮我想办法,最后实在是没有题材,我们开始往民生方面想。最窘迫的时候,周围的菜市场跑了三遍,就是为了找到一个很好的视觉,天知道,菜价涨了这个话题我们写了多少遍。

新闻网站的稿费很少,都是按照你的稿子来拿酬劳,我辛辛苦苦写了一个月,在2009年,会计结算下来,我才拿了不到三百块,那时想想,很苦,很甜也很复杂。

这是我第一次写稿子有了稿费,但也是第一次知道写作赚钱,是这么艰难。

而那个时候,我开始追某名校毕业的另外一位作者大大的书,从晋江看到实体书,在小吃店打工之后的生活费,一半拿来买这本书。

那本书后来是这位小说作家非常著名的一套成长小说,而那时作者的qq还可以随意添加,我加了她的qq,迫不及待的发表了我的想法,得到的,却是长长的沉默。

那时我有着极大的自卑,现在想来,各种自我否定也是那时开始的。

我追的作家在很棒的名校读书,而我,只是个普通公立大专出来的毕业生而已。

虽然都有着喜欢写作的爱好,但是她对于写作的理解已经很深,而我还仅仅满足于写一些幼稚的少女情怀。

我看了她的书,更是后悔不已。

后悔自己高中的时候,没有好好学习。

后悔自己大学的时候,没有好好提升。

原本人生给了我那么多的路,我都选择了写作,而且是消耗自己能量的写作,没有任何的提升,这点让我十分挫败。

在新闻网站写了大概两个月娱乐新闻和社会新闻之后,我撑不下去了,父母建议我考国企。

至今我都记得那时我现在的单位的招聘启示,招聘的是基层员工,需要全日制大专学历,报名方式写得很简单,电话也附在上面。

我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就这么一头热的,拨通了电话。

这一工作,就是将近十年。

在国企工作的这十年,我唯一做对的两件事,就是进修了本科学历,考了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中途减肥成功瘦身了几十斤,也过了一段时间的好日子。

最早在一个部门工作时,因为自己的懦弱和不善言谈,基本上新人收到的苦我都吃过,但好在我有一颗大心脏,没有那么多的计较。

我的网络写作事业经营的倒还不错,偶尔会有一些我很喜欢的短篇中篇出来,但离我想达到的目标还很远,我不知道该怎么去投稿,非常难以接受。

于是我抓紧一切时间写稿子,学习,给行业报投稿,拿稿费,单位也知道我爱写,给我一些相应的机会让我投稿,但因为竞争压力巨大,我一直没有走到自己喜欢的部门。

就在我差点要放弃的时候,领导对我说,建议我考新的岗位,原来的部门要被收编。

当时的我是拒绝的,但是没办法,为了未来,只能先慢慢的转岗。

因为压力的巨大,我没办法适应,好不容易瘦下来的体重又狂飙突进,回到了最初的原点。

一直到现在,体重都是我非常难以启齿的话题,就像是爆炸物,易燃易爆,而且没有自尊。

在另外一个部门的工作十分疲倦,我甚至找不到可以发泄的点,那时写的中篇都十分抑郁且悲伤,很多人以为我怎么了,纷纷发来询问,带着关心的语气。

我不知道该怎么回复她们,只能把所有的力气都花在我最不擅长的业务学习里,无止境的开会学习业务培训简直要把基层员工逼疯。

但我知道,在那个时候,已经在一个部门熟悉了所有业务流程的我,已经没有退路了。

每一次觉得绝望的时候,我只能死磕着不放弃,毕竟这是我好不容易考上的工作,我不想就此被淘汰。

于是一遍又一遍的学习,一次次的推倒重来,面对顾客,面对需要考试的东西,马不停蹄的看着书,写着作业。

但现实总是那样的打击人,随着年龄的增大,我发现自己看不进去书,想考的新的专业的从业证书半天没有结果,我又陷入了新的迷茫,

每一次起床想到那些噩梦一样的日子,我都会起一身鸡皮疙瘩。

做梦都是干活和工作,永远望不到头的顾客,各种复杂的业务,因为压力巨大的工作而无法瘦身下去的身材,差一点把我逼成抑郁症。

但我死死地抓住自己热爱的写作,和阅读,告诉自己不能垮掉,因为一旦你垮掉,一切都会付诸东流。

而在我和工作缠斗的2017年,我苦心经营的博客被网站停掉,虽然零零星星偶尔也有一些稿费入账,但写作根本无法支撑起我的业余收入,而本职工作又如此辛苦,我在暗处琢磨着是否要放弃。

在网络上遇到想要采访我的记者,听说我经营多年的博客放弃了,想问问我心情,被我忙不迭的拉黑,一半是因为自卑,另一半又是因为悲伤。

我从来没觉得自己是个多么荣耀的人,再加上,那些苦心经营的博客也是我的回忆。

我不想再在刀口舔血,也不想再去回忆我的伤口,这样自卑和自恋的复杂情绪交织,让我一度没办法写作,只能停下。

虽然那时,我已经完成一部中篇和短篇的创作。

我和写作的关系,在那时也开始变得及其微妙。

十一

2017年,是微信公众号的井喷年,很多做的很好的自媒体开始爆发成长,一些以前在传统写作跑到上没办法跟上的年轻人,在这个新的风口找到了自己的自信,开始野蛮生长。

巨大的名利诱惑,第一批已经成长起来的大号让人垂涎的稿费和广告费,也吸引着无数想要跃跃欲试投身其中的年轻人们,看着她们名利双收的样子,她们似乎也开始规划起自己看似靠得住其实虚无缥缈的未来。

而我,还在其中艰难摸索,缓慢的蜕变着。

十二

2017年年末,我偶然买了一本鸡汤散文集。

那个作者刚刚开始写鸡汤,那时我对公众号没有多大的概念,只知道是个简单的记录想法的载体,在看到公众号的红利之前,我对此一无所知。

当时看完这本书很想和作者交流一下,可惜没找到她的联系方式,无奈放弃。

但公众号,鸡汤散文集的概念,深深印在我的脑海。

后来我去豆瓣上查询,才意识到自己已经错过了公众号最早的红利期,很多14年-17年开始写公众号的人,已经结集出版,为自己得到了更多的粉丝,开始接文案了。

我对网络写作的模式还停留在网文小说连载的范畴,新媒体这个陌生的领域,对我来说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充满未知。

于是我就像是一个新的学徒一样,买了一大堆的鸡汤书来钻研,每每买完一本,迅速看完,找感觉,写读后感,又去看新的一本。

2017年年末到2018年年初,我的阅读速度达到高峰,平均一周看完一本书,十天写完一个书评,那时的我急功近利,很想快速的把书看完,给自己一个机会写文章,甚至是投稿,但胆小的我没有那么大的自信去投稿,大部分的投稿都是胎死腹中没有结果。

现在想想,写作上唯一的两次成果还是和工作的文档相关的,随着沉没成本的增加,我发现自己在新媒体的大潮下无所适从,这让我十分着急。

现在想想,那时的我确实是太急躁了,妄想以自己一己之力去对抗别人积累了几年的深厚功底,几乎是不可能的。

整个2017-2018年,我的工作成绩只能说普普通通,而对于写作,我有了新的认识,那时我意识到,转型,势在必行。

但是怎么转型呢?

我一直没有答案。

十三

一年多的思考,让我在豆瓣开始了“小桂圆胡辣汤日记”的连载,很多琐碎的事情写上去,没事用手机写,有事就用电脑写,写完了发上去,或者是找个机会丢到群里,强制性写日记的习惯,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产生的。

而那个时候我在基层搬砖,工作多,活儿也杂,休息的日子屈指可数,也没有太多的机会可以出去玩,我就把写小桂圆胡辣汤日记当做了自己的一个连载,写着玩儿,锻炼自己的文笔。

豆瓣粉丝数增长缓慢,因为我不想太过于去炫耀或者说增粉,写的时候也没有太多的想法,很多文章现在看来几乎都是流水账,没有太多的层次,看着别人的爆文,我很惊慌,但是还是尝试劝自己不要慌,很多东西你和别人不一样,重新开始,肯定需要一定的时间。

我开始停下来,仔细思考别人的爆文怎么写的,不断的分析,不断的思考,总结我过去看过的鸡汤散文书,和我看过的一些爆款十万加,分析别人的文章为什么会如此成功。

我把自己买过的10本鸡汤书排列在一起,找来一张纸,做了基本的分析和概括。

伊心的散文集《我比谁都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属于散文艺术类随笔,干货很少,自身经验很多,文章结构以心灵鸡汤和心灵散文为主,文笔比较优美文艺,属于早期的散文鸡汤类。在她的书里我曾经总结出一份书单,涵盖她看的很多书和电影,大概有八十多部,可见作者的阅读面之广。

我现在正在看的这本柳主任的《活着就要气场全开》属于非常直白朴素的鸡汤文,作者同样是以自身经历作为蓝本,但是关于女权主义的描述较多,作者更关注女性自身的成长,笔法犀利且老练。

Juan的两本《找对梯子,没有你够不到的人生》和《写给女孩》因为作者的争议性较大,所以很多人对此褒贬不一,这两本应该算是实战派的心灵鸡汤,干货很多,不经意之间也显示出作者在哲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积累,涵养深厚。

林夏萨摩的《20几岁,你为什么害怕来不及》是作者在简书的文章合集,文字的质量非常优良,总体的结构和我提到的前面这几本都差不多,但是作者在这本书当中描述的英语学习的经验让我印象深刻。

另维的《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以及《每一天的梦想练习》是我的私心最爱,因为这两本书的文笔优美,阅读节奏快,干货较多,既没有特别文艺掉书袋的篇章,也没有干巴巴的干货排列,写青春文艺文出身的另维,能够很好的把励志和干货结合,是我现阶段看到的鸡汤文作者中功底较为深厚的一位,读起来十分过瘾。

而写公众号十分出名且新概念一等奖出身的曲玮玮,到现在为止的这本书我看了大概三遍吧,虽然印象不是很深刻,但是她的词汇量和对于文字的把握也是我十分敬佩的。

而接下来的牛文和蓑依的作品,也都写了书评。

长时间的阅读和分析之后,我总结出了写鸡汤文的干货,和技巧。

十四

所谓的鸡汤文,实际上也是你内心深处对于世界的看法。

在写作的时候,要有大量的例子进行论证,要对事物有深刻的见解,为了避免写成毒鸡汤,作者还需要从自身角度出发,不断的锤炼句子和文字,以免文字落入俗套。

在新媒体的写作中,一个故事加上一段感悟已经是常见的模式,关键字句标黑是最基本的格式,不管你去看任何一篇鸡汤文,都是同样的底层逻辑,可见文字不管多么的千变万化,最基本的核心内容是不会变的。

通过十本书的阅读,加上自己总结出来的感悟,我找到了一个新的奋斗方向,而此时,我的现实生活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十五

回顾过去的2018和2019,除了在工作领域有了一些新的提升之外,写作方面也有了一些零零碎碎的稿费,虽然不多,或许连塞牙都不够,但是和前十年的虐心相比,多了一份经验,也多了一些沉着。

在新媒体写作这个领域,我还是个新手,这么七百多天的学习,浸透,我还是没有放弃自己最爱的小说写作,一些基本的框架结构打好之后,或许因为自己年龄偏大,没有太多的时间积累,但是,不停止的阅读,写作和做读书笔记,已经成为我的生活常态。

不再强求结果,在过程中多一些成长,成为了我的新的基调。

要努力,也要稳健,成了我未来写作的主要目标。

十六

在整理2019年的阅读笔记和听歌记录时,发现和2018年比少了一些。

2018年我光是读书就读了50多本,而2019年读书19本,听歌不到20张专辑,电影也是不到20部,在把本职工作做好的同时,更加细化了写作领域我擅长的东西,希望从一个感性的阅读者,变成一个理性有规划的阅读者。

个人品牌的建立,个人IP的建立,开课也好赚稿费也好,或者是文案也好,现在大热的一些变现方式,我都没有触碰。首先是没有时间,其次是非常忙碌。

想多经历一些事情,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业余时间慢慢的培养自己的爱好。

而变现,不急于这一时。

十七

有一句话叫,一点点的,慢慢的改变这个世界。

我觉得这句话,很适合我。

十八

前段时间,在我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的时候,有一个看不懂我写文章的人,每一次在我发完动态之后就认真的和我抬杠,企图激怒我的情绪。

以前很容易被情绪牵着走的我,这一次毫不犹豫的删除拉黑并且屏蔽了他的朋友圈。

许多文章都在说,远离那些给你负能量的人,给自己一个充盈的内在,十分重要。

也就是在被怼和讽刺的那一刻,我想起来写这篇文章,给公众号和各个网络平台素不相识的你们。

我从来都没有好好的写过我自己,而这篇文章,也算是我对自己过去十几年人生的反思和总结。

青春,总是这样,有失败有成功,有梦想有泪水,更多的,则是不断的总结和思考,我的路必须要我自己慢慢规划,而荣耀和阴影,相伴相生,轮回运转。

我不惧怕从头再来,毕竟这么多年过去,阅读和写作已经成为我的习惯。

我也不惧怕在32岁的高龄和九五后零零后一起竞争新媒体写作领域,毕竟,笨鸟先飞,任何时候的学习都不算太晚。

从头再来,不仅仅是对我的过去的总结,也记载着未来的期许。

我希望自己,以过去为盾,以现实为剑,以梦想为铠甲,以行动为战舰。披荆斩棘,鲜衣怒马,巾帼红颜,雄霸天下。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田禾tianhe”,里面有很多成长干货,希望和大家一起努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