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录《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读后感
抛开既有认知的成见,用空杯的心去寻找作者在表达什么?想表达什么?
第一次知道李录的名字,是在《穷查理芒格宝典》那本书的序言上。后来又了解到巴菲特会投资比亚迪也是因为李录的推荐,于是对他有很强的好奇,一个能对巴菲特与芒格产生重要影响的中国人,会有怎样的与众不同呢?通过这本书可以知道一些答案。
跟很多书友一样,我对这本书里的“序”是带有偏见的,除去查理芒格,作为一个极其成功的投资人,他会将自己的家族基金第一次且唯一一次选择交给李录,这一行为已经完全能说明他对李录的欣赏与信任,所以无须多言。但是网红作家“六六”的序,真的让这本书掉价太多,作为朋友可以在背后给予支持,但是作为序的推荐,六六无论从哪方面都只会起反作用,她的序可能“劝退”了不少人。
我也是差点被六六的序“劝退”的人之一。不过,我有一个特别睿智的朋友(他各方面都符合李录说的投资人的特质),他提醒道【按原来知识结构理解书籍,无异于炒旧饭,对提高认知作用不大,建议我阅读时候思考“作者在表达什么?想表达什么?”否则容易陷入“认知局限”】,另一个朋友也提出,若多一个客观的、空杯的“我”去阅读,结果会如何?
于是,放下成见。也放下本书中很多看起来过于“亲美”的言论,以及由于很多摘选自不同阶段的演讲稿,所以部分内容其实在不停的重复,只吸取能拓展自己认知的几个观点。
人类文明的划分
整体人类文明这一块,如果要深入了解,我会去看《枪炮,钢铁,细菌》,这本书已经看了开头部分,还没来得及看完,就被这本吸引。但是李录还是提出了他自己创造性的说法,将人类文明分为:1.0采集狩猎文明、2.0农业畜牧业文明、3.0科技文明。这种分法它与文化和社会制度没有直接联系,完全根据莫里斯指数曲线增长的不同阶段来区分的,体现的是莫里斯指数曲线增长的情况。并花费大量的笔墨来阐明为什么2.0时代的中国是世界翘楚,却不能率先跨越3.0文明时代。这样的梳理很好的帮助我理解为什么中西方会从农业文明后开始走向完全不同的道路,以及我一直好奇的为什么中国在春秋战国后会走向统一,而欧洲各个国家却持续的保持分裂。对中国未来几十年的预测,也客观在理,既承认中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起了重要的作用,也认为要进一步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同时继续积极拥抱全球市场,以继续延续四十年的辉煌。我现在之所以在基金大跌的情况下,依然能安稳睡觉,也是基于认同“中国依然有很大发展”的观点。
前几天,朋友提出来,为什么社会贫富、金融市场,不是走熵增定律路线?他认为因为这两者不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因其有“人”的参与,而人是有意识的。《道德经》已经把这个问题解释清楚了: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而李录直接指出“人类的文明让熵减成为可能,由此宇宙不再只是熵增的,走向无序和沉寂的单向道路,人类也不再只是蜗居于茫茫宇宙偏僻一隅的化学浮渣(霍金语)。我们创造了超越自然的文明,通过真知的无限积累让文明的无限进步成为可能。” 文明的无限进步也会引导经济的无限向上增长,李录认为的3.0文明时代遵循着一条铁律:“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就是一个不断自我进化、自我进步、自我完善的机制,现代科技的介入使得这一过程异常迅猛。这样在相互竞争的不同市场之间,最大的市场最终会成为唯一的市场,任何人、企业、社会、国家,离开这个最大的市场之后就会不断落后,并最终被迫加入。一个国家增加实力最好的方法是放弃自己的关税壁垒,加入到这个全球最大的国际自由市场体系里去;反之,闭关锁国就会导致相对落后。”
什么是价值投资
作为查理芒格的门徒,且完全在践行巴菲特的投资模式,由李录来阐述价值投资无疑是非常合适的。
他认为价值投资的理念只有四个:
第一,股票不仅仅是可以买卖的证券,实际上代表的是对公司所有权的证书,是对公司的部分所有权。
第二,理解市场是什么。股票一方面是部分所有权,另一方面它确确实实也是一个可以交换的证券,可以随时买卖。
第三,投资的本质是对未来进行预测,而预测得到的结果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只能是从零到接近一百。那么当我们做判断的时候,就必须要预留很大的空间,叫安全边际。
第四,能力圈:能够对某些公司、某些行业获得比几乎所有人更深的理解,而且能够对公司未来长期的表现,做出比所有其他人更准确的判断。在这个圈子里面就是自己的独特能力。
特别喜欢李录对“知识的诚实”的态度,以及他宣称的“受托人责任”。他自己的“喜马拉雅基金”奉行原汁原味的“巴菲特合伙人模式”:“我们不收取任何管理费,累进复利年收益的6%也全部归投资者,我们从剩下的收益里提取25%。在我的基金之外我没有任何投资,我把自己和家人所有的投资资金都放在我的基金里。我们公司只经营一支基金。所以这是真正的合伙人关系,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之间几乎没有任何利益冲突。”这样开放的模式,足以说明他的确想像芒格一样“用最干净的方法仅凭智慧投资赚应得的钱”,这样的方式无疑令人肃然起敬,做到了这点,他也可以像巴菲特一样“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什么样的人适合价值投资者?
第一,你并不介意作为少数派,反而感到非常自在。所以李录认为价值投资者的首要特点就是乐于身为少数派,这是一种天生的感觉,对于事情的判断不受别人赞成或反对意见的影响,而纯粹基于你的逻辑和证据,虽然这是常识。但正如一句话所说,“常识是最稀缺的商品”,大部分人不会这样思考问题。
第二,你愿意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成为一个学术型的研究人员,而不是所谓的专业投资者。价值投资者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学术型的研究人员、侦探,甚至记者,要有探究万物运行原理的永不满足的好奇心。
非常巧合的是,我最近聊得最多的一个朋友,身上恰恰有这两个特质,他总是提醒我们用《罗伯特议事规则》的精神来讨论问题,经常毫不留情的将我们从“爽”的讨论氛围里拉出来,回到真正的问题探讨本身,而无论何时,他问的最多的问题总是:这件事的本质是什么?他的定义是什么?这个朋友也是一个投资人,真希望有一天他可以来帮我们管理财富,换句话说,真希望有一天我能有足够多的财富可以请他帮忙打理。
这本书的后半部分,有很多他在高校的演讲,以及他参与社会各类实践得出的一些看法,从科技、生物、生化、宇宙等多个方面探讨人类的走向,都非常的有趣。
综合来看,这本书还是非常具有可读性,当抛弃自己的成见,会从这本书的很多地方找到共鸣,我想这就是开放性思维阅读的意义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