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骑石人嶂
去年11月20日第一次骑行梁化石人嶂是为看梅花探路。近两个月后的1月12日梅开之时,我“如约”前往,再骑石人嶂。
这里主要想记一下途中见闻及骑行感受。最快慰的仍然是从进入梁化的光辉村开始,到花树下村,这一段近14公里的乡间村道。骑行环境好。几乎没有其他车,偶尔碰见一辆小车或三轮车,没有嘈杂的车噪,也没有飞扬的尘土。这里处于梁化镇东南平原地带,不像走两村间的乡道要翻山爬坡。喜人的是开阔,放眼是农家小楼,大片的田野菜地。最喜欢这样的环境景色。常日寄身水泥森林,厌恶之极,一下子来到乡村,犹如笼中脱兔、野马由缰,身心的那个自由、自在、轻快,甭提有多令人狂喜了。抬头蓝天白云,远望群山依偎,环抱小楼田野,快哉幸哉!不由地会自问“何日归家洗客袍”?由衷地怀想向往采菊东篱下的悠然之境。
菠菜每次走进乡村,心情莫过如此。我好像回到了家乡。此情此景,不由想念千里外的家园。想起古人的相问:君自故乡来,寒梅著花未?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可是,连这样的人也没有啊。
时值三九。家乡俗话说,三九天不冷,也有点让人打冷激灵。意思是最冷的时候,结冰,下雪,乃至点水成冻,屋里水缸都会有一层薄冰。不过,这都是老早前的记忆,现在,感到没以前那么冷了。
就是这么冷的天气,在惠城所见,有很多事物是你想象不到的。譬如种茄子、辣椒。这是家乡夏秋的蔬菜,而这里不止一茬。上次来有见摘辣椒,这回仍见摘辣椒。而且,又新栽了辣椒苗,地上覆着薄膜,看着是辣椒苗,却已经在结小小的辣椒。又譬如玉米,一年四季不断,现在有扬花的,有的差不多可以掰收了。玉米禾杆都细、矮,但不耽误结玉米苞。现在的种植技术,差一点就不需要禾杆了,可以直接长出“辣椒、玉米”来,因为太能结实啦。玉米种植与家乡不同,家乡是下玉米粒种,出苗到一直长成。而这里是移苗栽植。苗育在有一个个小窝的一块块塑料垫上,跟育谷秧一样。栽种时拔一颗苗栽一棵。第一次见玉米是育苗移栽的。这可是在三九天呀。
除了茄子、辣椒、玉米,还有包菜。一大片,一垅垅,两棵一垅,那包菜长得真好啊,像是穿一样衣服的孪生姐妹。阿姨阿叔正在砍菜。一手拿刀,一手别住包菜,朝菜根砍去。剥掉没有包起的老叶,放进肩挎着绳子拖拉的一只塑料“簸箕”里。满了,再一个个装进专用四方框中。我问阿姨,这个批发到市场吧,多少钱一斤?阿姨说,三四毛哦。这个包菜,如今是常见的。像东北有凉拌吃的,脆香,有一丝甜。要会炒才好吃。不像食堂里,拿水煮,啥味没有,简直浪费了。在我少年时,这个包菜只有逢年过节、插田这样的大事时,才会买来吃。切丝炒。只要是买来的菜,于那时的我,记忆中都是好吃的佳肴。所以,我见着这包菜,有一种亲切的情感。
辣椒还有萝卜。见到的是细长的萝卜,像是家乡的定马桩萝卜,一根萝卜,又粗又长,能炒两大碗。并没有见到像家乡的那种水果萝卜。家乡的水果萝卜,圆形,形如苹果,多汁,甜,脆,可生食。切丝,放辣椒粉炒,时蔬美味。读书时,妈妈炒辣椒粉萝卜,带着到学校吃。漂亮又好吃的萝卜,当推家乡的水果萝卜,其次是在高邮见到的一种小萝卜,只有乒乓球大小,外皮深红,看着就好吃。
那些小块地的,是农家自家的菜园。品种多样。有碧嫩的菠菜,葱、蒜,有叶如文竹的胡萝卜,还有爬架的荷兰豆开着紫红色的小花。还有香嫩的韭菜,碧绿的青菜。这些都长得很好,水灵灵,油旺旺,一股菜香,五味杂陈,恨不得扯起来尝一尝。这些都是平常的菜,然而,我很少吃到家乡的口味啊。所以,见着它们,犹如见着美人,可是,那美人是别人家的媳妇。
还有菠萝。去年十月,我们见到菠萝,叶子大抵是灰碧的。这次见到一块菠萝,叶子差不多是褐红色。大概是冬天气候有所不同,自然的转变。按说红薯早挖过了,这天,还见到挖红薯的,并且,还有红薯地没开挖的。种种相同与不同,描绘出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一时叫我在问:是家乡四季分明好呢,还是如惠城这样的气候好呢?只好说,各有各的美。
玉米苗再一个就是大片的梅菜了。上次来,看见才插苗,现在满地丰盈,都长成一片绿了。有多处梅菜制作。那腌制的梅菜呀,由不得我要夸。那香味叫我直吞口水,惹人食欲,我又要恨不得抓到嘴里生食了。
再有不同的是,路上多了蜂箱。譬如在大板田那个老屋前,上次是没有的,这次摆了不少。想必是梅花开了,应时而生。我见着爬进爬出的小蜜蜂,不由想到: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觉得小蜜蜂有点冤大头,被人类所利用,果实被人类占享。那么,蜜蜂的辛苦值不值得呢?我们赞赏蜜蜂,喜爱蜜蜂,对于蜜蜂来讲,似乎有点盲目,命运不被掌握。
就这样走走看看,一路留连,到达石人嶂总不如想象中的快。也是因为从过了花树下水库后,路开始上坡有关系。所以,我并没有把它归笼到快慰的路段。
刚到了石人嶂,有一个年轻人呼哧呼哧地骑上来。他说,是从平山来的,并且都是骑上来的。我说我基本上是推的,不由向他伸大拇指。可是,从石人嶂到分水坳那一段那么陡,我就不信他能骑上去。后来,我们在梁化梅园处又见面了,他说他骑到了坪山顶。这次骑行,感觉有点受上次跑“半马”的影响,膝盖用不上劲。
从梅园下来后,去访了一下增福楼。时间匆匆,到达增福楼已是下午三点多了,我想早一点回去,把红花湖桃梅园的梅花也看一看,因为梅花开谢是不等人的啊,所以回去的路线走的是龙湖大道。可是,就算尽快,回到市区太阳也下了山。天色黯淡,暮色四起,只好放弃,改日再去。
这次骑行共117公里。但不包括社角头到石人嶂到分水坳这一段爬坡路段。手机查不到,估计五六公里。这一段路并不长,但耗时抵平路的三四倍。
晒梅菜 收包菜 菠萝 花树下水库 乡村饭店+蜂箱 清溪 怪坡 梅园一角 落羽杉 玉米苗 老屋祠堂挂的灯 齐眉塘一处老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