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的厉害之处

2019-01-30  本文已影响0人  云中漫步666

《史记》记载,他们的这三次相见是在孝公元年。可商鞅变法,是在孝公三年,中间缺了两年,《史记》没有记载。这两年,商鞅在干什么?孝公在干什么?我们可以想象。他们绝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做全面的法理准备、人事准备、政治准备,所有的操作前的预备,把它做成很稳妥的一个出发基地,然后才开始。

商鞅变法头九年,只做经济改革,为什么?因为变法如果过早的进行政治改革,一定严重的会引起整个贵族系统的、根本不能接受的反扑,所以他先做经济改革。他做经济改革,贵族们虽然有点不安,但是贵族在其中甚至有所受益。因为农民劳动积极性增高,仍然给贵族交租、交税,贵族的收益反而增加,因此贵族根本无法团结起来抵制变法。

九年以后,贵族力量涣散,而变法势力成型。商鞅开始政治变革,废除爵制、建立郡县制等等才开始进行。极有章法,把政治操作达成有节律、有韵律的艺术水准,如此逐步推行。商鞅变法实现居然改变国体,完成革命方能完成的社会变革运动,这就是商鞅变法。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商鞅其人,绝非等闲之辈。

我讲这些是想告诉大家,商鞅变法的深彻程度。我不是赞赏商鞅变法,我是想告诉大家历史上的变法本身的含义和难题。它同时对于各位听众,你只要是做组织领导,不管你是做行政领导,还是做企业领导,或者做其他事业的组织领导,你都面临这个改革悖论。因为任何组织,它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腐朽。我这里的腐朽,不是指贪污这个事情,而是任何组织一定会腐坏、组织会涣散化,甚至腐败化,这叫去组织规律。

对于任何一个组织者、领导者来说,你都有一个对自己组织随形势之发展不断刷新的需要、不断改革的需要。可你一定面临改革悖论。你要么是既得利益集团的总代表,所以你一定拒绝改革,或者表面上做浅层改革,实质上根本不改。你要么就面临改革悖论,你所要改革的对象,恰恰就是你所要借助的力量。你逃不掉这两者之一。可是如果你不能对自己的组织系统,进行刷新改革,组织本身却一定败坏、一定缓散化,这是一切社会实务者、社会组织者、社会领导者都面临的巨大难题。如果有必要,你可以参考商鞅变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