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项目式学习都是创新教育模式

2019-03-22  本文已影响0人  beedasia

正文共3362字 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原创内容 | 施永忠

编辑 | Alicia

在知识渐渐变成一种免费商品的时代,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更适用更有效,是教育工作者每天在不断叨叨、困惑、思考和实践的事。

如果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你获得的知识和能力都不容易忘记,而且学习的过程更深入自主、更全情投入,你愿意认识吗?如果有一种方法,让学生不仅提高考试成绩,更能拥有解决问题、批判思考、创新思维、沟通表达、团队协作等未来社会需要的能力,并在学习中感受到主人翁的精神,你愿意尝试吗?

施永忠作为浙江大学附属中学的一名高级教师。到2016年6月,他在CNKI知网上共编了20本书,他的编创激情演绎了全新的生活体验。在必达亚洲秋季峰会现场我们邀请到施永忠老师,他全方位多角度为我们解读了《基于新技术的国家课程项目式学习设计方法与实践》。

施永忠老师在必达亚洲秋季峰会现场图

有代表性的5个国际组织和24个国家或地区(或称经济体)的21世纪核心素养框架


在信息时代,只需要某些学科常识和简单学科技能就能胜任的工作正在消亡

理解 建构创新

“ 理解” (understanding ),即将知识运用于新情境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跨学科学习”的认识论本质是学生通过整合多个学科的视角理解世界。

生活项目 统整:

学科源于生活并为了生活。生活具有整体性 ,解决生活中哪怕看似极微小的问题,也往往需要多学科协作进行。因此,植根于生活的学习必然是极微小的问题,也往往需要多学科协作进行。因此,植根于生活的学习必然是“ 跨学科学习”。

学科 多学科跨学科:

起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生活的内在联系,而促进学生的通过建立起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生活的内在联系,而促进学生的学科思维与学科理解。

分科课程一直占据着课程的主流地位


传统分科教学的弊端

1、降低学生学习兴趣,知识缺乏了连贯性,使得学习在短期内看不到有实际意义的知识,降低学生的兴趣。知识抽象难懂知识缺乏了整体性,变得更加抽象,难以理解,只好机械记忆。变得更加抽象,难以理解,只好机械记忆。( 李佩宁,2017)

2、难以学以致用单一学科情景导致学生有可能知道了很多该学科的知识,但解决不了问题。或情境换一换就不知道如何处理了。导致学生有可能知道了很多该学科的知识,但解决不了问题。或情境换一换就不知道如何处理了。( 夏雪梅,2018)

学习科学的发展:学习从被动到主动, 从客观到主观

理论1 :行为主义又称刺激- - 反应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形成刺激- - 反应的联结。

理论2 :认知主义与行为主义对立,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

理论3 :建构主义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事物的理解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不同的人由于原有经验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理解。

理论4 :生成主义强调学习过程中个体主观能动性,重视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中知觉的作用。特别关注,重视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中知觉的作用。特别关注在多向交互作用中所建构的新知识的意义。

PBL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应用所存在的问题

客观问题:师资不足;教学条件不足;无现成的教材。

主观问题: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缺少切实可行的教学思路;缺少经验。

对国内外面向核心素养培养实践的思考

打破认知,重新出发


具身认知理论Embodied Cognition 强调身体运动促进学习者从感知方面进行知识建构,外在环境的参与可以减轻认知负荷动作感知技术要比鼠标键盘输入效果好。

心流理论/沉浸理论Flow Theory 完全沉浸式的参与体验促进学习者的参与,高技能和高挑战时 ,沉浸体验才可以发生,VR/AR的体验要比传统的计算机游戏产生的心流体验强。

情境学习Situated Learning 真实情境 对学生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强调学生与环境的交互与实践,促成有意义的知识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vism 个人对知识的积极建构情境,个人对知识的积极建构,情境- 协作- 对话- 建构。

为学生个性化发展而设计的课程,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进行选学

必修课解读:

1、必修设“技术与设计1 ”和“技术与设计2 ”2个模块这里的设计主要是指技术产品的设计,包括发现与明确问题、制订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优化设计方案、編写技术作品说明书等设计环节。这里的设计主要是指技术产品的设计,包括发现与明确问题、制订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优化设计方案、編写技术作品说明书等设计环节。两个必修模块的基本内容呈递进关系,“技术与设计1”是“技术与设计”是“技术与设计2 ”的基础。

“技术与设计1 ”侧重基础性技术设计,旨在使学生经历一般的技术设计过程,掌握技术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形成基本的技术思想与经验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技术与设计2”侧重专题性技木设计,选择现代技术原理中基础性强、适用面广、技术思想与方法可迁移性大、实施条件较为开放的结构、流程、系统、控制四个主题为学习内容,旨在使学生学会运用一定的技术原理认识和分析技术问題,用在“技术与设计1“中所学的知识与方法进行设计分析、方案物化和问题解决。“中所学的知识与方法进行设计分析、方案物化和问题解决。

2、选择性必修设4个系列,共11个模块。

其中,“技术与生活”系列3个模块,分别为“现代家政技术”“服装及其设计” “智能家居应用设计”。

“技术与工程”系列3个模块; 分别为“工程设计基础”“电子控制技术”“电子控制技术”“机器人设计与制作”;

“技术与创造”系列3个模块,分别为“创造力开发与技术发明”“产品三维设计与制造“”科技人文融合创新专题”。

系列之间、系列中各模块之间均为并列关系。

3 、选修设4个模块分别是“传统工艺及其实践”、“新技术体验与探究”、“技术集成应用专题”“现代农业技术专题”。

选修课解读:

1、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

必修课是全面提升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强调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滲透学科基础知识与技能。是每位高中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是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学习的基础。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包括“数据与计算”和“信息系统与社会”两个模块。

2、高中信息技术选择性必修课程

选择性必修课程是根据学生升学、个性化发展需要而设计的,分为升学考试课程和个性化化发展类课程。选择必修课程旨在为学生将来进入高校继续开展与信息技术相关方向的学习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创造提供条件。

选择性必修课程是根据学生升学、个性化发展需要而设计的,分为升学考试课程和个性化化发展类课程。选择必修课程旨在为学生将来进入高校继续开展与信息技术相关方向的学习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创造提供条件。

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数据与数据结构” “网络基础” “数据管理与分析”“数据管理与分析” “人工智能初步” “三维设计与创意“”开源硬件項目设计”。

六个模块:“三维设计与创意“”开源硬件項目设计”六个模块:其中,“数据与数据结构“”网络基础” “数据管理与分析”三个模块是为学生升学需要而设计的课程,三个模块的内容相互并列“数据管理与分析”三个模块是为学生升学需要而设计的课程,三个模块的内容相互并列;

" 人工智能初步” “三维设计与创意” “开源硬件項目设计”三个为学生个性化发展而设计的课程,学生可根自身的发展需要进行选学。“开源硬件項目设计”三个为学生个性化发展而设计的课程,学生可根自身的发展需要进行选学。

将学科内部、学科之间及学科与技术的深度融合

给予学生更多的数字化的生活学习体验;提供更接近未来信息时代的问题解决环境;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全面发展。


通过作品来展示和验证学生知识、 技能和能力的获得

重视协作学习和高级思维能力培养

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发展逐渐要求我们的学习者具有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国内现在倡导的“社会大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接触社会、融入生活的实践方式。美国也在很多年前提出营地教育的旅行研学模式,呼吁学习者走出课堂,走入自然,通过临时组建的学习共同体,在精心设计的项目活动中,让学生去体验学习,获得提升。这些都为学校教师在设计学生的项目式学习或STEAM教育提供一些基础。教师和学生要敢于迎接这样的新挑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