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
昨天跟儿子视频,跟他说我现在改吃中药了,他汀类药对我的肝脏有副作用,也许中药真的可以有效。学生物的儿子很担心,说中药的副作用没有标明,不等于没有。我同意一边看中医,一边看西医,该验血验血,监测肝肾反应。他同意我试一段时间了。
儿子在电脑前一边查药,一边跟我讲了很多医学知识和科学逻辑,我耐心地听着,心想”我年轻时也这样吧?远距离关心父母,不管指导得对不对,总想帮忙。现在轮到我体验父母的心情了。”
身边朋友一波接一波送走孩子,有些孩子已经几年没有回来了。茜姐的孩子发来视频,屋子干净明亮,镜头里有好多可爱的猫咪,孩子生活得很好,可是茜姐难过的心情无以言表。丹姐的孩子已经读完博士留大学当老师了,按照自己的蓝图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也很好。可丹姐说,当年也想过再要一个孩子,但是担心自己带不了,错过了时机。欣的女儿在外读博士,欣想着哪天把年迈的父母接来养老,但同时想着女儿不回来的话自己出国没有社保如何处理。菲一家办了移民出去陪孩子读书,也为养老做好了准备。当然也有孩子读完书回来全家团聚的,前提是能找到适合的工作,能解决事业发展,居者有其屋的问题。普通的父母只能尽力做到养好孩子,并不能主导他们的命运走向何方。
母亲曾经很羡慕舅舅生病时所有孩子围在床前,此时她忽略了舅家有些孩子生活得挺困难。她说”孩子不读书也挺好,孝顺,都在身边就好”。我说”妈妈你比我好多了,起码两个儿女,都在国内”。她说:”所以得让孩子回来呀!”。我苦笑,回不回来不是“让”与“不让”的问题,是命运安排我们去了哪里就去哪里。
原公司论坛曾经很热闹地讨论过一个问题”海外员工父母生病,员工该不该回国尽孝?”。回与留都有很多支持者,一个比较理智的意见是“若家庭依靠该员工的收入生活治病,那就不能回国,孝是需要物质基础的。若家里不缺钱,就缺人,可以考虑回国。”我和齐先生都是理智的人,脑回路直接引导我们选择做那个挣钱养家的人。
实际上,家是依赖家生活的人的唯一选择,并不是那个每天面临很多选择的人的最重要的选择。所以,我们年轻时并不那么在意家,老了人回家了,才会那么在意家。人的决策实际上是带入了自己的角色的,谁也不在红尘之外。每逢佳节倍思亲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情感,或早或晚。把以后的思念换成眼下的行为吧,尽量跟老人孩子成为朋友,让今天的每一分钟都成为回忆里幸福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