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中庸?
2020-03-20 本文已影响0人
大龙爱读书
我是大龙,从事书院运营工作,这是我的原创文章之第14篇。
今天思考一个关键词,“中庸”。
中庸有两层含义:中正、中和。
中正,指的是客观地认识世间万物;
中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指人的情绪状态的平衡。
“愤而不怒、哀而不伤”谓之中和。
先做到内心的平和,客观地看待事物,才有可能进入到中庸的状态。
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中庸之道,是最高的德行,在生活当中很少人能见得到。
在我理解看来,中庸,是一种极致的境界,合适的极致。
在正确的时候做正确的事,在合适的时候说合适的话。
不论在任何情况下,不论在什么样的情绪状态下,都能够做到不偏不倚,一切都恰到好处。
故孔子曾感慨,一辈子都没见到过一个能真正做到中庸的人。
即便做不到,但至少给我们找到了一个努力的参照物,给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指明了一个方向。
如果说,暴力和懦弱是两个极端,那么勇敢,大概就接近中庸;
奢侈和吝啬如果是两个极端,那么慷慨,就比较接近中庸;
自卑和自大,如果是两个极端,那么自信,就相对接近中庸;
教育孩子也是这个道理,太过溺爱不行,不管不顾也不行,那么试试关爱;
中庸,讲究的是一个“度”,过犹不及。
做到中庸,首先是一个“觉者”,可以时时刻刻觉察当下,保持正念;
其次,是一个“智者”,可以做到客中正,明辨是非,拿捏有度,仁者爱人。
中庸之道,高山仰止,虽不能至,我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