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投资·理财奇思妙想生活家

感冒是一件好事儿吗?

2017-05-20  本文已影响0人  陈小光AdobeChan

感冒是一件好事儿吗?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感冒”这个词。

我不知道这个词最初是谁发明的,但的确很传神,很达意。

“感冒”顾名思义,感觉被冒犯,是什么冒犯了哪里呢?根据度娘的说法——

主要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和副流感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疾病。

简单来说,就是各种病毒冒犯了呼吸道。

而我们是如何感知到被病毒冒犯了呢?通过发烧,咽痛,流鼻涕,身体给出了恰如其分的反应,因而我们才会“感冒”。

所以你看,病毒入侵呼吸道是坏事,是因;而“感冒”时候的发烧,咽痛,流鼻涕是好事,是果,说明免疫系统起作用了嘛。感冒就好比是你身体上的一个信号灯,正常运转的时候是绿色的,一旦出现异常就会亮起红灯,分明给你发出信号——

行了,别瞎折腾了,多休息,多喝水,注意锻炼,提升一下免疫力吧。

所以说,感冒不过是身体异变的信号,你接收到信号的善意提醒,然后在对的方向上进取,这不是好事儿是什么。

当意识到信号妙处的时候,你会发现价格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东西。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价格,我们会如何去交易。

首先,每个人对一件物品的效用评价是不一样的,我从小吃土豆,觉得土豆跟水和沙子一样普通,偶尔吃一次苹果,觉得苹果是个稀罕物;而你家满是苹果树,土豆倒是不常见。所以,对我来说,苹果比土豆更有价值,对你来说,恰好相反,这时候,你用十个苹果换我一个土豆,我会觉得你是个傻缺,因为在我眼里,一个苹果值十个土豆。

发现没,由于对物品的估值完全是个人的,主观的,如果没有一把中间的标准和尺度,很难在效用上达成一致,使交易变得滑稽,难以心服口服。

尽管每个人对同一件商品的效用评价不一样,出价也会不一样,但只要人们在每一笔交易的时候使用价格,就明明白白,实实在在的用看得见的数字表达了自己的需求估值,而数字是可以汇总的,是有规模效应的,一旦形成规模,价格也就出来了。

所以你看,价格不是谁一开始就定好的,而是在每一个具体的交易中,人们表达了需求之后,产生的一个综合出价,即大家普遍认为这个东西值这么多钱。

既然价格是大家普遍接受的,那么它就能反映市场中某一件商品的真实需求情况。价格高,说明东西不够多,但是需求旺盛;价格低,说明东西已经够多了。如果我们承认感冒是一种善意的信号,能够反映你的身体状况,让你做出适当调整的话,那么我们就应当承认,价格也是一种善意的信号,它向我们传递了稀缺的信息,告诉我们什么多了,什么少了,从而指导我们的生产。

仅仅通过价格这么一个简洁的数字,你就能知道什么东西够了,什么东西还不够,什么东西是过剩的,什么东西还比较稀缺,这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情!

更神奇的事情还在后面。

既然任何商品都是明码标价的,那就意味着我的钱越多,能够买到的东西就越多,能够买到的服务就更好,而为了有更多的钱,我就必须向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如果每个人都这么想这么做,整个社会的财富就会增加。

炒房的人也好,投资创业公司的人也罢,他们都是通过捕获当下价格信号所传达出的需求信息,在他们认为对的方向上进取,从而预测出未来价格的走势,预测对了,自然赚的盆满钵盈,这是市场对他们的奖励;预测错了,可能赔的清洁溜溜,这是市场对他们的惩罚。

所以你看,正是由于价格具有奖惩属性,人们才愿意对它做出反应,一旦人们都对价格做出反应,价格才会反映真实需求,价格体系才会起作用,整个社会的财富才会增加,人们的生活才会超富足的方向发展。

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价格作为信号的妙处,既然是信号,那么人为的干预就是愚蠢的,是事与愿违的。就好比温度过高,你去调低温度计,学渣篡改分数就能成为学霸吗?

这就又不得不说到房价,有人说一线城市房价过高,政府应该出面压一压,通过国家机器强制把房价调低,物价局或者发改委的官员但凡懂一点经济学,懂一点价格的效用,就知道这么做的后果。

房价压低,一套房子本来在当下市场值600万,政府偏偏将售房价格限制在500万,一来,原来只有500万的人可以买房了,加剧了需求竞争,由于无法通过多出100万来竞争,人们只能采取其他竞争方式,比如先到先得,比如跟售房的人搞关系,而所有这些竞争方式都是无谓的耗散,不会创造任何社会财富,如果没有限价,你要买房就必须为社会多贡献100万财富。二来,价格被压低后,卖房的人没有得到市场应有的奖励,就会削弱建房的意愿,使得新的供给进一步减少,最后新房越来越少,有钱买房的人反而越来越多,使得房价不降反升。

这就是干预价格的后果。

明白价格的信号效用,尊重价格,市场才会更有效,社会才会更富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