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的读书笔记
本文采用的读书笔记模板来自文章《不做笔记的读书都是耍流氓》,知道有的小伙伴还是完美地跳过第一篇,先点开这篇了,那我就简单介绍一下该模板内容吧:
·信息(作者、出版社、出版年、页数、作者简介、阅读起止日期)
·标签(即关键词)——方便以后检索
·价值(总体评分,1-10)——是否推荐的参考指标
·纲要(按顺序列出全书重要部分)——可复制目录或自己拟出纲要
·主题(简要说明本书在谈些什么,主要观点)——自己用一句话概括
·评点(赞同或不赞同作者观点的理由+本书对我的启发)——能否记住这本书的关键
·记取(精华摘抄)——方便日后引用
·相关(其他人的精彩书评、思维导图或PPT)——作为补充资料备用
Ok,let’s go!
一、信息
《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作者秋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7月出版,全书234页,2015年7月第一次阅读,2016年5月第二次阅读。
关于秋叶:本命张志,武汉工程大学副教授,学工处校团委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主任。微博账号:@秋叶,微信公众账号:秋叶PPT。
微博、微信打造“秋叶PPT”品牌,神兽职场白领喜爱。网易云课堂明星课程《和秋叶一起学PPT》发布者,仅2014年销售收入便破百万。
开通微信公众号“幻方秋夜青语”,定位“微树洞”,专门为大学生答疑解惑,影响很大。
该工作就工作,该玩耍就玩耍,该出书就出书,该分享就分享,一年读书120-180本。
代表作有《说服力:让你的PPT会说话》《和秋叶一起学PPT》《学会独立思考:学习篇》等。
二、标签——学习、读书方法
三、价值——8分
四、纲要
这本书结构上分为四个部分,序篇+上篇(知行合一)+中篇(学以致用)+下篇(延伸阅读)。作者介绍的读书方法都在序篇里,后面三个部分都是围绕前面的读书方法在作实际演示,所以整本书可以大致总结为“理论+实践”的结构。鉴于此次分享目的是读书方法,我只做了序篇的思维导图:
五、主题——高效读懂不同类型书籍的相应方法,以及拆书实例
六、评点——关于10种读书方法
1.通读法——建立思考框架
对某个领域,要先反复系统地读通几本相对结构化、体系化的入门经典书,构建知识大框架,再陆续进化,更加高效。
“如果一个人一开始没有扎扎实实读几本书形成思考框架,书读得越多头脑越乱,今天听这个人说有道理,明天听那个人说也有道理,到最后就是没有自己的道理”。
感悟:囫囵吞枣一大波书,有一定几率顿悟,但更可能的是获得一大堆思想碎片,而且因为缺乏系统的认知框架和知识体系,要想梳理知识脉络,难度较大。所以确定想研究的领域或业务后,就从经典书开始吧。还有,买了那么久的《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快快读起来!
2.树读法——快速成为领域专家
先建立像专家一样的视野和格局来思考想要了解和学习的领域有哪些方面,拟出提纲,买书和找文章,做主题阅读,把其中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理解写到对应的条目下。
“这样读书就好比是养一棵小树,主干枝丫都有了,我就是从不同资料里获取养分浇灌它,让小树长大,长出更多枝丫,如果发现有些枝丫影响整棵树生长,我就剪掉它”。
感悟:这种方法让我想起写毕业论文。想快速、系统地了解某个领域的知识,最好的办法是带着目的去阅读,通过目录式罗列出想要获取的知识脉络,再根据框架填充知识。这样能很好地减少“无用功”,要知道现在市面上很多相同主题的书其实大部分内容是类似的,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吸收的可能只是书中的某个部分。运用树读法,在阅读前先建立知识框架,就可以有目的地取舍,并把别人有价值的思想迅速变成自己的体系内容。
3.图读法——通过拆解作者思维来啃硬书
这里所谓的硬书是指口碑好、内容多、思想含金量高的书,作者在其专业领域名声在外,但是要读懂作者原著或者译著,相当困难。
初级啃法: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拆解作者的思路,让书籍脉络更加清晰,这样比较容易跟得上作者思路。(例如本文中“序篇”的思维导图)
高阶啃法:做读书笔记PPT。不仅开动左脑,发挥提炼抽象概念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要求开动右脑,发挥形象化表达和展示的能力。(感兴趣的可以到网上搜索例子)
感悟:以前我啃硬书往往精读,比如《金字塔原理》,这本书对我来说实在不算平易近人,因此花费了几个月时间,时长让已读的知识更加碎片化,甚至读到后面,前边读过的内容已经差不多忘记了。现在啃这类书,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获得作者写书的思路框架,阅读时上下左右前后联系,再分别备注感悟、收获等。
4.框读法——读经管书的两种常用框架
用自己学到的思考框架去理解作者的逻辑,然后写出书评。你掌握的框架越多,读书的角度也可以越多,比如试试心理学的框架、历史学的框架、管理学的框架、社会学的框架,乐趣无穷。还可以尝试用一些读书框架去速读一本陌生领域的书籍。
常用框架(一):
a.介绍作者
b.分享精彩片段
c.总结本书价值(适合的人群、所涉及领域的深度等)
常用框架(二):
a.列出本书想要解决的问题
b.作者看到目前社会上存在的状况是怎样的
c.作者认为此问题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d.作者提出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不要照搬书里的,要自己梳理成简单易懂的句子)
e.以后遇到这种情况,你会如何解决
“你阅读一本书的动机越明确越强烈,最终能化为己用的知识就越多。
感悟:写书评也是锻炼和检验自己对书籍理解程度的好方法。梳理出全书的框架,再去阅读,不断对照和提取,收获更快、更多。
5.炼读法——把畅销书读薄
所谓炼读,就是把一本书读薄的过程。要看得出作者的思维逻辑,并能够把作者的逻辑从书里提炼出来,变成自己能够说清楚的核心观点。当然,如果作者水平高,我们也许炼读到最后,也未必全部理解正确,但是这样的努力会大大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
“读书要先消化,再内化,然后输出。动笔就是主动消化的过程,内化的开始。怎样知道你内化成功?要输出,可以写书评、做分享、做读书PPT,不做这个功课,书只算看过”。
感悟:纳为己用,才算真正读懂一本书。炼读法类似于概括提炼中心思想。畅销书的最佳读法是用自己的话总结作者的观点,可以是客观总结,也可以是带着自身感悟的总结。
6.逆读法——用批判性思维看观点偏颇的“传道书”
“传道书”就是作者貌似“大牛”,或者观点很有名但其实有偏颇的书。逆读法就是列出你认为书中错误或者在现实中不适用的观点,列出理由,一条条反驳。
“不过逆读得话最好还是学一点儿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这样你就比较容易看出哪些问题是隐含价值观冲突,哪些是隐含不同的假设,哪些是有逻辑错误,哪些是论据不可靠。没有这些积累,就容易变成为了抬杠去抬杠,就不是学习心态了”。
感悟:非常赞同。看一本书,首先运用批判性思维,问问为什么?真的是这样吗?有没有例外?不过,我一直觉得任何东西都有可取之处,哪怕是错误的观点,也可以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然后自己今后尽量避免。
7.抄读法——摘录“大牛书”观点
有的书作者高你太多,就别装内行写书评了。老老实实摘录作者观点,适当写写自己的感受,会更有互动感。
必须举个栗子(ps.对好的育儿方法怎么舍得放过)。
以下为作者秋叶阅读《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的摘录和感受:
“对孩子努力的行为进行赞扬,而并非对结果进行评价,这样孩子才不会总是向其他人寻求认可,这样孩子更可能对于艰难的任务坚持不懈。”秋叶:看了这句我才恍然大悟,为什么那么多人在乎别人的评价胜过自己在过程中付出的酸甜苦辣,因为他们从小就没有被给予正确的评判坐标。
“只能夸奖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不要夸奖他们的品性和人格,赞美的话语应该让孩子看到他的成绩和真实情况,而不是他品格的扭曲变形。”秋叶:这句话很有见地,中国人习惯为做了正确事情的人标注光荣的道德标签,而真相是一个伟大的人也会常犯低级的错误,一个庸俗的人也可能在某个时刻闪耀人性的光辉,小时候能就事论事评价一个人,长大后就不会因为装x活得累。
感悟:很多领域的书籍我们都未曾接触,或不甚了解,作为外行者,勿轻易评价。先规规矩矩摘抄作者的观点,再记录自己当下的感悟,以后有机会再次翻看,效果更佳。
8.仿读法——如何读工具书
对于工具书,或者操作步骤写得特别清楚的书,看一百遍不如动手学一遍。甭管是否有效,先读起来,然后照着做。
“比如我看PPT工具书,上面讲的方法,没有什么好说的,一步步操练起来。”
感悟:工具书就是拿来用的。一边看一边操作,转化为自身技能。
9.诵读法——把文艺书读出来
诗要朗读出来更有味道。
“读完后偶尔写篇好评论,有和作者天涯共此时的感觉,就会有大欢乐在心中”。
感悟:通过诵读,可以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重现作者作诗作词作曲时的所思、所感、所叹,所谓“共情”。看了秋叶对余秀华《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诗评,直接促使我去买了一本余秀华的诗集。感兴趣的可关键词搜索“怎么看待余秀华的诗?秋叶”。
10.闲读法——轻轻读本快餐书
也不是读什么书都为了有收获,有时候就是放松一下大脑。通过这样的阅读,了解现代人都看什么书,这类书怎样写受欢迎,尽量学一点别人的长处,就是大收获了。
感悟:轻阅读,轻思考。游记、散文、小说、随笔等,偶尔能引发一些顿悟,并不需要赶时间看完,睡前最佳阅读方式。
七、记取
其实关于读书方法的摘要,我在“评点”部分已经都放出来了,便于解读这10种读书方法。“记取”部分就主要分享本书中其他一些打动我的句子,不一定关于读书方法。
* 用书印证你看到的世界,用你感知到的经验和作者的心得进行互动,是读书的大乐趣。
*有些书你不喜欢,是缘分没到。别人的经典阅读体验未必就适合现在的你,如果你发现所谓经典好书你读不进去,又不是你的专业必修书,不必强求去读,放一放,等以后缘分到了再读。
*读书要把自己变成搅拌器,而不是容器。容器是一股脑儿吸收书籍作者所说的所有观点,而且只能装限定的东西;而搅拌器需要你用批判性思维来读书,把不同内容重新组织,化为自己需要的营养。
*读书要联系实际来思考消化。看书只能打开视野,解开思维盲区,但是一个人要改变自己必须通过行动。
*认识100个人不如得到一个有影响力的人认可。
*学会让自己能适当抽离事务性工作,为自己的未来做更长远的规划和准备。
*人的一生很长,但是关键处只有那么几步,生活只是少数黑天鹅事件影响的累计结果。
*虽然未来不可预知,但我们总可以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使得自己能在不可预知的事件降临时,更好、更快地适应它。
*领导要做员工做不了的事情,而不是证明自己可以比员工做得更好!
*学会给每一种碎片化事件单位寻求多元化用途。
八、相关(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