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里的小雨

2022-03-31  本文已影响0人  小镇黄昏

今年的三月,感觉雨水似乎比往年少。

记忆里,三月份,总是小雨不断的样子。整个天,都是湿漉漉的。但又不同于梅雨季节的连日连夜雨。

三月的雨天,是那种细细密密的丝雨,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夜雨。晚上下雨,白天多云的阴天为主。所以才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诗句。

这样的日子,持续到四月初的清明节。

过了清明节,江南的春季,就老了。

而过了四月,谷雨之后,那就是暮春初夏了。

春光实在短暂,从二月下旬的雨水到惊蛰,到春分,到清明,也就两个多月的时间。

小时候总觉得一年好长,长大了开始觉得一年的时间过得越来越快。

据说这种感觉是有科学依据的。与一个叫“韦伯定律”有关。大意是某些感知不是成定量变化的。

解释是:当我们十岁的时候,一年的感觉是我们现有生命的十分之一;当我们五十岁的时候,一年的感觉只有我们现有生命的五十分之一。

所以,年纪越长,越觉得时间过得越快。

如果你经常觉得时间约的真快了,那说明你老了。

还有一个因素是: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对事物的感知与认知相对处于一个空白的阶段,对事物大都是新体验,是一个初次填充的阶段;

当我们年长以后,遇到的大部分事物都已经熟悉了的,大脑对这些事物的的感知是一个简单复制与压缩的过程。

带来的体验就是年轻时候一年的时间漫长,年长了就会感觉短暂。

说得通俗点,就是生活过得充实有内容,回忆起来有内容,感觉日子漫长。

日子过得单调重复,说不出昨天今天有任何区别,感觉生命就被压缩了一般。

所以,年纪大了,越是要给自己找点不同的生活内容。出去走走看看,认识不同的人,看不同的景物,勇于感受新鲜事物,接受新知识新体验。

文怀沙大师都说了:

——“多吃肥肉多喝酒,多与异性交朋友,至少活到九十九。”

我觉得很有道理,也很想挑战一下我的软肋。

三月的最后的一天了。

这个小城,半个月来遭受了两年来最严重的一次疫情。

不能出地区。

无聊的时候,晚上九点多依旧出小区,往那个老街上走走,汇源桥上看看河岸两边的灯光与夜色。

行人稀少。

桥上都有保安检查健康码与行程码。很尽职,过桥刚检查,没一会回来又检查。

偶尔看见夜色的黑暗角落里,有亲密的男女脸贴着脸亲昵。

心里在想,他们亲吻之前是不是也要向对方出示一下健康码才行。

这是单身久了,对社会都充满怨恨了吗?

嘿嘿,

自我心里笑笑。

听到一首很老的歌曲了,刘文正的《三月里的小雨》。

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曲,是从我一个表哥那里。

我这个表哥属于标准的八十年代新青年。跳迪斯科,穿喇叭裤,戴蛤蟆镜,烫爆炸头,手提录音机……一样没拉下。

我小时候,倒是时不时地看见如我表哥那样的穿喇叭裤、烫头发的小伙子骑个自行车,一手拎着个收录机,从我家屋前经过。

当然,音乐必须是一路开着、可以传很远的那种架势。

重点是,几乎无一例外,自行车后座带着一个打扮一样时髦的年轻女子。

我家东面有一条南北向的公路,离我家房子就十米。经常可以看见镇上工作的年轻人,来来回回的过路。尤其是暑假期间的夏季。

他们由北向南经过时,走的公路右边西侧,更接近我家。后面横坐的女子面朝东,背影朝我家方向,我看不见脸。

她们可真时髦呀。

尤其后面的女子,掐腰的花布的确良衬衫,上半身的线条勾勒得曼妙毕露,喇叭裤把大腿、臀部绷得很紧。

那个年代,在喇叭裤出现之前,是没有机会看到女性如此清晰的这个部位的腰臀曲线的。除非已经娶了老婆。

大波浪的头发,一直披散到肩膀,很是妖娆……

我很喜欢看。

现在我经常看见的,开那种公路赛车摩托的后座总有一个瘦瘦的,撅着臀部,穿着紧身衣的前倾趴着的女子;

开敞篷车的也差不多的情形,副驾驶总有一个大波浪,遮脸的大墨镜,低胸包臀黑丝大长腿……

否则,真有点的锦衣夜行般的辜负与可惜了。

其实时代的本质一点都没变,只是换了一批人。

就像原始人喜欢把猎物的牙齿、骨头、皮毛等挂在身上;现代人喜欢戴金链子、名表、手镯、奢侈品服装。

都是一个缘由。这是骨子里的基因。

以前,我也很喜欢刘文正的歌曲,有他一张CD。也很喜欢这趣《三月里的小雨》。

但我这些年开始变得漠视,觉得太温情了。好像毫无疑义。

人生不应该这样过。还是应该干脆利落,直白简单一些好。

昨晚读到一个故事,年轻男女的恋情。

心里一直在想,矜持是一种很珍贵的品性,但有时有真的一文不值。

经历多了,就觉得面对喜欢的人,爱的人,矜持真的一文不值。还是诚恳的表达出来,告诉对方,我喜欢你,我想和你在一起,我爱你,我想和你一起生活。

哪怕只是说,我想和你说话,我想与你见面,我想和你饮酒喝茶,旅行看风景。仅仅如此而已。

我还是很喜欢三月的天气能多一点下雨的日子,让空气更加滋润一些。

2022/03/31 小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