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贾宝玉给黛玉取名一事,看贾宝玉论述天下文章一大抄
《红楼梦》是一本为人处世的教科书,让我们在对《红楼梦》的解读中找到人生真谛、处世智慧。
《红楼梦》这本奇书奇就奇在,书中无处不暗含讥讽、暗含机锋,一般人稍不留神就把精彩之处给错过了。
比如贾宝玉初次见到黛玉后,就给黛玉起名,通过探春质问宝玉给黛玉起的这个名字有何讲究的话题,就引出了贾宝玉对天下文章一大抄的精彩发言。
那么宝玉与探春的这段对话具体是有何机锋呢?看我下面的解读,你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话说宝玉见到刚来到贾府的林黛玉林妹妹后,他的第一次机锋就拿给黛玉取名小试牛刀开始了,他给黛玉起了个“颦颦”的妙名”,我们由此见识了宝玉不凡的才华。
那么接下来不由得想问问宝玉,他给黛玉取的这个“颦颦”的妙名,灵感源自何处呢?又有什么讲究呢?
要知道,对于取名字,在中国那可是自古以来都大有讲究,名如其人,出生后父母左右斟酌给取下的名字,有可能代表预示了你一生的命运。因此,取名,甚至可以说已经衍生成一门深厚的学问了。
闻听宝玉给黛玉取了个“颦颦”的名字后,红楼里的一个重要人物出场并发声了。她是谁呢?
她,便是才华机敏过人的探春。
此刻的探春,好像有些看不下半吊子的宝玉再继续在黛玉面前卖弄下去了,一开腔其锐利的性格便彰显出来了。只见反应敏捷的探春便问宝玉,你给黛玉取的“颦颦”这个名字,到底是有什么讲究呢?
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
黛:一种青黑色的颜料;蹙:这里指眉头皱着的意思。
宝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给黛玉取“颦颦”这个妙名,灵感来源于两点:
第一点:来自于一本叫《古今人物通考》的书。
第二点:来源于林妹妹的罥烟眉。
宝玉对探春说的《古今人物通考》这本书,其实是子虚乌有的。这本书是宝玉杜撰出来的书名,旨在为黛玉的表字虚拟出一个出典。
因为宝玉需要引经据典,善砍能抡,才能在黛玉面前显示自己有学问,才能说服探春、说服众人。是以宝玉便灵机一动随口瞎编了《古今人物通考》这个书名,想以此显得自己引经据典博学多才。
与黛玉一见面便先给其命名,然后再找出命名依据,确实是显得宝玉好有文化好博学。
少年宝玉居然想得这么多这么深这么周全,哪一点像母亲王夫人口中的那个不学无术的“混世魔王”了?
宝玉不仅外貌风度翩翩,现在又给黛玉取了个如此有学问有考据的名字,本来对宝玉的第一印象就已经很好了,再凭此学识,宝玉又一次博取了黛玉的青睐。
但是,不愧为才华敏捷的探春,马上识破了《古今人物通考》一书是宝玉随口瞎编出来的。于是探春便轻蔑一笑并加以质问“只恐又是你的杜撰”,也只有她才会质问。
其他两春,迎春懦弱无才,惜春形容尚小,都不足以扳倒宝玉。
面对探春如此咄咄逼人的质问,宝玉深感佩服,不由得诡谲一笑,但他还是与探春展开了辩论,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如果真有《古今人物通考》一书,宝玉大可直接驳回探春,但因为没有这本书,所以宝玉只能绕着弯儿说,“除了《四书》,杜撰的太多 ,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宝玉一副顾左右而言他的圆滑口气,大有反问探春:就看你探春怎么理解了,你说我杜撰也行,但比我杜撰得多了去了的,你怎么不去说?!
其实宝玉这句话的真意并不是说除《四书》之外天下就没有别的书可看了。
宝玉在这里的意思是要否定除《四书》以外的儒家作者,认为他们没有能力解读圣人之书,另出己意,都是自个瞎编混编杜撰出来的。
也就是说,宝玉认为,当时的书,除了《四书》有自己正确独到的见解之外,其他的书都是天下文章一大抄,都是些毫无推敲价值、毫无思想见地、啰里啰嗦四处搬运拼凑堆砌出来的误人子弟的文章。
好像一时间探春也被宝玉论杜撰的振振有词说得无言可对了,对呀,贾宝玉可是一针见血地说出了很多习作者写文章的毛病呀。
宝玉见探春不再说什么,便开始转移话题,他与黛玉的谈话内容又转向了另一个更有深意的话题,是个什么样的话题呢,我下次再解读给你。
纯原创,抄袭必究。我是《好看的红楼梦》作者诗绿凤,每天给你新鲜营养的红楼妙解。
红尘三千,不问风雨,只道本真。
更多精彩,请关注:诗绿凤细讲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