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香如故!
作者:薇安(原创)
北方的我,有好多年不曾看见梅。最后一次看梅是2001年大学毕业实习去上海,中间途经杭州,短暂停留几日,正好赶上梅开的季节,几个同学一路打听,好不容易找到了杭州有名的梅园。时隔多年记忆犹新。
满园绽放的梅花,香气袭来,好似仙境。
当时也只记得那美景与梅花,只叹年少,少了些许感悟。
今年入冬以来,我心里不止一次涌现出梅的样子,最近几次文章里我都用到了梅的图片,来烘托气氛,虽然有些不搭。
时间不同,心境不同,此刻忆起多年的梅,再 看梅,只能从电视、网络、书里,来感受梅的静好与芬芳。
这是思念吗?对梅!径不曾想它入我心底如此之深!
看这图片里的绿梅,真是被它迷得不得了!真的想一睹它的冷冽清香。
梅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花果,已有3000多年的应用历史。《书经》云:“若作和羹,尔唯盐梅。”《礼记·内则》载:“桃诸梅诸卵盐”。《诗经·周南》云:“摽有梅,其实七兮!”。在《秦风·终南》、《陈风·墓门》、曹风·鸬鸠》等诗篇中,也都提到梅。上述古书的记载说明,古时梅子是代酪作为调味品的,系祭祀、烹调和馈赠等不可或缺少的东西。至少在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就已开始引种驯化野梅使之成为家梅--果梅。1975年,中国考古人员在安阳殷墟商代铜鼎中发现了梅核,这说明早在3200年前,梅已用作食品。
梅原产中国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无论作观赏或果树均有许多品种。许多类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观赏,还可以栽为盆花,制作梅桩。鲜花可提取香精,花、叶、根和种仁均可入药。果实可食、盐渍或干制,或熏制成乌梅入药,有止咳、止泻、生津、止渴之效。梅又能抗根线虫危害,可作核果类果树的砧木。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上堂开示颂》
唐·黄櫱禅师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这句话的意思是:做到摆脱心中的尘念是很不同寻常,必须紧紧握住头发狠下一番苦心,梅花不经过彻骨的寒冷,怎能在寒冬腊月散发芳香。
作者是唐代著名僧人黄檗(bò)禅师。该诗用梅花顶风冒雪开放、发出芳香,比喻经过艰苦摸索、禅机顿悟的境地,从而表达了诗人劝诫世人为人做事应有梅花这般品性的思想。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觉得开头很难,拿我练习毛笔字为例,练习这段时间深有感触,看见那些大师挥毫拨墨,瞬间一部绝世佳作映入眼帘。
等到我开始练习写一,我以为很简单,那一写的,像蚯蚓,像多足动物,弯弯曲曲。光是一个一字我写了两个月,进度很是缓慢!我还要不时地给自己打气,要坚持住,不许打退堂鼓。既然写了就要坚持下去。
才知道,人家写得好,那是背后下了多少功夫才成功的。
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王羲之在11岁的时候,就读了大人才能读懂的《笔说》。他按照《笔说》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都入了迷。
一天他的老师卫夫人看了后吃了一惊,对人说:
“这孩子一定是看到书法秘诀了,我发现他近来的字,已达到成年人的水平了,照这样发展下去,这孩子将来在书法方面的成就一定会淹没我的名声的。”王羲之并没有因老师称赞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他临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
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临帖不辍,练就了很扎实的功夫,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句励志名言正是对寒梅雪中绽放最好的诠释,寒冷的大地一切万物都灰败枯竭,只有这寒梅不畏严寒,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寒风暴雪,熬过了寒冷,选择在最冷的时节绽放,傲立雪中。让人心生敬仰。
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想成功,一定要忍受别人不能忍受的苦难,并将这些苦难都转化成对我们的考验,反复练习化解困难的本领,只有在逆境中不断的被苦难反复捶打我们才能更快地成长,才能获得新生,获得成功!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卜算子·咏梅》
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寂寞无主的幽梅,在驿馆外断桥边开放。已是日落黄昏,她正独自忧愁感伤,一阵阵凄风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 她完全不想占领春芳,听任百花群艳心怀妒忌将她中伤。纵然她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尘泥,清芬却永留世上。
真要学习这梅不争的品质,在这凡尘俗事里,我们被欲望障住了满心满眼,为了眼前的丁点利益时刻的算计,筹谋,争抢,很怕自己得到的比别人少!
看单位的同事,大部分如此,之前会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是对的。当看透这世间的虚幻本质以后,突然就醒悟,之前什么都要争个第一,什么都要占个先到先得,凡事要算计的彻底,换来的是无尽的心累,和求不得的痛苦。
那些姹紫嫣红的花朵争相开放之后,剩下的只有颓败之象,什么都没有留下,很快就凋零了。而如梅品性的那些人,总是默默无闻的付出,不争不抢,也总是最深得人心,以至于分开多年还能记住她的稳重善良。
为什么要活半生以后我才要悟透这其中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