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婚姻育儿007不写就出局17班

男孩长成男人,女孩长成女人——如何避免俄狄浦斯情结

2018-11-29  本文已影响9人  新思界再出发

简书日更009

本文属于〔家庭教育〕系列

*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


让一个男孩成为男人,让一个女孩成为女人,是每位父母最自然的期望,自然到我们都认为这是顺理成章的是事。可是我们却发现越来越多的男性不像男性,女性不像女性。

一、“俄狄浦斯情结”是怎样形成的?

提到“俄狄浦斯情结”,大家可能不太清楚,但是如果说到恋母或恋父情结大家一定会非常熟悉。通俗的说,“俄狄浦斯情结”就是男孩出现恋母倾向、嫉妒父亲,女孩出现恋父倾向、嫉妒母亲。即他们期望取代同性父母,与异性父母建立唯一的关系。

按照精神分析的理论,3到6岁是“俄狄浦斯期”。这一阶段,如果父母顺应了孩子的愿望,比如母亲与儿子建立了密切关系,并让儿子相信父母亲更在乎他;或者父亲与女儿非常密切,并让女儿相信父亲更爱她,那么孩子就会发展出“俄狄浦斯情结”,一方面他会依赖异性父母,另一方面他会对同性父母缺乏敬畏并与之疏远。

在家庭里如果母亲经常当着儿子的面指责父亲不能干,挣钱太少,甚至孩子会和母亲一起嘲笑父亲,看不起父亲,从而不愿意向父亲认同,最终不愿意向男性认同,并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遇到一系列问题。同样,如果父亲经常当着女儿的面嘲笑母亲不会持家,女儿也会同样瞧不起母亲,从而不愿意向母亲认同,最终不愿意向女性认同。

二、表面上疏远,实际上又效仿父亲

然而,小孩子都有维护父母关系的倾向,比如孩子看起来真的疏远了同性父母,但是同性父母身上一些特征,又会在孩子身上反映。比如母亲是家里强势的一方,儿子表现表面上追随母亲,疏离父亲,但他又模仿了父亲,然而这一点他们都没有意识到。

举例:方方的父亲是个酒鬼,方方的母亲对此深恶痛绝。离婚后,她拒绝让前夫见儿子,方方也确实很少见父亲,而且也很鄙视父亲,但是方方长大以后,酒对他却很有吸引力,他无法克制喝酒的冲动,经常喝得烂醉如泥。对母亲呵斥他,她都懊悔不已,但是他就是无法克制。

三、如何让孩子顺利度过俄狄浦斯基期

1、夫妻关系要有优先权

三岁之前孩子是没有性别意识的,一般情况下无论男孩儿和女孩儿都与母亲关系最亲密,但是三岁以后孩子有了性别意识,会越来越渴望与异性父母亲密。在五岁的时候,将这一愿望达到顶峰。如果父母的关系稳定而和谐,那个孩子这种愈亲近异性父母的渴望就会逐渐下降,最终表现的与同性父母更接近。

在家庭生活中,夫妻关系要有优先权。是我们常说的夫妻关系优先于亲子关系。父母切不可为了爱孩子而忽略配偶。这也是中国很多婚姻状况的问题所在,很多父母把亲子关系放在第一位,把夫妻关系放在后面。你以为你是在爱孩子,实际上这样反而会对孩子的生长不利。

实际上孩子都乐于看到父母相爱,而不是到他这里争夺爱。如果父母相爱,孩子就会安心做一个快乐的孩子,而不是把自己妄想成为异性父母的配偶,做一些和他这个年龄段非常不符的事情。

2、让孩子先向异性父母,后向同性父母靠拢。

海灵格说:孩子应该先向异性父母靠拢,并从这一关系中吸纳异性的力量,体会到自己对异性的吸引力,同时体验到异性对他的吸引力,然后男孩要归父亲,回到男性的世界,成为一个男人女孩要归母亲,回到女性世界,成为一个女人,只有这样他们的心理才能更健康,而这个世界也会更和谐。

在中国的家庭关系中,母亲对孩子事事操心,父亲却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比较少,网上常用“缺失的父亲”来形容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承担的太少。父亲们常常以我们要挣钱养家来自己托词,经济条件固然很重要,但是家庭教育中父亲的角色是很重要的也是母亲所不能替代的。

3、夫妻关系要和谐而平等

健康的家庭关系中父母都爱孩子,同时他们又彼此相爱。他们不会因为爱孩子而忽略对配偶的爱。这样孩子就会懂得尽管异性父母如此爱她,但是强大的同性父母才是异性父母最好的伴侣。

这样孩子就会安心的做孩子,享受父母给他的爱同时他也会努力向同性父母靠拢,知道只有变得像同性父母一样才能赢得异性父母更多的爱。这种心理的转变是男孩成为男人女孩成为女人的基本动力。

让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长是每位父母的心愿,父母相亲相爱是基础,同时在3-6岁的“俄狄浦斯期”让孩子和异性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是避免孩子出现“俄狄浦斯情结”的关键。


欢迎您阅读往期文章

《家长为什么忍不住要对孩子发火的真相》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粗心》

《怎样培养孩子的金钱观》

《这三种父母一定能教育出好孩子》

《从奥迪车主冲撞学生事件来谈夫妻和睦相处的五项原则》

《想提高孩子的逆商就试试这三招》

《三种影响孩子一生的坏习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