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2021-04-25  本文已影响0人  逸云凝香

        唐朝的诗坛群星璀璨,众多诗家的作品宛若虹霞,织就一段段锦绣的人间华章,他们畅快地游览山河的壮美,目光所到之处的花草树木都成杰作,用悲天悯人的笔触穿起烟火里缭绕的故事,四季的变换中谱奏着兴衰荣辱,离情别绪。在这样一个空前包容的王朝,这样一个文华迸发的时代,如果少了温婉灵动的女诗人,总觉得少了几分红袖添香的柔美。所幸的是,有一些地位卑微但才华可与仕子媲美的丽人,用她们的蕙质兰心在唐诗的天空绘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崭露头角的便是为后世咋咋称道的唐代四大女诗人:薛涛、鱼玄机、李冶、刘采春。而写诗最多,才艺出类拔萃的薛涛,尤其值得追忆。

        薛涛本是长安人,父亲薛郧在京城当官,官宦家庭的子女总会有优厚的教育资源,薛郧也学识渊博,在薛涛很小的时候就教她读书写诗。作为薛家唯一的女儿,薛涛的天赋确实令人刮目相看。薛涛九岁那年(约777年),薛父在庭院里的梧桐树下歇凉,微风过处,梧桐叶沙沙作响,凉意袭人,忽然有所感悟,父亲吟诵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为了试探女儿的才思,父亲让小薛涛续诗,薛涛沉吟片刻吟诵道:“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薛父听闻后十分喜悦,暗暗称道,自己的女儿如此年纪就能应答如流,日后或成为一时才女。但是转念一想,“迎送”、“往来”这样的词语好像不太吉利,不适合女儿今后的身份。薛父心中隐隐不悦的预感似乎印证了女儿迎来送往的一生。薛郧为官正直,结果得罪了权贵而被贬四川,一家人跋山涉水,从繁华的长安迁居到成都。在成都任职期间,薛父因为出使南诏染上瘴疠不幸病逝。而薛涛年仅14岁,母女俩的生活顿时极为窘困。贞元元年(785年),薛涛与母亲迫于生计,16岁的薛涛不得已成了一名乐妓,凭借“容姿既丽”和“通音律,善辩慧,工诗赋”,薛涛在乐妓中脱颖而出。当年,中书令韦皋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在一次酒宴中,韦皋让薛涛即席赋诗,薛涛提笔而就《谒巫山庙》:

乱猿啼处访高唐,路入烟霞草木香。

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犹是哭襄王。

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

 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韦皋看罢,拍案叫绝。这样的诗作,追贤怀古,完全不像出自一个妙龄少女之手。此后薛涛声名鹊起,成为韦皋身边的红人,只要府邸中宴请宾客,薛涛每每都是侍宴的不二人选,敏捷的才思让许多来客惊叹不已。

        盛极必衰,这似乎是常理。许多前往节度使府求见韦皋的人,不论因何种理由套近乎,纷纷向薛涛送礼或者行贿。可能是薛涛有些恃宠而骄,涉世未深,对于送来的礼物照单全收,不过她本人并不爱钱财,收下之后全部上交与府衙公库。这种做法让韦皋十分不满,作为地方最高长官,确实有损颜面和声誉,一怒之下,将薛涛发配松州(今四川松潘县),以示惩罚。松州地处西南边陲,那里人烟稀少,生活条件艰苦,作为一直在幕府中生活优越的红人,20芳龄的薛涛确实无法承受这样巨大的落差。她开始反省自己的轻率与张扬,并将感触诉诸笔端,先后写下了《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二首》:

其一

闻道边城苦,今来到始知。

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

 其二

黠虏犹违命,烽烟直北愁。

却教严谴妾,不敢向松州。

        从未到过边陲,薛涛如今尝到边城生活的凄苦。为了向韦皋承认错误,希望得到原谅,薛涛还写了动人的《十离诗》。这十首七言绝句,题目依次是:“犬离主”、“笔离手”、“马离厩”、“鹦鹉离笼”、“燕离巢”、“珠离掌”、“鱼离池”、“鹰离臂”、“竹离亭”、“镜离台”。诗中薛涛以动物或器物自比,把韦皋比作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以卑微的姿态向韦皋诉苦请罪:只因犬咬亲情客、笔锋消磨尽、马惊玉郎坠、鹦鹉乱说话、燕衔泥污枕、明珠有微暇、鱼折断芙蓉、鹰窜入青云、竹笋钻破墙、镜面被尘封,引起主人的不快而厌弃,以种种生活、自然情境立意,虽然诗中充满谄媚的味道,却也是诚挚感人,毕竟薛涛作为女子,无论身份和地位她无可奈何,这是她最好的方法。果然韦皋收到薛涛的诗之后,心中怒气全消,一位有才华的弱女子向他堂堂一方节度使认错服软,他哪里还能计较,于是又将薛涛召回成都。

        薛涛回到成都后,申请脱离乐籍,定居于浣花溪畔。她一生经历了十一位剑南西川节度使,车马往还,诗酒场合,每一位节度使都对她青睐有加。韦皋(一说武元衡)在任时,让薛涛参与一些幕府案牍工作。她写公文文采流露,细致认真。韦皋认为这样有才华的人不应该被埋没,他甚至拟奏请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校书郎”为从九品,主要负责公文撰写和典校藏书,按规定只有进士出身的人才有资格担当,在这个位置上任职的包括大诗人白居易、王昌龄、李商隐、杜牧。由于体制限制,这一大胆想法未能实现,但从此人们却称薛涛为“女校书”。薛涛的才名受到当时许多文士的倾慕,与她唱和的,有元稹、白居易、刘禹锡、牛僧儒、令狐楚、裴度、张籍、杜牧、张祜、吴武陵等著名诗人和达官显贵。与她有交集的另一位诗人王建听闻此事,专门写诗赠给薛涛:

《寄蜀中薛涛校书》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与薛涛交往最深的,当属诗人元稹。他们之间的一段姐弟恋,让后人颇为乐道。元和四年(809年),元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地方。他久闻薛涛才名,到蜀地后,特地约她在梓州相见。与元稹一见面,42岁的薛涛就被这位31岁的年轻诗人出色的才情所吸引,两人坠入爱河,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尽管只有3个月。薛涛将自己的一番深情写入诗间《池上双鸟》: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 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 元稹完成使命后离开成都回京,她多次写诗寄托相思,《赠远二首》、《春望词》、《牡丹》、《怀人》等等,其中最为传颂的当是《牡丹》,她借牡丹诉说相思之苦: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薛涛喜爱写四言绝句,在薛涛现存世的91首作品中,绝句84首。她觉得平时写诗的纸幅太大,于是指点当地造纸的工匠,对造纸工艺加以改造,将纸染成桃红色,裁成精巧窄笺,特别适合书写情书,人称“薛涛笺”。这种既便于携带又便于交流且益于传情的“薛涛笺”,一时风行社会,大概是中国最早的“个人定制”产品了。

        长庆元年(821年),元稹在官场起起伏伏,迁任翰林学士,可能他某一时间想起了曾经的薛涛,写下《寄赠薛涛》,赞美之词溢于言表,对薛涛的才华与美丽念念不忘:

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薛涛收到诗后,感慨万分,十二年过去了,她已知道一切不可重复和期待,写下《寄旧诗与元微之》:

 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

月下咏花怜暗澹,雨朝题柳为欹垂。

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写自随。

老大不能收拾得,与君开似教男儿。

        长庆三年(823年),元稹任越州刺史,结识了另一位才女刘采春。元稹作为唐朝有名的风流才子,悼亡诗写得尤为深切感人。或许是因为年龄悬殊太大,或许是因为薛涛出生乐籍,两人的感情最终无疾而终,然而薛涛不后悔与元稹的一段深情。

        晚年的薛涛,或许逐渐厌倦了世间的繁华与喧嚣。她离开了浣花溪,移居到碧鸡坊(今成都金丝街附近),筑起一座吟诗楼,脱下红妆,换上了一袭灰色的道袍,她的人生从炽烈走向了淡然,独自度过了最后的时光。大和六年(832年),薛涛离开了人间。当时的西川节度使李德裕写诗纪念这位独树一帜的女诗人,他把悼诗寄给刘禹锡,刘禹锡读后写了和诗,一道寄给白居易,白居易读后十分感慨,在与刘禹锡书中说自己反复吟咏作品,颇有世事沧桑之感。节度使段文昌为她亲手题写了墓志铭。而今天成都市市区东南锦江岸边的望江楼公园,仍然有纪念的遗迹,薛涛井和薛涛墓。薛涛的一生,可以说是唐朝那个时代女性中一朵最艳丽的牡丹,一段最有魅力的歌舞。送别薛涛,送别唐朝的红袖,像眺望水国的蒹葭,秋山的月色,杳如离别的轻梦: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