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文品自荐文...人间文品(推文专题)一百贝

【人间文品】泪目中的外公

2020-12-21  本文已影响0人  我与生活有约

文/我与生活有约        图/来自网络

外公驾鹤西去已23年,也没有留下什么珍贵的照片。岁月无情,他的样貌在记忆中渐渐模糊,我想用一些文字寄托思念!

上世纪80年代,外公高高瘦瘦,喜欢穿深蓝色中山装,戴同样颜色的老式帽子,经常提着一个上海牌黑色皮包,忙忙碌碌,行色匆匆。只因他是一名老中医。

外公并没有上过大学,他的医术都是少年拜师从师父那儿一点点学来的。外公与自己的师父同吃同住,为师父砍柴挑水,采药晾药,师徒情义自然深厚。

把脉,口诀,中药药理,针灸穴位……师父皆倾囊相授。所以外公二十多岁就能上山采药、把脉治病,为病人开方抓药。他也是靠着这一手绝活成家立业,养活全家上下七张嘴巴。

有的特殊病人会请外公到自己家里治病。外公会将把脉用的小垫子、纸、笔等东西装到随身的上海牌黑色皮包中。

小时候外公来我家,总是不能悠闲地坐一坐。邻里有身体不舒服的,知道外公要来,早早地要请外公去他家医病。

好多时候外公都是匆匆吃完饭就要走,甚至有时候不吃饭就要帮人医病。母亲总是劝外公:“爹,别着急,吃饱了再去,也不在一时半会。”

外公总是一副严肃的样子:“人命哪儿有小事?半点儿马虎不得。”说完提着包就离开了。

在对待我们几个外孙时,外公是出了名的亲切、和气,时不时和我们开玩笑。对于调皮的我,外公佯装生气:“不听话的孩子容易生病,生病了可是要用针灸治疗的。”我笑眯眯表示听懂了,其实心里还在想:难道外公真舍得扎我们吗?

母亲向我透漏,外公曾有意把医术传授给她。学了半个月时被没收了口诀和笔记本,留下一句“传男不传女”的话,完全是封建顽固思想。

可惜舅舅们没有一个人愿意学医,所以外公的医术并没有传承下来。

在外公的药铺,我看见了高大的中药柜。小小的我被它震撼到了!

闻着浓浓的药香,看着高大的柜子被分成无数小格子,每一格都贴有标签。我在想,外公太厉害了!可以熟练地记得每一种药的位置,我不禁也想像他一样,做一名人人敬重的医生。

我也第一次理解了外公给人看病时的严肃,那是一种医者自带的严谨!

每一位出现在药铺的患者,都会从和外公聊天进入医病流程,母亲说人只有在心平气和的情况下脉象才准。

平易近人的外公先是看病人的舌苔、喉咙、眼白,再让病人自述病情,然后问问平时的饮食及生活作息,最后才把脉。

他示意病人掌心朝上把手腕枕在垫子上,拇指在下其余四指在上握在病人的腕上,时松时紧,有时稍微挪动位置,若有所思。最后再决定要不要吃药,需要食疗的会详细告诉对方该怎么配合。

一些患者觉得外公医术高超,送来了旌旗。而那一面面旗子都被外公藏在了箱子里,他说:“这些都是虚名,行医治病本身就是自己的职责。”

那时候外公在我心里像是神一样的存在,我甚至幻想过他可以掌控生命,令生命永恒!

10岁那年,外公的喉咙生病了,一直咳个不停,只到卧床不起……

我去看望外公,看到他扶着床沿咳,手臂一动一抖,喉咙像是有低沉的雷声呼呼作响。我哭着扯着外公的衣袖:“外公,你是医生,快给自己治一治吧!我不要你这么难受!”

外公忍着憋得通红的脸,用颤巍的手摸着我的头:“没事!正因为外公是医生,所以现在就是最轻松的,你看,不难受,只是咳两声……”话未说完又继续开始咳,听到他咳我又开始大哭起来。

我不能相信这是能救人脱离病痛折磨的外公,不能相信他不会为自己医病,不能相信人的生命可以如此脆弱……“医者不能自医”原来是真的。

外公在母亲和大姨的伺候中日渐好转。就当我们都认为他要完全康复的时候,外公去世了。

母亲和大姨悲痛万分,她们说外公吩咐要吃韭菜馅饺子,并且吃了整整一碗。这令大姨和母亲非常惊喜,她们觉得外公的身体要马上康复了。

吃完饺子后的外公很满足,说要休息一会儿,就这样,他永远地睡去了,再也没有醒来!

茫茫宇宙,星辰依旧!外公,你在另一个世界还好吗?


本文由人间文品专题助力

人间文品专题隶属于渐行渐远无穷的小岛,欢迎您的入驻。

此专题的意义是为了给热爱文字的你提供一块风水宝地。我们一起进步。

参与方式:你可以投稿到日更大挑战专题里,也可以参与小岛话题#人间文品,发起文章自荐。

我们会从中精心挑选出一篇最优质的文章,录入人间文品专题,百万权重为你的文章点赞助力。

品人间之情,赏人间之美。

人生漫漫,我们携手一起渐行渐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