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娃娃》观后感
郑重声明:文章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电影《抓娃娃》身边有人强烈推荐,分两次,终于挤时间看完了。
这部电影由闫非和彭大魔导演的继《夏洛特烦恼》《西虹市首富》后的又一部长篇喜剧;是一部以独特方式、另辟蹊径地探讨家庭教育、陪伴成长的好故事,可以说,直击每个当家长心中痛点。
影片中,一个明明是大富豪的家庭,却苦心孤诣地想让孩子生活在拟造好的贫困环境里,体味艰辛生活的苦,激发孩子找到梦想,发奋图强,品尝读书的乐,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为人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和子女自我认知的斗智斗勇、啼笑皆非的系列故事。
影片发生在西虹市的马成钢(沈腾饰)和春兰(马丽饰)夫妇通过辛勤劳动和言传身教来培养他们已经放弃了的老大,集中精力教育二儿子马继业从小学到高考这段时间为主的故事。
影片里幽默诙谐,夸张搞笑的桥段不断,深刻折射出了现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当父母希望孩子走的路与孩子渴望走的路之间的尖锐矛盾冲突时,父母用心良苦地威逼利诱。马成钢和春兰夫妇把老大养废了,全部希望寄托老二身上,迫切需要老二能够实现父母的期待,成长为家族的骄傲,企业的继承人,但同时,百密一疏,面临着孩子潜意识的敏锐反叛、一度引起孩子疑心周围环境的真实性,疑心自己掉入了设计好的假象里。
就连唯一的初恋,也被父母千方百计调到了别的学校里了。
电影中的角色,塑造得颇有深度,以马成钢为例,既是严父,又是深陷矛盾与挣扎的普通人,而春兰则是马成钢的贤内助,孩子的母亲,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在家庭生活中,春兰既有温柔与贤惠,荣辱与共的一面,又有当机立断,为了孩子为了高瞻远瞩、尊重孩子意愿开明的一面。
父母,以及假扮孩子奶奶,其实是教育专家的李老师之间,深刻多角色互动,共同进步成长,引发观众对教育方式和社会议题的深刻思考。
马成钢和春兰,明明是富有家庭,却选择让儿子生活在艰难困苦家庭的环境中,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儿子成长。他们的目标是让马继业经历苦难后成为大器,而马继业也似乎步入父母期望的正轨。所有这一切,被儿子内心深处对原有家庭环境的记忆,击为泡沫。
最终,马继业用自己的智慧识别到了异常,并放弃了高考冲击清北的目标,反而更加坚定了体育跑步闯出一条路的决心。
最后,前功尽弃的父母,不得不接受现实,服从于孩子认准的路。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有钱没钱家都是最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