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码304执行过程分析
1.状态码304
客户端有缓存的文档发出一个条件性的请求(提供If-Modified-Since头标识客户端缓存修改时间),服务器告诉客户端,原来缓存的文档还可以继续使用。
2.具体过程
- 客户端请求一个资源时,发现自己缓存的文件有Last Modified,那么在请求中会包含If Modified Since,这个时间就是缓存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
- 服务器根据这个时间和当前请求文件的修改时间,就可以确定是否返回304还是200,对于静态文件,服务器会自动完成最后修改时间的比较,完成缓存或者更新,返回304则表明,该资源从上次缓存到现在并没有修改过,条件请求可以确保客户端资源是最新的同时,避免每次都请求完整资源给服务器带来的性能问题。
- 对于动态页面,往往没有Last Modified信息,浏览器和代理服务器不会做缓存,每次请求的时候都会完成一次200的请求。
- 如果要对动态html页面做缓存加速,那么服务器要在响应报文的头部添加Last Modified定义,再根据请求报文中的If Modified Since来决定返回200还是304,如果返回304则返回的只是一个响应报文的头部,不包含主题部分,从而大大降低带宽的消耗,提高用户体验。
3.浏览器判断缓存是否可用的流程
process.png-
浏览器如何判断缓存是否过期?
根据相应报文的Cache-Control和Expires这两个属性,这两个属性记录了资源过期的时间,在该日期前的所有对资源的请求都会直接使用浏览器缓存,返回200状态码,而不会向服务器请求,两个属性都存在时Cache-Control优先级较高。 -
服务端如何判断缓存已失效?
Last-Modified
当缓存过期时,发现资源具有Last-Modified声明,则在请求头部带上If-Modified-Since,服务器收到相应请求后,会将这个信息与请求资源最后修改时间进行对比,如果资源修改时间较新,则说明资源被改动了,则相应HTTP200和相应资源,若最后修改时间较旧,说明资源无新修改,则相应HTTP304,浏览器直接继续使用所保存的cache
Etag
资源在服务器的唯一标识(生成规则由服务器决定),缓存过期时,发现资源带有Etag声明,则会在请求头部带上If-None-Match,服务器收到请求后会与被请求资源的相应校验串对比,决定返回200或204
注意:服务器优先判断Etag值是否改变,没改变则再判断Last-Modified是否为最新的修改,因为Etag为服务端生成的资源的唯一标识 -
为什么有Last-Modified还要Etag?
1.Last-Modified标注的时间只能精确到秒
2.如果文件被定期生成,当有时内容没有什么变化,但Last-Modified改变了,导致文件没法使用缓存
3.服务器没有准确获取文件修改时间 -
200OK(from cache)和304 Not Modified的区别?
1.200OK不会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本地的资源没有过期,直接使用本地缓存文件。
2.304Not Modified则向服务器询问,如果服务器认为浏览器的缓存还能使用,则返回304。
一般手动刷新时,都会向服务器询问本地缓存是否能使用,返回304
4.Cache-Control策略
指明资源的有效期,选择更多设置更细致,与Expires同时设置,优先级高于Expires,其中max-age指示资源的过期时间
而Expires策略则是,返回的到期时间为服务端的时间,客户端时间和服务器时间相差很大,那么误差就会很大,在HTTP1.1版开始,使用Cache-Control的max-age字段来代替。
参考博客:
浏览器 HTTP 协议缓存机制详解
浏览器缓存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