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人的日常生活(九)

2024-09-04  本文已影响0人  花间星事

关于隐士的传说很多,其中王猛是长安周边著名的隐士。他是十六国时期的北海郡人,有经邦济世的才华。由于时事混乱,他就隐居在华山观察时事,伺机而山。公元354年,东晋桓温北伐攻打长安,在东郊屯兵不前。王猛走出华山求见,与之交谈后,佩服其才华胆识,就想把他留在身边为官。不过王猛意识到桓温北伐只是为自己争取朝廷斗争中的不败之地,借机掌握兵权和资源,所以拒绝了他的邀请,重新回到华山。后来他接受了前秦苻坚的邀请,助他建功立业,统一了整个北方。

还有东晋谢安,他们的家族是南迁的北方世家。从小谢安就以才华著称,但他对仕途没兴趣,拒绝过很多邀请,隐居在会稽郡东山。终日闲云野鹤,与名仕,僧道游历山水。后来由于家道中落,适合当官的成年男子逐渐凋零。他才不得已,为了维护家族地位而出山。淝水一战拯救了东晋,他也成为了力挽狂澜的功臣。从著名的《桃花源记》里人们能够感受古人对田园隐居生活的向往。不过当时大部分人选在长安附近隐居的目的还是有朝一日可以出山成就一番大事业。

的确对于隐士高人,历代帝王都是求贤若渴的。他们经常会下诏寻访,一旦隐士被发掘重用,常比正规仕途的人更加发达。所以也有一些人把隐居当作幌子,可以扩大自己的名声,期待被皇帝征召。《新唐书》中就记载过卢藏很想做官,他就用隐居的来博得名声。皇帝到哪里,他就隐居到哪里,从长安,钟南山到洛阳。被人们讽刺为“随驾隐士”。当时著名的道士司马承祯要回终南山隐居,卢藏还用一副过来人的架势告诉他“此中大有嘉处”。司马承祯则讽刺说此山是“仕宦之捷径耳”,后来“终南捷径”成为了一句形容不走寻常路的成语。

不过终南山之所以能够成为理想的隐居之地除了他的高山符合隐居条件,的确也因为靠近长安,能够较快的传递信息,而且名声也比如较容易上达天听。当然也有真正的隐士,他们有的因为与朝廷的价值观相左,有些人生失意而选择了隐逸之路。《大唐新语》卷三有载:“李日知为侍中,频乞骸骨,诏许之。初,日知将欲陈请,不与妻谋。及还饰装,将出居别业,妻惊曰:‘家室屡空,子弟名宦未立,何为辞职也?’日知曰:“书生至此已过分,人情无厌,若恣其心,是无止足也。”孟郊也在《蓝溪元居士草堂》中写过:“市井不容义,义归山谷中。夫君宅松桂,招我栖蒙笼。人朴情虑肃,境闲视听空。清溪宛转水,修竹徘徊风。木倦采樵子,土劳稼穑翁。读书业虽异,敦本志亦同。蓝岸青漠漠,蓝峰碧崇崇。日昏各命酒寒蛋鸣蕙丛。”这些都是失意后的隐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