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服饰礼仪的?

这个冬天格外寒冷,连我生活的亚热带气候地区都比往年冷。冷就算了,阳光也鲜少露面,天总是阴沉沉。我也少去琢磨怎么穿让心情变晴朗一些,只觉得保暖才是第一要义,谁叫我是怕冷星人。
现有生活状态下,每天上班下班,单位和家两点一线。单位对着装没有明确要求,我基本上怎么保暖怎么穿,怎么舒服怎么穿,场合着装暂时不在我考虑的范围内。
但也有例外。
不久前当地政府”两会“召开,对报社来说,采访报道”两会“是一年工作中的重头戏。采访部门人手不够,临时抽调我去采访一场人大代表现场讨论会。既然学了形象,又学了礼仪,参加这样一个场合正是学以致用的时候。
TPO原则派上用场。
TPO原则是有关服饰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 T对应时间"time",P对应地点"place",O对应场合"occasion"。它的含义是要求人们在选择服装、考虑具体款式时,首先应当兼顾时间、地点、场合,力求与所处环境协调一致,和谐般配。
这时,放在首位考虑的是穿着是否得体、合宜。先穿对,再来谈好不好看。
那么,我要出席的时间是白天,地点是市委机关大院,场合是人大代表讨论会。浓浓的机关气息有没有?加上我的身份是记者,OK,这样的场景需要我穿着简洁、大方、干练、知性。
由于我只负责记录代表发言,不需要逐个采访代表,那么也不存在突出我个人存在感的情况,所以穿着颜色上以素净为佳,选择职场经典的黑、白、灰、深棕、藏蓝等中性色足矣。
我为自己选了一件灰色西装领呢子大衣和黑色阔腿裤,用来表达简洁、大方、干练、知性。
当天气温低,还得兼顾保暖的需求。我在呢子大衣内加穿一件优衣库的薄款修身羽绒服,既保暖又不显臃肿。宽大的阔腿裤内,绰绰有余容下一件加绒打底裤,还有一双过膝靴,哈哈哈。嫌脖子冷,那就多围一条低调的深棕色围巾。
当得体、穿对、保暖等诉求都满足的时候,再想办法怎样才能变得更好看又低调。
于是选用了带有金属质感、光泽感的配饰——胸针别在大衣的领子上。小小一枚胸针,顿时让框架内的衣着“活”起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低调的表达佩戴者的时尚追求和态度。
最后,别忘了给自己画个淡妆。妆容既是礼仪,也时刻在跟你的全身穿搭交相辉映。
所谓服饰礼仪,就是用身上的服饰来表达你对特定场合的重视、尊重。
在什么场合,该配合穿什么样的衣服,是穿衣的觉知,更是对自我扮演角色的一种清醒。身心灵领域讲究觉知、觉察,那么服饰礼仪又何尝不是生活中有觉知的穿衣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