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韬光禅师 白居易

2024-08-20  本文已影响0人  梦回唐朝_a324

寄韬光禅师

唐·白居易

一山门作两山门,

两寺原从一寺分。

东涧水流西涧水,

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

上界钟声下界闻。

遥想吾师行道处,

天香桂子落纷纷。

《寄韬光禅师》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律诗,作于宝历元年至二年(公元825—公元826年)期间,当时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此诗是他写给杭州天竺寺的韬光禅师的。

这首诗的首联写禅寺缘起,一寺分为两寺,而两山相近,进了此山,也就等于进了彼山。颔联接着细写两寺、两山方位关系,写东西南北相连相近,从流动的云、水写起,正是最好不过,而妙语如珠,一气读来,也恰如行云流水。颈联仍写两寺关系,而“前台”“后台”“钟声”,已带出第七句“行道处”。前已写尽南北东西,接着又写前后上下,圆转玲珑,无所不到,读来应接不暇。句式与首联固是不同,与颔联也是同中有异,并不犯复,而写花则从后视前,写声则从上到下,丝毫不乱。这六句诗,对仗工整,连续使用叠字,诗味回环。东西南北前后上下,顿拓无限空间,生出十方无界的超然感觉。尾联归结到禅师身上,佛经中本有天女散花的典故,“天香桂子”,正合身份。

全诗通过对两座天竺寺的历史关系、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的描写,以及诗人想象的“天香桂子落纷纷”,表达了诗人对韬光禅师仰慕、钦佩之情。

有华严之圆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