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日记(一)
单车,曾经拥有过,上学放学,几个好友,路上说说笑笑,它是学生时代的见证,我的第一辆自行车是个我也叫不上牌子的笨家伙,黑色的U型车架,笨重的不得了,有车坐,车篓,蹬起来还费劲儿。
小学时代则是坐着爸爸的单车,开始坐在二八的横梁上,后来就坐在后车架上,有时候骑着坐,有时候横着坐,天热了就躲在父亲高大的身影下乘凉,下雨了就钻进父亲的雨衣里避雨。坐车和驾车相比,不用操心任何事,只是看着来往的风景和路过的人,满足着自己的好奇心。
高中选择住校以后,就慢慢告别自行车了。以后出行便是公共交通居多,地铁,高铁,公交……开始习惯那种买票候车上车的过程。
我以为我都忘记了骑车的感觉了,当初学车的惊喜一去不复返,掌握了越来越多的技能以后,逐渐忘记了学会的那一瞬间本身的快乐。直到后来休假,去所在的城市里骑着共享单车,漫无目的地闲游浪荡,骑行的乐趣才重新回来。其实很简单,我们过于专注于目的地,却忘记了欣赏沿途的风景,体验风吹过脸颊时的畅快。而只有旅行者,才会摆脱功利,专注于见闻和感受。
由于工作安排的原因,我需要通勤大约20公里的单程,我有了买车的冲动。重新开始研究车,选购车,才发现原来自行车也藏着一个世界,来自世界各地的骑行爱好者们,他们分享自己的骑行感受和经历,讲述骑行故事和心得,科技进步导致工业生产的进步,自行车的结构,材料,功能的多样性,让人难以想象,小小的单车,已经成了蕴含科技和工业制造最高水准的艺术品。
公路车,山地车,这是按照功能的区分,说直白一些是避震装置和结构设计的不同,我选了很久,由于通勤的实际,最早放弃了速度占优势的公路车,而公路车的价位也让人瞠目结舌,有的公路车的一个配件可以抵上一辆轿车。公路车太快,车身轻巧,轮径也大,不容易存放,危险系数高,所以我转而考虑笨重一些的山地车,虽然避震的存在,让机械传动的效率损失,但是似乎它的安全性更高一些。
思前想后的琢磨,苦苦拿不定主意。最后一个老大哥给了很棒的建议--折叠车。于是我才开始转向折叠车,轻巧,容易存放,携带方便,也拥有变速档位,确实适合城市道路通勤。
终于拿到自己的单车的时候,心情还是很激动,头脑中那些原始的记忆又浮现出来,我迫不及待地骑了十公里,结果发现手麻屁股疼,于是又开始研究骑行姿势,开始购买骑行装备,给单车加装配件,慢慢地有了一些“选手”的样子了。我自己知道,在骑行这项运动上,我是个新手,但是那种破风的喜悦才是让我着迷的东西,原来骑行的感觉这么舒服。
虽然我买的不是汽车,但是拥有车的喜悦却是一模一样的。几天的骑行下来,让人觉得充满了力量。
身体功能需要使用,否则就会退化。当初乘坐公共交通,觉得北京好大,通勤好长,哪里都不想去,现在骑着车,忽然发现其实也没那么大,哪里都想骑一骑,打个卡。一辆自行车,完全改变了我的心态,这是很有趣的事情,我们不要高估自己的顽固,其实你只是没有尝试,或者打开的方式不对,一旦走对了路,找到了乐趣,新的局面就会出现在你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