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呼
称呼以及喊称呼的语音语调表达了人与人关系的远近亲疏和须臾之间情绪的变化,我和女儿之间的称呼就是这样的,有着丰富的内涵,哈哈。
最初的叫法是这样子的。当然是我喊女儿在前,因为刚出生的婴儿还不会说话。在孩子一出生就给她起了乳名,便于我们与她交流,而不是没起名又是宝贝又是闺女的,刚出生的她会感觉有点乱,指向性不明确。这样很快不长时间,我喊她的时候,她就有反应。如果在她哭的时候,我第一时间过去,一喊名她就会高兴地手舞足蹈笑起来,如果来慢了点,要喊好几声,这小家伙才回应,是不高兴了。
等六七个月的时候,我上班不在家里,她会看着我挂在衣架上的衣服慢慢叫妈妈。妈妈喊了两三年,上幼儿园前后又喊老妈。时间过得真快啊,这叫了老妈好今年,初高中的时候,喊我:亲爱的。刚上大学那会儿打电话也这么称呼,很亲热。她室友开始还以为她给谁打电话呢,亲热、大方,还有点夸张。后来不知怎么突然想起动画片中的名字来,喊我爱得,我这一听紧急叫停,那不是那只丑陋的土狼的名字嘛。
妮一听也是,她的亲爱的老妈怎么可以叫这么个名呢。那就叫得儿吧,那好吧,只要妮喜欢就叫吧。
数年过去,妮大学毕业后出国一年多,还是一直这样叫着她亲爱的得儿。字没变,心情全凭语感来判断。如果严肃认真地称呼,不是有什么重要的事交流,就是心情不大好。如果亲热地叫得儿呀,那必定是高兴的。但语气一变、声音急促:得儿呀。那肯定是对我有意见,要批评一番,或者来上一番道理。好吧,这时候我肯定诚恳结束娃子的批评了。
因为时差的原因,很多时候不是电话,也不是语音,而是文字信息。以我们这么长时间的交流方式,字里行间透出来的语音语调以及情绪好坏,那也是清楚明白,跃然屏幕上。
有那么一段时间,称呼没有了,直接说事,这让我有些许的紧张。妮对我的意见恁大吗?后来的交流发现,也是我想多了。她只是压力有点大,我又不了解情况,自然有点疏远。当然,这也是孩子在长大中。
我也常常想起女儿大学毕业在家那个暑假,她一高兴就把葫芦兄弟曲子谱新词,蹦蹦哒哒朝着我飞着唱:么么哒,么么哒,一口一个么么哒,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哒。
称呼如此,文字更如此,蕴含着丰富的内容。